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通空间-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西吉县第一小学

>学校首页>教师园地>教师文章>内容详情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管理的几点反思

发布时间: 2019-10-31 09:09 发布单位: 西吉县第一小学 浏览量: 2347 【公开】

西吉县第一小学    范维明

    新课改如同清新自然的风,吹绿了教育的原野,也为语文教学带来更深远,更广阔的天空。课程改革在我县已全面推进,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我县实施新课程后的新气象,教材在发生变化,教师们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元化评价等等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与此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教师的角色如何变换?谈自主合作学习,究竟要不要老师的导?要导的话,导什么,如何导,才能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显现,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倡导“自主”与放任“自流”

“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在汇报(全班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理被动应付地位,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难道一味地放任自流就是彻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吗?那还要教师干什么?可见,当前如何摆正教师主导的地位,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必要。对于教师的主导作用,鲁迅先生曾以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老师不重视引导为例,如此形容其必要性:在暗胡同里瞎摸,有些人摸了出来,更多的人终身留在暗胡同里。我想这个教训必记牢。如果一味地放任自流,是无法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培养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发展目标等要求。

课堂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教师该如何摆正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是学生的领队,当学生需要“引导”时就站在队伍前,需要“穿针引线”时就插到队中,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确实担当起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二、流于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学习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在一些语文课堂上,我们常常见到如下的镜头:

几张桌子拼凑在一起,学生坐成“U”字形或围成一圈(小组内有大半的学生身体朝左或右,头却要转过去朝着前,一堂课下来腰酸脖子痛);当老师号令一下“现在开始合作”,学生马上动了起来,有的小组内所有学生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有的小组学生连合作干什么还没有搞明白,老师又说“停止”,学生马上恢复原状,过一会当听到老师的号令又再来一次“合作”;当老师说“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内每个学生马上都开始了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教室里很是热闹,可小组内谁也没听清同伴的发言,有的甚至连自己说了什么都不清楚;当老师让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是,总有个别学生“代表”了全组,成为专门的发言人,更多的只是陪客、旁观者(在某种程度上,小组学习产生的旁观生的心理伤害程度比大班教学中更甚);有的班级学生人数有六十多甚至七八十,教室里分成了十几组,老师想全面了解每一组的合作情况几乎不可能;……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中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但是,从教学方式的角度来看,小组教学只是众多方式中的一种,而且国外早就有专家研究指出,最适合进行小组学习的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25人。我们的教育现实是:绝大多数班级学生人数是超过60人的,有相当多的班级学生人数超过80人。再从语文知识的特点来看,并不是所有知识都适合小组学习,也不是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小组合作。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因此,合作与交流首先应该是作为一种意识来激发,其次是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在语文课堂进程中适合采用小组学习的时机一般有:个体操作条件不充分需要帮忙时,独立探索有困难需要相互启发时,形成不同意见有分歧需要交换时,学生争着发言教师不能满足其表现欲时,等等。

三、学习活动的设计追求形式的热闹

课改实施一阶段后,一些老师认识上走入了误区,不管什么语文课,学生还没有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还没有仔仔细细读书,还没有真正“在课文中走个来回”,就来演一演、唱一唱、画一画,片面追求外显的、热闹的形式,学习活动设计缺乏内涵、缺乏思维的深度,看似气氛热热闹闹,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收益很少,语文素养没有得到真正提高。有位老师执教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乌鸦喝水》时,学生才刚刚读了一遍课文,老师就让同学们分小组表演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学生们兴奋异常,大呼小叫,忙这忙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老师简直无法调控,一堂语文课就这样匆匆而过,试问,这样的语文课,学生能提高哪方面的语文素养?

一方面,教师忽略了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读的指导。众所周知,读的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因此语文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对读的指导,尤其是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样才能对文本进行品味、揣摩、感悟和积累,充分领略语言的精妙,不断提升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惟表演化”的设计也忽略了班级中的弱势群体。“惟表演化”的语文课中,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口齿伶俐的学生才具有“话语权”,其他学生只能作为旁观者,不能均等地享受教育资源和机会。这样做无疑违背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四、新教材的编排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农村教学的实际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觉得新教材较老教材更显示出以人为本,以儿童为中心,画面富有童趣,而且画面色彩鲜艳,整体采用冷色调配,给人一种温馨平静之感,同时新教材选取文优美,富有童趣,而且许多课文与孩子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贴近儿童生活,深受孩子的喜欢,课文插图色彩明丽,看后赏心悦目,孩子们特别喜欢,学习时自然兴致很高。但我们同时感到:课本识字量较大,农村的孩子由于家庭、所处的环境氛围等影响学前识字较少,一入学就突然大量识字,有的孩子一时间难以消化,识字效率孩子之间差异很大,有的孩子能认识较多的字,而部分学生却识字不多,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分化在增长,而且识字效率的差异还影响到了阅读水平,使阅读水平也分化成两极了。更让老师头疼的是在新课程实施后学生确实在课堂上思维活跃,能说会道,但在做作业时却错误较多比如经常出现教过的字还在写拼音或者写了错别字,审题不清等,交上来的作业还是错误率较高,真不知如何应对;新课程强化了实验教学,尤其是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大大增加了学生实验的数量,目前农村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新教材课后许多作业及拓展练习需要社区、家庭的积极参与,而农村的孩子生活环境不能提供给学生更丰富学习资源,使许多知识得不到巩固。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又给每一个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思考,改革不可能照葫芦画瓢一蹴而就,一帆风顺。改革首先要从学习、领悟新课程标准开始,只有努力做一个主动学习型、勇于实践型、善于反思型、勤于积累型、敢于创新型教师,才会少些迷茫,多些理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新一轮课改。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