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方案和制度

贺兰县第七小学“互联网+教育”项目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3-01-15 00:00 栏目:方案和制度 发布单位:贺兰县第七小学 点击量:5933 【公开】

贺兰县第七小学2023年“互联网+教育”

达标县奖补及标杆校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小学学校信息化建设指南(试行)》、《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规划(2018年-2022年)》、《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宁夏“互联网+教育”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推进贺兰县“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建设进程,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促进学校信息化应用质量的快速提升,不断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推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变革,现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一、学校基本情况及建设基础

贺兰县第七小学于2018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学校占地40000㎡,建筑面积10635㎡,设计规模36个教学班,学生容量1620名。现有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43名,教职工72名。近年来,我校在不断完善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注重设施建设与“互联网+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学校信息化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用力度,重点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

1.学校“互联网+教育”现状。目前,学校通过教育城域网千兆带宽接入互联网,无线网络全覆盖,教室和功能室配备鸿合交互式触控一体机30套,信息技术教室1间,机器人教室1间,教师办公用计算机75台,在线课堂2间、纸笔互动教室1间、智慧教室1间。“班班通”“人人通”全部实现,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截止目前,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开通率100%学校现有空置功能教室10间,布局合理,面积达标,教师平均年龄29岁,绝大多数为新入职教师,扎实的信息化基本功底,互联网+教育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支持。

2.当前开展的工作及成效。随着贺兰县“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我校在“互联网+教育”及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上逐步加强。一是校长作为“互联网+教育”工作推进第一责任人,提认识、理念先行搭建平台、营造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践行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改革评价方式、提升课堂实效;注重学生高阶思维(分析、评价、创造)能力的培养,积极落实“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行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创新。二是充分利用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高效便捷使用资源。三是利用在线方式开展教学及研讨活动,使用移动终端进行课堂教学,通过纸笔互动创新教学方式等,突显“互联网+教育”应用实效。四是经常性开展教师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不断更新教师教育思想和提高应用能力。伴随着创建工作和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及教学应用不断提质增效,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观念和行为在悄然变化;课堂教学正在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互联网+教育”的应用,拓宽了教学的时空界限,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及教师传授知识的渠道、素材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更明显信息化应用已成课堂教学常态。

二、建设目的及需求

(一)建设目的:针对我校成立时间较短的现状,项目建设是推动“互联网+教育”的有力保障,是全面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是人工智能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有力推手,最终实现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转变,达到减负、质、增效的效果。

(二)建设需求:目标-现状=需求”,根据我校实际,组织骨干教师、相关专家深入论证,确定建设项目遵循“简约、大方、实用、实效、依托课程、服务课堂”的原则,按照常态化应用进行建设

1.平板智慧教室建设。学校1间纸笔互动课堂、1间平板智慧教室,数量不足,达不到普惠性效果。因此,申建设三、四年级共12间基于数据分析环境下的常态化课堂教学应用智慧教室。覆盖三、四年级共计12个班,每班配备50台平板,共计300台智慧学习终端。先从语、数、英三科开始实验,选配业务能力强、信息化素养高的教师任课,尝试开展“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落实课前导、课中学、课后练课堂教学架构,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师队伍整体发展,为今后学校的智慧教室全面建设提供经验和实验数据。

2.在线互动课堂建设。学校在线互动课堂只有2间,不能满足“名校网络课堂、名师课堂、专递课堂的落实。因此,拟建5间在线互动课堂,保证每个年级1间,利用学校现有的在线课堂模式和经验,实现在线互动课堂常态化使用,发挥学校名师和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校内外更广泛优质资源共享,逐步探索在线互动课堂课例+互动教研模式的运用。更广泛的应用专家引领的在线网络教研,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发展项目建设配置7间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教室,助力学校创新教育教学,提高教师工作效能,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新模式。配备精准定位影音采集系统和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完美实现 “专递课堂”。主讲名师在异地演播室教学,通过人工智能交互终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全身影像真切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名师名教走近每一个学生身边,把真实世界带进每间课堂。通过积累数据智能分析,可以实现课程视频云端同步,专家、教师、学生皆可在评课系统进行评价与反馈,为教师提供课堂评价信息反馈形成多媒体教学档案,针对每个学生的数据跟踪反馈做到一课双师和多专家的针对性学习回馈,从而促使教师诊断教学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智慧书法教室建设。基于美术、书法课程,丰富学校校本课程,申报建设数字化智慧书法教室1间。此项目建设目的是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学生的书法素养,培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智慧书法教室项目建设,一是作为三--六年级书法课堂教学阵地,提高书法课堂教学质量。二是作为校本课程,培养爱好书法兴趣,提高师生书法素养,形成学校特色。进一步扩大学生书法练习覆盖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升学校美育教育水平。       

