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特制定我校五年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现状分析
一、学校基本状况
石嘴山市第十五中学兴建于1991年,其前身为石嘴山矿务局第二中学,后改名为亘元二中,2005年8月与原亘元一中初中部合并,2005年10月移交石嘴山市人民政府管理,更名为石嘴山市第十五中学,2012年10月移交惠农区政府管理。学校占地面积52亩,现有30个教学班,1300多名学生,教职工107人。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石嘴山市第十五中学办学条件达到石嘴山市一类标准化水平,学校信息化装备在惠农区处于领先水平。师资结构不断优化,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骨干力量。学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石嘴山市第十五中学在惠农区已形成较大的影响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
二、学校持续发展的优势
(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通过前一轮五年规划的实施,学校校舍全部新建,建设了4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和20多个功能室,为30个教室配备了红外线触控一体机,教师达到人手一部笔记本电脑机,办学条件达到了市级一类标准化学校水平,教育信息化装备在惠农区处于领先水平,是自治区教育信息化示范校。教育教学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教师队伍结构优化。近五年随着教师提前退休政策的实施和特岗教师的招聘,我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不断优化。其中3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到35%。随着青年教师队伍的不断状大,学校通过“青蓝工程”、跟踪考核、优质课评比、外出培训、基本功训练等方式不断推进青年教师业务能力提高。经过几年的发展,90%以上青年教师能够胜任教学工作,有3人被评为惠农区教坛新秀、13 人被评为惠农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在各级优质课评比中有2人获得国家级奖励,有10人获得自治区奖励,18人获得市级奖励。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师资保证。
(三)学校管理逐步规范。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中层干部队伍、年级组长、教研组长队伍比较稳定,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较高的业务素质,带领全体教职工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学校通过教代会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不断修订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各项制度,如绩效工资制度,职称评审细则、考勤制度等,使学校走上了制度化、民主化的发展道路。
(四)办学质量逐年提升。三年来我校通过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规范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研究,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通过努力近三年我校中考质量逐年提升,总体成绩处于惠农区前列。学校开设了体育、艺术等各类兴趣小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学校开发了《传承剪纸》校本课程,使剪纸成为了学校一张亮丽的名片。通过全校师生的努力,学校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三、学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学校管理还不够科学。学校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部分制度存在执行不力的问题。年级组长、中层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偏大,管理的创新性和执行力不够强。学校的管理还停留在人管理人,制度管人的层面,文化管理人的局面还没有形成。
(二)先进的教育理念需要内化为教师行为。广大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或多或少都知道,但由于外在及自身原因,很多理念依然停留在思想认识层面,没能真正内化为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注重课堂教学实效、提高课堂效率,关注学生差异、做好分层教学和辅导,关注学生基础、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学校在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境界的同时,更要侧重校本研修、教师反思、教育教学案例剖析等多种途径和策略,促进教师将教育教学内化为教学行为,多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青年教师培养任务重。我校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达32名,他们虽然年富力强,有工作热情,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解比较肤浅,教育教学能力急需提高才能胜任工作,因此青年教师的培养任务繁重。
(四)服务区内生源减少造成招生压力大。惠农区整体向南发展,近年来经济滑坡,造成我校服务区内的人口减少,尤其适龄儿童数量在萎缩,给学校招生带来很大压力。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定位
一、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 让每一个人健康快乐地发展。我校以全体学生和教师的个性发展与快乐成长为价值追求,坚持依法办学、以德立校、科学治校、特色兴校,开拓办学视野,创新办学思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办好石嘴山市品牌学校而努力。
二、办学目标
力争5年内实现“一校”、“三园”、“四化”的办学目标。
“一校”即把学校办成石嘴山市品牌学校。
