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方案和制度

贺兰县第七小学互联网+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1-01-10 00:00 栏目:方案和制度 发布单位:贺兰县第七小学 点击量:4404 【公开】

 

贺兰县第七小学

“互联网+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规划(2018年-2022年)的通知》(宁政发〔2018〕49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办发〔2018〕118号)及教育厅银川市教育局贺兰县县委、政府、教育体育局关于推进 “互联网+教育”建设系列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贺兰县第七小学“互联网+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全国全区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互联网+教育”启动大会部署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教育服务和教育治理新模式,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原则

对接需求,服务大局。坚持问题导向,解决“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不够、师生信息素养水平不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不强、教育治理现代化程度不高”等方面的问题,着力构建公平、优质、均衡、开放、包容的教育改革发展环境,助力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

争取项目,强力推动。依据自治区和贺兰县教育体育局项目建设重点,积极争取项目经费,促进学校“互联网+教育”内涵提升、创新发展。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因校施策,在扎实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切实做好自选动作,实现“品牌+特色”。

精准发力,确保实效。围绕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进一步摸清家底,清需求,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上精准发力、持续发力,确保“互联网+教育”建设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三、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创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的目标要求,转变教育理念,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基本建成,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 “互联网+教育”平台,在教育资源共享、创新素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党建思政、现代教育治理方面形成学校品牌+特色

组织机构

为确保我校“互联网+教育”工作平稳高效实施,经研究决定成立贺兰七小“互联网+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

钱建国   支部书记、校长

副组长:

张建荣   教学副校长  

  金丽梅    教导干事

  军    总务主任

鲁苗苗    教研联盟技术保障教师

成  员 :

全体教师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学校“互联网+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2、 负责学校“互联网+教育”工作具体落实

 

、基本情况

贺兰县第七小学2018年8月投入使用,学校占地40000㎡,建筑面积10635㎡,设计规模36个教学班,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80名,教职工37名,其中区级骨干教师2名,市级骨干教师1名,县级骨干教师8名。

现有设施设备情况:

1.学校接入宽带100,所有教室及功能室都安装鸿合控一体机,“三通两平台”全部实现。

2.学校教育信息化工程中的硬件建设在教育体育局的支持下,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力求实现效益最优化。学校现有:校园广播网全覆盖;LED电子屏信息发布系统;网络接入教育城域网,信息点覆盖所有教育教学场所;电信光纤接入核心交换机,基本实现班班通互联网有独立的网络管理中心建有学校公共服务网站,http://hlyx.helanedu.cn/

3.学校现有交互式多媒体教室15个,做到班班配备多媒体并接入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室1个,计算机56,可以满足最大班额数上课需求教师人手办公电脑,共计教师用机41;笔记本电脑2台,全部配备一线教师使用。

3.学校建有数字化校园平台:教育体育局统一配置的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实现了OA综合办公自动化、网站群管理自动化、教学资源库共享和录播平台管理自动化

 

规划建设项目

1.建设校园全方位安防监控系统

建立校园网络安全综合治理、等级保护、应急演练、漏洞监测预警等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学校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会同公安、网信部门,加强网络安全检测评估渗透测试、安全监测、通报预警、灾难备份、应急处置、安全防控等各项工作措施,普及网络安全知识,落实网络安全责任主体,对信息系统开展等级保护测评备案,切实提升校园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和水平。实现网络态势感知、网络攻击可预判、网络事件可管可控,网络安全水平大幅提升。

2.智慧教室建设  

建设一间智慧教室。使学校教学内容优化呈现、学习资源便利获取、课堂教学深度互动课堂教学交互开展。

3.录播教室建设

建设高清课堂录播教室一间兼备课堂录制和互动教学的双应用模式,通过录播教室实现与任意互动课堂之间开展“一点带多点”在线课堂应用。

4.在线课堂建设

增加在线课堂数量,目前学校在线课堂数量只有一间,随着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建议每个年级安装一间在线课堂教室做到优质资源共享,加大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5.创新(创客)实验室建设

根据自治区教育厅《中小学校(幼儿园)创新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及相关建设标准,建设创新实验室一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

6.智慧党建建设

建设党建网络工作室一间,将党组织统一纳入自治区“智慧党建”平台,形成在线党建常态化应用。

7.人工智能建设

建设人工智能教室N,积极推动教师利用人工智能助手和情境化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探索,创新教学载体,提高教师智能化应用水平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几点体会

1.认识是基础:领导的认识要超前---领导要有超前意识,学的落实才不会举步维艰校长的认识要到位 ——校长的信息化应用眼界有多宽,信息化应用的路就有多宽,愿景有多远,信息化应用的路就走的有多远落实的目标要明确 ——落实要有长远规划,近期实施方案理清工作思路,扎实稳步推进行动的思想要统一 ——自上而下思想要统一,行动要统一,必须克服“各自为政,畏难情绪”等消极思想。

2.保障是条件:网络是前提,绝对给,网络不保障,“互联网+教育”就是空谈;软件要符合实际硬件要充分保障。

3.应用是关键:培训走在前。种子教师先行,梯队跟进,全面铺开。团队合作,发挥合力,达到“双赢”。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所有理念、理想、目标,全是一句空话。 

4.管理常态化:常态管理,实事求是,要从根本上遏制“作秀”。

我校在探索“互联网+教育”应用的过程中,以“互联网+教育”示范区、示范县为契机,继续加大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培训力度,不断更新理念,提升应用素养,,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立足实际,力争3年时间在学校管理、课程管理、学生管理、教学应用、课程建设、资源建设和应用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努力实现“数字化智慧校园”利用信息化手段在教育创新上做文章,探索“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着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专递课堂”建设目标,达到资源共享、精准帮扶,不断地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创建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校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贺兰县习岗镇和平街     联系邮箱:1461095232@qq.com
12640122MB196468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