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通空间-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原州区第七小学

>学校首页>互联网+教科>活动图片资料>内容详情

2019-2020(上) ​三(5)班互联网+教育观后感及反馈意见

发布时间: 2019-11-27 21:19 发布单位: 固原市原州区第七小学 浏览量: 2120 【公开】

互联网+教育观后感及反馈意见           

          三年级(5)班  辛睿家长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们更真实地实地感受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2019年11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原州区第七小学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互联网 +在线课堂”,近100名学生参长参加了此次活动。

早上九点十分,参加听课的家长们走进课堂,观摩了三年级(4)班的语文课和三年级(5)班的数学课。课堂上家长们拿起笔仔细记下老师上课的内容;好像自己已经回到了学生时代,时而像个孩子似的伸着脑袋认真思考;时而情不自禁地为老师和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而露出微笑。虽然每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是活跃的课堂气氛、孩子们精彩的表现和老师们的娴熟的教学技能赢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活动结束后,校长组织了听课总结,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希望学校能经常开展,以便提供更多让家长了解孩子学习 生活情况的机会,最终形成家校教育合一,共同促进孩子成长。现在我就本次观摩,说说对互联网 +在线课堂”的几点看法。

“互联网 +教育”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自己理解的就是,“互联网 +教育”是互联网时代教育理念的提升,是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的进阶,它代表着一种新的先进的教育模式,为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为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插上了充满新能源的翅膀。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科技与教育已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其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1、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位老师、一间教室,一块黑板足矣。而现代的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一个与世界连通的网络,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本学科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足够多的互联网知识和技术做支撑。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工具应用能力;具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具有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评价能力;具有较高的网络道德水平。

2、校内教育集中于校园进行,其受教育对象主要是具有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的学生。它的教育目标是以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主。教师不能完全照顾到课堂中基础和兴趣不尽相同的每个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听教师的讲授,因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较低;所以互联网+教育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教育中,我们学校和家长在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能力非常重。

3、由于局限于校园和课堂,优秀教师及教育资源的施教面受到限制,不能实现最大化利用和资源共享。所以学校也应为教学量身打造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一套教学方案,更好的能和“互联网 +教育”相结合。从而达到“互联网 +在线课堂”的最终目的。

4、网络课程表现形式生动形象、信息容量大、更新快 计算机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综合运用,使网络课程表现教学内容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生动形象。这些表现形式包括文字、声音、图表、影像、动画等。网络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多媒体和交互性。一方面,教学内容的表现不再只是枯燥的文字和图表,而是配合有精彩动画、影像和声音;其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只是被动的看和听,还可以参与实际的模拟操作,与教学内容进行交互。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双向互动、实时全交互成为现实。
   总之,通过这次观摩学习我感受到了很多,看到了信息化的发展前景,见到了自己以前没有见到的教育模式,感受到了学校和家庭必需对信息化学习的迫切性,也感受到了学校的“互联网 +教育”活动也在有序的进行当中。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加快对信息化技术的学习,积极探索“互联网 +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同时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和技术支持,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互联网+在线课堂”的最佳效果。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