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从教20年。这20年来,我认识了形形色色的学生,而其中有一类学生----后进生,一直困扰着我,激励着我,也让我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思考:后进生需要什么?
两年前,我任教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有一位名叫余浩的学生引起了我的关注,是因为他在课堂上总是三心二意,在第一次月考时满分70分的思品试卷他只考了19分,全班最低;但他却写的一手漂亮的字。出于真诚的欣赏,在评卷时,我当众格外表扬了余浩,对他的19分只字未提,我知道即使是孩子也有自尊心。事后,我居然发现,平时课堂上三心二意的余浩开始专注地听起了我的课。他的转变、他的上进心拨动了我对他的信心。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地给他释疑解难,一次又一次地给他方法点拨,帮他和程度好的学生交朋友,给他留不同难度的作业,还选他做我的课代表……这位后进中的学生彻底扭转了学习态度,找到了适合的方法,背靠着同学和老师无限期待激发的斗志,天道酬勤,余浩成功了,成功地走进了优秀生的行列,中考他以55分(仅道德与法治)的好成绩证明了这一点。
还有一位是今年刚毕业的一名学生盛思睿,他是我的道德与法治课课代表,起初成绩较好。后来,我发现他上课总迟到,再后来,作业也不及时上交;而且居然发展到成绩急速下滑。我停下忙碌的脚步,悉心地询问,原来是因为他和班里的几位男生迷上了篮球。我再三地给他分析业余爱好和九年级毕业这个首要大事的关系,他,头倒是点的坚定,但事后仍然不能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学习还是一再下滑,班里作业也不及时上交。焦急之余,我草率地撤换了课代表。没想到的是,我自认为在全班同学面前委婉地撤换的,盛思睿却认为他自己尊严扫地,一下否认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渐渐掉进了后进生的队伍里,整日里愁云满绪。难过之际,我痛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拯救盛思睿以弥补我的过失。我并不会打篮球,所以,下课时有意听他给我介绍打篮球的基本常识,他讲起来头头是道,我便在同学面前借机表扬并开导他:你看,这时我可是你的学生,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聪明的他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这次他没有点头,但往后的几个月里他发愤图强,一发不可收拾。中考成绩公布的那天,他一副笑脸,走过来,说:“老师,我考得很好。”我欣慰地说:“祝贺你!”
回忆着余浩起初课堂上的三心二意,到晚自习灯下专注的思考;回忆着盛思睿愁云满绪到最后的释怀,乃至成功……一桩桩,一件件。后进生,到底需要什么?坐在窗前,梳理着多年来的一个个教学细节,窗外的一幕打断了我的思绪:那是个呀呀学步的小孩,他撇开了妈妈的手,歪歪扭扭地向前跑了起来,去追赶远处的一帮小朋友。这一幕让我觉悟到奔跑其实是我们每个人的宿命。一瞬间,我也终于明白:
后进生,其实是千万学子十年寒窗十年长征途中掉队的伤员,他们需要及时医治、及时补养;
后进生是迷路的羔羊,他们需要希望之光的引领;
后进生是沉睡的狮子,他们需要一声呐喊,惊醒狮子的酣梦;
后进生也是我们的学生,他们需要爱、平等和信任。
奔跑吧,余浩!奔跑吧,盛思睿!因为奔跑是我们每个人的宿命。生命不息,我们就要奔跑不息、追赶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