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随想——关于随文识字和信息手段运用的思考
近日,学校开展教师岗位练兵活动,进课堂听课,看到了一些现象,引发了一些思考,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现象一:抛开课文教字词。因为是赛课,因为需要加入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有些教师选择了认为能“大展”信息技术手段的第一课时。一时间带拼音认读,去拼音认读,开火车认读,多音字辨析,组词等等,一节课下来文章没有好好读上一遍,学生教师忙的“不亦乐乎”,听课听得“眼花缭乱”。“读文”和“学字”各干各的。理解词语也是“硬着陆”,不能结合文章具体语境,上下文意思去理解。认会就组词,就用词说话。学生有时就生搬硬套,出现意义理解风马牛不相及现象。
随想一:字词教学与学文是相互融合的,不是相互割裂的。第一课时,起码文章要多读几遍,在文中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是拓展,学生对有些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还没理解清楚呢,一拓展延伸,更是云里雾里,模糊不清。长此以往,学生随文识字的能力得不到培养训练,学科核心素养还是得不到加强。
现象二:重视手段轻内容。一堂好课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不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用的多不多,而是用的有没有实效。如果是为了给听课教师“展演”自己掌握了多少信息技术手段,一堂课我非得“十八般武艺”全用上,不管这些环节是不是教学必需的,是否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的,只是为了实现课堂的“热热闹闹”,得不偿失。
随想二:再好的教学手段都是为了教学目标服务的,他的作用就是辅助,不能为了用手段而用手段。不管是常态课还是赛课,语文教学要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本质,哪怕现代信息手段只用了一处,只要这一处,是画龙点睛的,是恰到好处的,是突出重点的,突破难点的,这就是用好了,用对了。手段不在多,在于精;不在形式,在实效。
丁琦
2018年11月27日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