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识百以内的数,初步感受100。 1.出示“20只羊”图,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快速数出来。 2.出示“100只羊”图,估一估大概有多少只羊? (比20只多得多……) (设计意图:通过数“20只羊”,即回顾复习了20以内的数数,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通过猜一猜、估一估“百羊图”中有多少只羊,让学生在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初步培养他们估算的意识和估算能力,同时联系日常生活数数,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数小棒活动 数出100根小棒,你遇到了哪些难题? 关键环节:29根添上1根,9根和1根合起来是10根,凑成一个10根。一共有3个10根,是30根。 关键环节:39添根上一根,9根和1根合起来是10根,又凑成一个10根。一共有4个10根,是40根。 课件呈现几十一到几十九,学生运用规律数数,感受“几十九添一是多少呢”。也就是“拐弯数”,如:49添上1是50,59添上1是60。。 从89根继续数一根一根地数到100根。强调99后面是100,感受满10根就能凑成(1行)1个十。 由实际需要,产生出对小棒进行整理的需求,唤起学生旧知:每10根打成一捆。此时,一共能够打成10小捆,即10个十。关键环节提问:10个十是多少?1个百怎样用小棒表示?进而引发继续整理小棒的需求,将10小捆打成一大捆来表示1个百。最终,小棒由10个十,变成1个百。 (设计意图:学生不断感受“十”在计数中的作用,经历计数单位“百”产生的过程,知道99添上1是100,理解0个十是100,1个百是10个十,感受计数单位的变化。) (三)多样化数数方法  经历数数的过程并数出小熊一共吹了多少个泡泡。1个1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验证出泡泡的数量。经历不同的数数方式,培养数感。 总结方法:数数的时候要一边数一边圈,就能不重不漏地数出具体事物的数量。借助十个十个地数,强调计数单位“十”的重要性。再回到数百羊图(解答导入环节的疑问),用10个10个的去数,巩固刚才所学习的知识。 三、100以内数的组成 (一)小棒模型 用小棒表示34这个数,并说明想法。然后,继续一边摆小棒,一边数到42。 思考:4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40再添上几个一就是42了?42是由多少个十和多少个一组成的?而后,继续从42往后,10个10个地数到72。 强调十个十个(整捆小棒)地累加,再次突出计数单位“十”。借助小棒图,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思考:9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填上一个1是多少,加深对数的组成的认识以及“拐弯数”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的综合性练习,即面向全体学生,又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掌握数数的方法和数的组成。) 四、练习巩固 
图中有多少个汤圆,说明理由。 鼓励学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对数的情感,体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数数”和“数的组成”的相关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学以致用。 五、回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说说自己的收获。 99添上1是100,100个一是100,10个十是100;用不同方法数出更多数,以及100以内数的组成等。 寻找生活中哪里还有100或100以内的数,和家人说一说。 本节课的内容在数学书上第34页和第35页。 6、板书设计: 数数数的组成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三十四是由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 四十二是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九十九是由9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再添上一个1就是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