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县第一中学

教学教研教学设计

《春望》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10-21 14:59 栏目:教学设计 发布单位:贺兰县第一中学 点击量:3913 【公开】

《春望》教学设计

                                                           设计者:顾媛

【教学目标】

1、学习《春望》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2、通过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学习名句赏析方法。

3、通过归纳这首诗歌的中心,学习归纳中心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这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及思想感情。

2、习《春望》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3、握诗歌名句赏析的方法和掌握归纳中心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握诗歌名句赏析的方法和掌握归纳中心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一、           导入

猜猜他是谁?

他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他就是杜甫

二、走近杜甫

“安史之乱”时期,唐朝首都长安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叛军焚烧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三月,春天又来到了长安城,然而,昔日繁华的都城,却已被叛军践踏得破败不堪。因为战乱,诗人被迫只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

三、整体感知

1、纠正读音

溅(jian )——  溅落

抵( di  )——  值得

搔(sao)——   用指甲挠

浑( hun  ——简直

胜( sheng )——能够承受

簪(  zan)——  一种束发的首饰

2、齐读,纠正读音

3、请个别同学起来读,读出感情

4、播放视频,感受语气、停顿

5、自由读,读出感情

6、请个别同学来读

7、疏通句义

四人为一小组,互相翻译诗句,不理解的句子找出来,大家一起来解释。

四、理解诗歌内容

1、四人一组合作讨论,用诗中的词回答下列问题:

1)望春,诗人望见什么景物?这景物有什么特点?

2)诗人和他的家庭受到了哪些影响?诗人心中有什么样的感受?

3)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

4)面对这样的景象和遭遇,诗人“望”的是什么呢? 

  明确:

1)望春,诗人望见什么景物?这景物有什么特点?

 国破       草木深

这句诗写出了“春望”所见,一个“ ”字表明了季节时令,一个“ ”字写出了国都战争离乱的残破之景,令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长安城                                之景,令人满目萧然,为全诗渲染悲凉了          气氛。

2)诗人和他的家庭受到了哪些影响?诗人心中有什么样的感受?

        离别  

3)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

烽火

4)面对这样的景象和遭遇,诗人“望”的是什么呢

望战火平息 望家人团聚

2、小结

   本诗借景抒情,情景相融,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过安定生活的愿望。

五、合作探究:

1、花与鸟是春天中美好的景物,然而诗人见花而“溅泪”、听鸟鸣而“惊心”我们该怎样理解?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明确:一说是诗人因感伤时事,牵挂亲人,移情于物所以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也感到心惊。另说是以花鸟拟人,因感时伤乱,花也流泪,鸟也惊心。两种解释虽有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

2、颈联为什么能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谈谈对它的理解。

明确: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

六、拓展

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比较: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怎样的心情?

答:惊喜万分,归心似箭。

2、两诗,虽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达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样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答:忧国忧民,思念亲人。

3、结合以上两首诗说一说杜甫是一个怎样的诗人?

七、小练笔

如果你是杜甫或者是杜甫的家人那么你在家书上要写什么呢?

八、板书设计

杜甫(唐)

写景---------------抒情

               

              忧国思亲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技术运营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客服热线 : 0951-5559291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银川市贺兰县育才巷88号     联系电话:0951-8061573     联系邮箱:143036509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