“三园”即五年内把学校打造成智慧校园、景观校园、文化校园。
“四化”即实现管理科学化、办学特色化、教师队伍和谐化、教育质量品牌化。
实现路径:以数字化推动智慧学校发展,以特色教育促进学校品牌发展,以实验班探索课堂教学发展。
三、育人目标
石嘴山市第十五中学着力构建“博雅”教育体系。“博雅”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雅致,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博雅”教育体系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至善”教育。学校积极打造以“至善”教育为核心的品德教育,培养能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有高尚品德的现代公民。第二部分,基础性教育。学校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为依托,积极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业水平,把每位十五中学子培养成为博学之人,并能够顺利应对中考,升入理想的学校。第三部分,发展性教育。发展性教育主要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使十五中学子能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潜能、发挥特长,同时通过课程的培养使每位学子能成为一名具有优雅气质的人。通过开发以琴棋书画、剪纸、体育、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性课程,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高雅情趣,提高综合素质。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分项规划
一、学校管理
(一)发展目标
关注师生快乐成长,推进学校科学化管理。推进学校科学化管理,一要继续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制度管理的显性和刚性作用,使学校实现制度化管理。二要实现管理机构的扁平化,使管理重心下移,加大学校决策的执行力。三要推行学校管理项目负责制,使每一项活动做到责任到人、精心策划、严格实施、实效明显。
(二) 主要措施
1.以“三园建设”为依托,着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环境以自治区教育信息化示范校建设为契机,打造“智慧校园”。主要构建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体系;以校园数字化管理平台和可视化教学系统为基础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以智慧课堂、数字化实验教学为基础的创新教育体系。力争在五年内把学校打造成在石嘴山市知名的信息化示范校。
以绿化带改造、运动场修建和文化景观建设为依托,打造“景观校园”。争取将学校现有的绿化带进行改造,使花草树木兼有绿化、美化和文化的功能。争取资金对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和操场主席台进行改造,把学校的运动场打造成学生运动的乐园。在学校合适场地修建文化景观,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以“博雅”文化为主题,建设文化校园。以剪纸为内容,打造学校文化墙、文化长廊,彰显学校文化特色。建设地理园(桃李园)和能够反映博雅内涵的文化景观以彰显“博雅”文化主题。
2.优化管理制度,保障管理科学、高效
优化人事管理、班主任管理、教学管理、信息管理、教育科研及后勤管理等规章制度,为科学管理提供制度保障。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人、财、物、信息等管理要素进行统筹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要素效应。优化《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学校财产管理制度》等制度,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确保物尽其用。精细人事管理,完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完善《职称评审细则》《教职工岗位设置细则》《教职工绩效工资发放办法》等制度,确保人尽其才。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扁平化管理,增强执行力
发挥党支部在学校管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管理队伍在学校管理中的中坚作用。通过优化部门设置、合理配备人员、加强年级组和学科组建设等方式,以任务驱动、成就激励等手段,调动管理队伍积极性。通过推进扁平化管理,提升管理效能,将管理的重心下移到年级组和学科组,增强学校决策的执行力,重点加强各处室、年级组对学校安排工作的落实和考核,从而提高执行力。逐步打造一支具有现代意识与人文情怀、创新意识与前瞻眼光的优秀管理队伍。
4.加强民主管理,学校管理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加强民主管理,倾听群众心声,广泛吸纳民意,能够最大程度提高师生员工对学校管理的理解与认同。完善校长负责制,强化党组织监督保障,实现校长负责制与民主管理的有机统一。推进依法治校,完善校委会、工会和教代会对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审议和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决策透明度,确保决策民主。完善工会、家委会、学生会和社会机构参与监督管理的学校治理机制。
(三) 达成标志
1.按照计划完成“三园建设”目标。
2.教代会审议制度规范高效,代表满意度达95%以上。
3.校务公开率100%,100%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学校管理透明度高,财务收支制度规范。
4.干部队伍管理能力、执行能力得到提升,在学校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干部满意度在90%以上。
5. 党支部发挥在学校建设中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工会、共青团能够积极发挥作用。
6.争创市级文明单位。
二、师资建设
(一) 发展目标
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善于协作,能够胜任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优秀师资队伍。
(二) 具体措施
