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县第一中学

教学教研教学设计

《动物的生殖》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8-05-28 09:55 栏目:教学设计 发布单位:贺兰县第一中学 点击量:4635 【公开】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7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第20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节《动物的生殖》。动物的生殖是在人的生殖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本节没有再重复探究和讨论胎生动物生殖的过程,而是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卵生动物是如何进行生殖的。

2、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一些生物学的学习方法,了解了一些生物学专业术语,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从学生的感性出发,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生物的生殖产生深刻的印象;学生再通过自主学习,初步认识动物的受精与生殖方式的特点,体验生命诞生与物种延续的关系,培养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再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能够理解鸟卵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认同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二、教学目标:

1、描述动物的受精与生殖的方式。

2、概述鸟卵结构和主要作用。

3、通过观察实验活动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体验生命诞生与物种延续的关系,培养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观察鸟卵结构和概述主要结构的作用。

难点:观察鸡卵结构的实验操作过程;鸡卵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的适应性。

解决策略:细化“观察鸟卵的结构”实验。将学生分组,每组准备1个生鸡蛋以及镊子、剪刀、培养皿等器材。课前预习,初步认识鸟卵结构。课堂上开展本实验时,依次从外部到内部进行观察,并及时组织讨论与反馈,提高实验的有效性。通过对图片的巩固猜测其结构功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突破重难点。

四、教学流程图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1:【活动】课前指导,查阅资源——“我来查查”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数字化资源使用及意图

 
 

组织并指导学生借助于网络、媒体等资源,收集动物的受精和生殖方式,开展课前学习。

 
 

各学习小组积极的借助各种媒体资源,收集资料,展开课前学习。

 

 

 
 

借助于网络、媒体等数字化的资源库,组织学生展开课前的合作学习。

 

 

 

活动2:【导入】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我来看看”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数字化资源使用及意图

 
 

播放剪辑的《帝企鹅的日记》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并交流观后感。

 
 

认真观看视频,用心体会感悟。帝企鹅需要忍受半年饥饿,在寒冷的极地跋涉只为“生殖”。

 
 

从生活实践出发,引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活动3:【活动】资源分享,探求新知——“我来说说”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数字化资源使用及意图

 
 

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和讲解适时的点拨、鼓励和提问,使学生能始终围绕动物的受精方式和生殖方式来思考。

 

及时反馈:课件展示习题。

 

 

 
 

学生一边出示他们收集的图片等资料,一边讲解,说出他们从收集到的资料中所获得的知识,并结合课本信息库的内容明确动物的受精方式和生殖方式。

 

学生思考回答。

 
 

利用教学互动平台,通过网络学习、资源整合等数字化手段的运用,培养学生查找、分析、提取、运用信息的能力。

 

 

 

活动4:【活动】初识鸟卵,学生质疑——“我想知道”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数字化资源使用及意图

 
 

鼓励学生质疑:以大家最熟悉的鸡卵为例,大家已经知道鸡卵的哪些内部结构?关于鸟卵,大家还想了解些什么?提出探究大方向:鸟卵适于鸟类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根据自身认知发展,结合生活实际,大胆质疑,提出疑问。

 

师生共同整理、归类提出的问题,确立教学主线和探究问题。

 

 

 
 

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观察、表达、回忆的过程中初步认识鸟卵。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质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同时为接下来进一步探究鸟卵埋下伏笔。

 

活动5:【活动】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我来探究”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数字化资源使用及意图

 
 

探究活动1:探究卵壳的硬度——“我来感受”

 
 

引导:俗话说“以卵击石”,鸡卵似乎脆弱得不堪一击,是否真是这样呢?

 

PPT展示问题。

 
 

学生捏握鸡卵,实体感受,体会卵壳的保护功能。

 
 

利用活动的形式增进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探究活动2:探究卵壳表面是否有气孔?——“我来想办法”

 
 

引导:可是,在如此坚硬的卵壳之下,胚胎发育所需的氧气怎么进来呢?你推测卵壳还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教师播放小实验。

 

 

 
 

观察现象并学会解释现象,体会卵壳的通气的特点,得出结论。总结卵壳的功能。

 
 

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问题。

 
 

探究活动3:探究鸟卵内部结构——“我来动手”

 
 

引导:为什么鸟卵钝端观察到的气泡比较多呢?那鸟卵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鸟儿们胚胎发育的奥秘究竟藏在哪儿呢?

 

指导学生小组解剖鸟卵,并对照书本P109的图,由外至内先认识卵壳、卵壳膜、气室等结构。

 

 

 
 

学生利用实验工具,小组合作,将鸟卵内部的结构倒入培养皿后,对照书本P109的图观察各结构的形态特点。

 

小组合作,解剖鸟卵,实验探究,观察讨论,归纳总结。

 

学生代表以鸡卵为例,利用投影,通过大屏幕尝试向全班同学介绍各结构,推测各结构的功能。

 

 

 
 

引导学生按照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从外到内探究鸟卵。以学生为主体,设置了学生主动参与、体验的探究活动,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带领学生逐步解剖鸟卵,层层深入探究鸟卵的结构和功能,解决问题。

 

活动6:知识拓展,能力升华——“我来思考”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数字化资源使用及意图

 
 

PPT展示小资料和图片并引导:是否所有的鸡卵都能孵化出小鸡呢?究竟怎样的卵才能孵化出小鸡?

 
 

学生观察对比受精卵与非受精卵结构上的不同点,尝试找出鸟卵胚胎发育的部位。

 

认真观察、比较,积极思考,得出结论。

 
 

提出较深层次的问题是学生的能力得到升华。

 

活动7:分享收获,课后作业——“我来感悟”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数字化资源使用及意图

 
 

组织学生分享在本节课的各种收获与感悟。

 

    课后作业:收集有关动物克隆的资料。

 
 

说一说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巩固新知。

 

 

 
 

分享这节课的收获和感悟。既是对本节课的总结,又是情感的升华过程。

 

 

 
 

结束语:小小鸟卵一枚,尽职呵护生命,无论结构,颜色,内容物,只为等待生命的到来(视频:小鸟破壳而出)师生共语:鸟卵,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如此,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愿同学们能像鸟卵一样,打破自身的卵壳,不断成长!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技术运营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客服热线 : 0951-5559291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银川市贺兰县育才巷88号     联系电话:0951-8061573     联系邮箱:143036509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