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要在教师“教”的指导下,达到课堂教和学的和谐统一,实现课堂教和学的完美结合。道德与法治课堂是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思想品德、遵纪守法的主阵地,对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当今道法课堂教学低下的现状,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课堂效率呢?
1、突出课堂教学的目的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依据。看似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没什么关系,实则它才是以“学生为中心”,创建高效课堂,高屋建瓴的总纲领,它强调的是育人的宏观性、长远性。育人的目的性要求我们道法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以点点滴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素养。中学生涉世不深,教师担任雕刻师的角色,通过中学生进行道与法治课堂教学,为学生灌输优秀的思想,培中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既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又实现了法治和德治的相得益彰,呼应了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布。
2、重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课堂导入,对于一节课来说就那么短短的几分钟,然而它对于整堂课的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在极短的问里,吸引住学生的目光,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欲望。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复习导入、情境导入体验导入、游戏导入、歌曲导入、影视图片导入等。如在以学为中心”的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的恰到好处别开生面,那也为高效课堂的开展,开辟了一条捷径。例如:在学校开展的“互联网+教育”赛课活动时,我选择了《延续文化血脉》美德万年长时,我播放了视频中华美德、展示了践行传统美德代表人物。节选我校教师环卫工人日,自发清扫学校西环路、我校教师王燕和高振海马路执勤、美术教师陈宗馨和叶广忠利用周六,在校门口石球上撰写“仁义礼智信”,配上优雅的古画等,这些身边的人事,真真切切的发生在我校教师的身上。当这些画面一出现学生们眼睛都亮了,让学生说说老师身上的美德时,同学们滔滔不绝,一下就抓住教学重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强化教学过程的双向性
当今的课堂教学过程应是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曾几何时,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思潮,过于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引导作用忽视了,造成课堂上教师角色和地位的缺失。凡事过犹而不及,课堂上没有了教师的主导,出现了教师把教学目标布置给学生,学生一脸茫然,无所适从,再加上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的意识并不那么强,造成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其实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这个“学”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不仅仅是我们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它强调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如何主动地学才更高效,它是双向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如何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上,体现在和学生的教学交往中怎样引导学生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把学生的主动学习,自觉学习放在第一位,唤醒学生的内心驱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和创新性,让他们学得有兴趣,有乐趣,有童趣。
4、强调教学内容的味性
在进行中学道法、历史课教学的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较为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而中学生却不愿意听,不爱听,这是课堂上一对绕不去的矛盾,它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相对立。但是这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教学内容无法改变,但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设疑增趣、创设情境、巧用图片、利用影视作品等。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5、贯穿课堂教学的活动性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强调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为避免道法、历史课堂教学出现单调和枯燥,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课堂教学始终贯穿着一些学生喜欢的体验活动,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比较强,时常出现不愿意和別人在一起讨论的现象。小时不合群,长大了就不容易与他人合作,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
以“学生为中心”的道法治、历史课堂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边教学、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高效课堂的教学规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好道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