5.智慧音乐教室建设。基于音乐课程,申报建设智慧音乐教室1间。传统的音乐教室,一般只有一架钢琴和一套音响等设备,老师在上面放音乐,学生坐在位置上听或者唱,教学模式单一。数字技术对音乐的介入使音乐的表现形式、教学体验发生了变化,直接导致原来传统音乐教学观念的破碎和新型教学观念的重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对音乐教学带来质的变革。建设数字化音乐教室,实现音乐教学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转变。

6.智慧阅读教室建设。建设1间智慧阅读教室。基于“全学科阅读及阅读能力大数据统计”的智慧阅读教室和阅读能力提升与测评系统,为全体师生提供阅读公共服务平台,为我校教师、学生打造专属空间,让每个师生都将拥有自己的“智慧虚拟书架”,使师生积累阅读笔记,让“书香”伴随成长,使阅读成为习惯。

7.综合实践(创客)教室建设。申报建设综合实践(创客)教室1间(突出劳动教育)。为学生提供创客空间,结合劳动教育课程,创建劳动教育基地,提升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培育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分析、评价、创造)能力。

8.3D打印教室建设。申报建设3D打印教室教室1间。营造能够充分支持学生进行多方面探究性学习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设计创意兴趣,让学生亲身经历设计创意的过程中获得3D设计知识,培养创新素养。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挖掘。

、建设目标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产生以下整体效益:

1.落实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促进学科课程的高质量实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推动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创新。结合并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建成贯穿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过程“一体化”,能够建立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智能化水平,构建智慧学习环境和新型教学模式。

3.促进可持续的学生个性化学习。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开发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在线学习教育平台,建立智能、快速且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实现面向全体的精准个性化分析,提供全程精准推送的教育服务。

4.推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数据采集,全方位多维度同步课堂状态,记录教学过程,开展互动教研服务、教师培训服务等,进行教学问题的诊断与改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5.教育教学信息化资源及数据共享。建设互联互通网络应用环境,促进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和共享,构建教学数据的采集、汇聚、分析和应用,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6.帮助学生建立兴趣驱动、动手实践、创新能力,“五育”并举推进跨学科知识融合,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信息化背景下的劳动素养和创造意识

、建设周期

第一阶段:20211 按照项目管理办法,制定贺兰县第小学2021年“互联网+教育”达标县奖补及标杆校项目实施方案,1月中旬交贺兰县教育体育局审定。学校根据教育体育局意见审核意见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后,于1月底上报自治区教育厅审核。

第二阶段:20212 自治区教育厅专家评审论证,学校继续完善项目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20213月—20228 按照教育厅批复开展项目采购工作,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功能教室的硬件建设,开展教师培训和试运行。

阶段:20229月—至今 组织开展教师培训、项目运行,项目验收,梳理总结经验,提炼项目亮点。

五、资金预算

序号

项目名称

数量

单位

单价

(万元)

项目预算

(万元)

1

平板智慧教室

12

20

240

2

在线互动课堂

5

8

40

3

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

示范教室

7

5

35

4

智慧书法教室

1

50

50

5

智慧音乐教室

1

50

50

6

智慧阅读教室

1

30

30

7

综合实践(创客)教室

1

45

45

8

3D打印教室

1

10

10

合      计

500万元







资金来源:自治区专项资金及学校自筹资金。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贺兰县第七小学2021年“互联网+教育”达标县奖补及标杆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在信息化建设中组织协调和宏观规划及项目实施建设。在学校各部门间建立“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紧紧抓住“建、用、评”环节,从工作的组织管理上,加大学校的统筹力度,明确发展方向、统等协调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学校将加强领导,落实职能,监督检查信息化建设任务和落实情况;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保障项目有效推进和实施。

(二)政策及制度保障。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学校将进步完善信息化项目建设实施工作绩效评价机制,明确规划、统筹建设和集中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教师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和评价。严格执行各级有关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法规政策,制定教育信息化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加强数据管理、信息发布和网络安全监控

(三)教师团队保障。学校将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信息化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配备力度。学校将强化信息化项目建设的研究、教学以及工作贡献等方面的考核。进一步加强学校的信息化工作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等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学校各类信息技术专业服务队伍建设。

(四)经费投入保障。学校将严格按照相关制度使用好教育厅专项资金,坚持市场导向,公开、公正、公平地引入企业参与到学校信息化项目建设和运营服务当中。同时,学校还将按照生均公用经费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用于信息化资源配置、平台建设、运行维护和技术培训等。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设想(2021年9月-2023年12月)

按照《宁夏“互联网+教育”达标县(市、区)建设指南》要求,随着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水平逐步提高,我校将在3-5年内,通过争取项目,自筹经费等方式,逐步拓宽建设思路,在现有的基础上,争取班班实现智慧教室,切实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准,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

 

附:技术参数

1.智慧教室。

2.在线互动课堂。

3.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教室

4.智慧书法教室。

5.智慧音乐教室。

6.智慧阅读教室。

    7.综合实践(创客)教室建设。

8.3D打印教室建设。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贺兰县习岗镇和平街     联系邮箱:1461095232@qq.com
12640122MB196468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