青铜峡市第五小学

互联网+教育成果展示

热门资讯

  • 暂无资讯

互联网+教育,领航教育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0-12-24 00:35 栏目:成果展示 发布单位:青铜峡市第五小学 点击量:4892 【公开】

教育部中小学校长“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

 

 


互联网+教育,领航教育新发展

宁夏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

青铜峡市第五小学   王瑞琳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宁夏、青铜峡市第五小学,下面我就学校“人人通空间、融合发展”的一些做法与各位领导、校长进行分享,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

青铜峡市五小成立于2012年8月,占地面积3629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6个,在校学生2081人,教师86人,各级各类骨干教师31人,一支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为开展信息化应用与建设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学校秉承“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以“三园”建设为办学目标,加大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校园信息化应用环境,深入开展教师信息化能力达标与提升及“两平台”的应用探究,促进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

 “千帆竟发东风助,百舸争流立潮头“,学校的成立与快速发展,搭上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二五”标志工程“三通两平台“和《教育信息技术2.0行动计划》这趟快车。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发展,使得年轻的五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下面我从夯实信息化的应用   学校信息化的展望 两个方面和大家进行分享。)

一、夯实信息化的应用

(一)学校管理智能化

凝聚共识、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学校把信息化工作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工作来抓,凝聚共识、成立了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本校信息化规划与发展,下设研究小组和信息技术保障组。制定了《青铜峡市第五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完善了《网络学习空间工作制度及激励机制》、《网络学习空间工作评价制度》等,有力地保障了学校信息资源应用的扎实有序开展,使学校管理智能化。

加强了学校人人通空间与管理深度融合。学校对内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协同管理和信息共享,公文流转、发布通知、教师考勤、教师师德和业务评价、教学成绩核算、财务收支预决算、维修购物申请等管理工作,全部在学校空间里的智慧校园管理系统里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完善信息化考核制度、强化管理、规范程序,引领教师主动把信息化建设及应用融入到管理、工作、学习之中,形成常态,推动了我校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对外,实现数字资源、优秀师资、教育数据有效共享,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服务师生的水平和能力。通过信息交换和内外联通。实现了政务、校务、教务、财务四公开。打开学校空间,对学校管理工作一目了然。在接受全国基层政务公开考核验收中,我校通过人人通平台进行政务公开的做法,受到了国务院基层政务公开考核验收小组的好评。

(二)教学、教研、学生学习高效化

1、多层面夯实师生信息化应用基础。

加强对平台的学习、研究和培训工作,使每一位教师在观念、技术、手段上适应信息化课堂教学发展需求。坚持“领导先学,骨干引领,名师带动,全员参与”培训思路,多方位组织教师学习、培训,拓宽信息化应用培训渠道,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信息化及国培示范项目,充分利用捆绑学校、区域内学校、兄弟学校的骨干教师、名师、信息化管理员等培训资源,采用“请进来、送出去、共享共建”等方式,加大对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与时俱进地开展不同阶段、不同内容、不同对象的培训。在不断实践与培训中,部分学科骨干教师、名师已快速成长为能够承担起本校及片区学校空间培训任务的本土、草根培训者。人人通空间的建设与应用,提升了教师整体信息素养。

2、强化信息化课堂教学能力培养,促进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能力提升

全校教师人人通空间注册率为100%。三至六年级学生“人人通”空间开通率100%。实现了师生“一人一空间”。教师能及时更新空间内容,积极使用和优化空间资源,以及空间中的教学助手、云校家使用。任课老师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向学生推送学习资料和微课,帮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课中自主探究,课后巩固提升。构建了“课前推学-课中探学-课后助学”教学新模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个性化学习理念为主导,先学后教为主要形式,以培养探究式教学为主要模式。在没有平板电脑等智慧课堂设备的条件下,我们借助云平台,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了教与学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

3、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利用空间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延伸练习、接收教师推送作业、观看教师推送视频、预习资料等。学生打开人人通空间可以在家中或其他休息时间来完成学习,基本实现了学习途径便捷化。目前,学校三至六年级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人人通空间进行个性化建设,可以在空间写日记、读后感、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也可以和同学分享、互动,交流。查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区域和固定对象,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习高效化。在全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评比活动中,我校7名学生获区级人人通空间建设一、二等奖, 29名学生获市级人人通空间一、二等奖。

4、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促进了学科教学研究、提高了教师的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