1.规范与引领并举,提高师德修养
(1)学习先进模范,感受师德境界
通过专家讲座、校本研修、集体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学习各级师德典范的先进事迹,感受他们高尚的师德境界,寻找到师德发展的追求目标。
(2)制定教师守则,规范师德要求
结合教育发展要求,针对学校现状制定《石嘴山市第十五中学教师守则》,用具体的师德要求来规范教师行为,将具体的师德要求落实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3)树立身边榜样,引领师德发展
通过“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美丽教师”等评选活动,评选出学生和家长喜欢的老师,树立起身边的师德榜样和师德标兵,在增加职业认同感的同时,引领学校师德的提升和发展。
2.校内与校外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教龄十年以下青年教师,分级分类加强培养
教龄十年以下青年教师已成为我校教学的主力,采用分级分类方式加强培养。1年内入职教师,通过学科组教研、师徒结队、跟踪培训等方式,使他们尽快形成良好的习惯,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5年以内的青年教师,通过专题研讨、参加比赛、外出培训等方式进行培养。5年以上青年教师,通过惠农区级培养项目培养,如评选惠农区级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等。
(2)教龄十年以上资深教师,分层分类发挥作用
教龄十年以上老师大多成为学校的资深教师,引导他们分层分类在校内外发挥作用,扩大学校影响力。资深教师除了在校内发挥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外,还鼓励他们通过竞聘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方式发挥在惠农区、石嘴山市的引领作用。鼓励有影响力的教师通过“名师工作室”等途径在师资培养中发挥更大作用。
3.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学校认真组织落实惠农区教师培训规划中规定的相关培训内容,督促教师积极参与各层面的常规培训。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发展需求,根据不同类型教师特点,探索分层化的教师培训途径。
(三) 达成标志
1.教师队伍的师德修养和人文素养不断提高,学生和家长满意在90%以上,无重大违反师德事件发生。
2.教师专业能力整体提升,在惠农区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达到8到10名教师,在石嘴山市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达到2到4名。
3.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引领、辐射能力不断提升。
4.师资培训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三、学校德育
(一) 发展目标
积极打造以“至善”为核心的品德教育体系,培养能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培养一支师德修养高和业务能力强的德育团队。创新班主任管理机制和学生评价机制。挖掘和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依托新兴媒体,丰富德育活动载体,提升德育实效。
(二) 主要措施
1.多措并举提高班主任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
(1)尝试班主任竞聘上岗制
在七年级班主任团队组建过程中,坚持以“至善”为首要标准,实施竞聘上岗,确保班主任团队整体素质优良(有较强的大局观,工作主动性高,工作业绩显著)。
(2)加强班主任培训力度
班主任团队所有成员都必须接受常规的德育培训,提高自身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学校将为班主任提供尽可能多的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机会,学校将增加校本培训内容,同时选送部分青年班主任和优秀班主任外出参加培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通过推荐适合的书籍、网络培训等方式提高班主任的人文、艺术、科技、运动、管理等领域知识,尽可能拓宽视野,提高教师的个人素养。
(3)尝试建设“至善班主任工作室”,创新班主任队伍建设方式。
选拔优秀班主任组建“至善班主任工作室”,重点培养青年班主任,增强德育团队的中坚力量。
(4)完善班主任考核体系
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常规考核,将班主任考核分为年级组考核和德育处考核两种形式,考核与班主任津贴和班级量化考核挂钩,对班主任的工作热情、意愿及工作业绩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在完善常规考核的同时根据班主任工作开展状况探索新的评价办法。
2.探索“至善”德育体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1)开发“至善”德育课程
根据年级的不同特点,按照重点突出,简化描述,易于执行的原则制订德育目标,在开展德育主题教育过程中,收集资料开发分年级主题教育课校本德育课程。
(2)开展“至善”德育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星级好少年”、“ 雷锋式好少年”、“ 美德少年”的评选活动,在学校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开展“日行一善”、“创文明班级”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3)规范学生自主管理
指导学生会规范自主管理,提高自主管理实效。进一步完善学生考核班级卫生、大课间、眼保健操的机制。评选优秀学生会干部,提升学生干部对自我成长的认同感。建立一支有活力的采编、采播队伍,及时宣传学校文化活动,使学生参与学生会、广播台、电视台、校报等宣传媒体的自主管理,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4)创新团队活动形式
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活动能力和组织优势,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艺术节等平台创新团队活动形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平台和空间,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增强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的活力和实效。
