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县第一中学

教学教研教学设计

24、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10-21 15:01 栏目:教学设计 发布单位:贺兰县第一中学 点击量:2853 【公开】

24、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主设计人哈瑞

教学目标:

1、积累“与”“亲”“分”“恶”“乱”“作”等重要文言词语,翻译并背诵全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3、了解孔子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4、培养和提高学生诵读能力及探究意识。 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理想社会与文中“大同”社会的相似之处。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回忆一下《桃花源记》一文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理想世界?古代圣贤中不仅陶渊明有这样梦想,孔子也有他心目中理想社会的构想。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让我们共同走进孔子的“大同”社会。(板书文题)

二、检查预习

1、文章出处和背景

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2、补充复习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中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三、熟读成诵

1、听录音范读,标正字音,把握节奏。 (两遍,第一遍重点强读音,第二遍划分节奏停顿)

选贤与能(jǔ)     讲信修睦(mù)     矜(guān)  

男有分(fèn)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2、自读课文(学生先自己放声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齐读全文(老师检查学生是否把握读音和节奏,并且根据问题再次进行纠正。)

4、示范朗读(老师选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进行朗读示范,并对还没有掌握正确读音的同学进行纠正,以确保所有同学都能顺畅地诵读全文)。

四、感知课文,疏通文意

1、自主翻译。根据课下注释,进行初步翻译,了解文章内容。

2、合作质疑。(学生说一说自己不会翻译的字词或存在疑问的字词,老师引导学生掌握书中注释及补充的重点字词。)

选贤与能(               )

、寡、孤、独、废疾者(                                        )

男有分(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3、翻译全文,掌握重点句子。(请同学逐句翻译,强调重点句子并提醒学生做好笔记)

4、巩固记忆。齐读全文,请同学来对全文内容进行复述,并再次提问重点注释。

五、理解文意

1、通过翻译全文,我们了解了全文的内容,那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大同”社会是什么样子的?(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把文章内容复述出来即可)

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政权(也可以说是财富)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来担任。“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求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明确:(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2)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

3、文章最后总结“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那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背景来想想这样的想象有没有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明确:有,作者就是拿社会现实跟理想的“大同”社会做对比,指出现实社会中存在诸多黑暗现象比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而“大同”社会就不存在这些,而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六、主题拓展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再次齐读课文,回忆《桃花源记》主要内容,对两篇文章内容进行比较)

明确:有,比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比如从“设酒杀鸡作食”中可以看出他们物资丰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物尽其用。事实上,“世外桃源”具体的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七、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重点注释和翻译,强调“大同”社会的主要特征。

八、布置作业

1、小练笔:请同学们根据《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写一写自己心目中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

2、请查阅资料,找一找古今中外的名人追求“大同”社会的事例。

3、背诵全文,熟记重点注释和翻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背诵。

2、回忆上节课所学重点内容,提问重点注释和翻译和“大同”社会的特征。

二、知识扩展(第一课时的课外作业)

1、著名的理想社会

陶渊明    ------------   “世外桃源” 

托马斯·莫尔    -----    “乌托邦”

伏尔泰﹑罗梭   ---       “自由﹑民主﹑平等”

《诗经》------------    “适彼乐土” 

马克思  ------------     “共产主义”

2、文人笔下的理想社会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范仲淹: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孙中山: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

国家为人民共有,政治为人民共管,利益为人民共享。

康有为:《大同书》“凡大同之世,全地大同,无国土之分,无种族之异,无兵争之事……无乡邑之殊,无僻闹之异,所谓大同,所谓太平也。”

洪秀全:“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三、积累文言知识

1、通假字

选贤与能:

2、古今异义词


 

古义

 
 

今义

 
 

谓大同

 


 

女有归

 


 

大道

 


 

盗窃乱贼

 


四、巩固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寡孤独(         )   男有分(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2、解释加点字。

①选贤与能:               ②矜:

③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④男有分,女有归:

⑤货恶其弃于地也:

⑥盗窃乱贼而不作: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③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用原文回答问题。

(1)、文中体现人人都能得到关爱的句子:

(2)、文中体现人们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

(3)、文中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相对应的是:

五、课堂总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希望处在新世纪的中学生,要学习古人大胆想象的精神,勤奋学习,提高能力,将来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努力!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完成学习之友。

板书设计: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技术运营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客服热线 : 0951-5559291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银川市贺兰县育才巷88号     联系电话:0951-8061573     联系邮箱:143036509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