学校借助“宁夏教育云平台”,建立了“语文课程社区”和“名师工作室”,经常性地开展线上、线下交流研讨活动。互动授课、直播课堂、录课、听课、评课议课、网络教研、资源分享极大的丰富了校本教研内容,拓宽了校本教研途径,提升了教师备课效率和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师教研能力与水平。我校教师都能够积极使用平台中的资源,并把经过优化后的教学资源再发布到空间里,让更多的同行来享用,落实了“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大资源共享计划,使得学校教科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是我们在人人通建设和应用中取得的成绩。

5、用好“互联网+教育” 平台,促进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深度融合。学校使用选课系统,实现“我的美育拓展课程,我做主”。能够满足不同孩子对不同知识与技能的需求,有利于人才发现与培养。我校特别重视美育类课程的开发,经过不断的探索,每周五整个下午的走班式美育拓展课程,深受孩子喜欢、家长、社会的好评,已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我们把全校学生及家长请进人人通空间选课系统,根据孩子的爱好、特长,报名选课,孩子喜欢的人多,报得多,就多开几个班,报得少,少开班,但必须满足孩子的发展愿望。争取让每一位孩子在课本知识外都能找到一块发展自己、展示自己的平台。经过孩子和家长的参与,帮助学校决策出:孩子们喜欢的美育拓展课程共15类,26项,42个班,利用人人通选课,充分体现了《教育信息技术2.0行动计划》中,信息化要“促进教育更加开放、更加适合、更加人本、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的思想。

6、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网络空间人人通平台的高效使用及教学模式的优化,有力的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在全市教学质量监测中连续四年位居全市第一,被评为“市级督导评估先进集体”。

在不断探索、研究、应用中,我们与人人通空间相伴走过5年,学校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被命名为宁夏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宁夏2018年”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学校的网络空间建设与应用受到领导的表扬和“宁夏教育电视台”的报道。     

(三)、德育发展特色化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学校尝试把人人通平台作为德育教育一个途径,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以重大或传统节日为契机,通过人人通平台,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和主题教育。如:中秋、清明、劳动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让学生把浏览、搜集到的相关知识,在节日里为祖国、老师、劳动者创作的小诗、小画、手抄报、微视频等作品,通过人人通平台展示、表达出来,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恩之心、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

2、以“十星”评选为抓手,通过学校、班级“人人通”平台,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寻找、评比活动。把发现校内、校外的好人好事和星级少年,通过人人通平台做正面宣传引导,树立榜样典型,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教育目的。

3、将 “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人人通平台有机结合。开展 “三爱”、“ 三节约”教育,网上评选活动;在“雷锋纪念日”网上讲雷锋故事;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墓、祭奠毛主席的感言发布。以热爱劳动为主题,“劳动最美丽”“生活小巧手”微视频评比;开展以阅读为主题,在班级空间讲故事、读诗歌、美文颂读、读书手抄报等展示活动,人人通平台使每一位学生能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得到参与,收获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使德育教育内涵得到了延伸和发展。

4、信息技术与学校文化建设相融合形成“智美教育”文化氛围。学校以“我的中国梦—我爱我家”主题实践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工作。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基地建设、课堂教学、校内外主题实践,紧紧围绕“家”主题,深入挖掘 “家”的丰富内涵。校本教材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以“我爱我的家庭”、“我爱我的班级”;第二学段,以“我爱我的学校”、“我爱我的村庄”、“我爱我的社区”;第三学段,以“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祖国”为主要教育内容。学生借助人人通平台进行实践活动展示,来反映家庭、家乡、国家的发展与进步。通过“现实课堂、课外实践、网上展示“三者有机结合,达到教育一个孩子、感染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实现了由“小家”向“大家”教育的理性升华。在吴忠市教育局特色学校验收中我校被命名为“特色学校”。

5、利用信息技术使家校共育便捷化

信息技术使家长和学校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家长和学生的人人通空间,及时准确的了解学校管理、学生情况、活动开展、调查问卷等,构建新型的家校共育模式,做到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形成教育合力,最终实现家校共育的目标。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展望

凭风好借力,扶我上青云。借《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东风,展望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充满信心。

1、我们将继续创新运用教育信息化技术,充满信心地迎接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以教育信息化工作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使教师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转变和发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助推学校品牌的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加强交流、加强联盟、拓宽渠道、搭建平台、加强与兄弟学校间的互动交流,依托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研等资源共建共享活动。

3、促进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应用阶段推进,优化教育管理,提升教育质效,推动师生从信息技术应用层面,向能力素质层面的拓展,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使之具备良好的信息思维,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全面推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个性学习、特色学习、创新学习,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系统推进学校“互联网+教育”的新态势,领航学校教育新发展。

 

我的交流结束,谢谢各位领导、校长的聆听!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小坝利民街北嘉宝路西侧     联系邮箱:qtxdw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