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也经常布置预习作业:“今晚的作业是预习下一课第32至33页。”一句话下去,学生随便地打开书看一看,走马观花,预习完毕。这样的预习对学习新课有作用吗?又有多大的作用呢?“授之一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使学生能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地预习,才能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才能为新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预习方法的指导、训练,可以使学生学会预习,并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为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所谓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堂学习前对要学的知识有个大体了解,找疑点,提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听课,通过课堂上的集体学习完全掌握新知。预习一般分为全册预览、单元预习和课时预习三种,这里我重点对课时预习的指导谈谈自己的点滴看法。
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知识的海洋博大无比。我们教师不能也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但是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学习,这种学习的技能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益。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有计划地坚持不懈地指导和督促学生预习,学生定能学会预习,学会学习,随之提高的还有他们的自学能力、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