(5)逐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3.整合育人资源,提升德育实效。
(1)发挥微信平台的育人功能
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德育管理中引入“微信”平台等新兴媒介,确保教育信息的对外宣传和即时沟通。通过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有效沟通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建立班级微信平台,实现家校交流的信息化,解决沟通的即时性和交互性。
(2)完善“三位一体”沟通渠道
家委会是家校沟通的重要渠道,保证校级、年级和班级家委会活动正常化,鼓励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献言献策。此外,进一步丰富家长学校的活动形式,突出家长之间的互助互动,进一步提升家长学校活动的实效性。积极引入社区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天地。
(三) 达成标志
1.建成一支高素质班主任队伍,培养5-8名在惠农区,2到3名在石嘴山市范围内有一定影响的优秀班主任。
2.至善班主任工作室运行规范,成员在各级德育工作评比中获得突出成绩。
3.制定分年级学生德育目标,形成分年级主题教育校本德育教材。
4.形成规范的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学生全面参与各类活动的自主管理,学生自主评价比重占总评价的60%以上。
5.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成果明显,各类竞赛及活动在惠农区范围内领先。
6.家校联系工作常态化,90%以上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活动。
四、课程与教学
(一)发展目标
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博雅”课程体系,强化特色课程,丰富校本课程,构建基础型、发展型两类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可选择的多元化课程和多样化活动,促进学生能力与身心、个性与特长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为抓手,不断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主要措施
1.课程建设
(1)完善课程管理运行机制与制度
根据国家课程方案设置科目,开齐、开足基础型课程,完善课目方案的设计;不断修订并认真执行符合课改精神和学校实际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及时反馈,及时改进。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并加以改进,使学校课程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2)注重学校课程的校本化建设
不断完善以基础性和发展性两类课程为内容的“博雅”课程体系,实现通识培训、激发兴趣、发展能力、博学高雅的发展目标。结合学校及学生发展目标,探索校本化的课程教学,构建合理、多元的课程体系。
基础型课程:立足于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养成的引导,精心施教,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为依托探索更高效的教学方式,夯实学生习得能力,探索实施慕课、微课等新教学方式。
发展型课程: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潜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主要开设以剪纸、琴、棋、书、画和各类体育训练为主要内容的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特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教学改革
(1)聚焦课堂,优化教学
加强理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升理念和业务能力。通过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外请专家进行指导;送出去培训研修;开展读书活动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能力。认真总结近几年学校课堂教学的得与失,积极探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精细管理,行为跟进
以创建先进教研组、备课组为平台,促进教研组、备课组的文化建设,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和协作型教师团队。
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标,落实课堂教学环节,丰富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形式,优化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重点探索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路径与方法,提高课堂实效。
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实施行政和教研组长推门听课及评课制度。
(3)校本研修,以研促教
构建常态化的学习制度与研修制度。通过课程化研修,提升研修质量。借助外力,提高教师教学理论水平。完善校本研修,促进教师的业务交流与合作。通过思维碰撞,提升实践智慧。
(4)研讨平台,交流提升
定期开展校内教学竞赛,各教研组、备课组做好磨课、听课活动和评课活动。
发挥学科带头人、名师、各级骨干教师的作用,开展“教学展示”活动,发挥优质师资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完善“名师工作室”管理制度,发挥名师工作室研修平台的作用,促进青年骨干教师快速成长。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学研讨和各种竞赛活动,通过比赛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目的。
3.以学促教
(1)打造优势学科
在学科建设中,树立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做为教师教学成绩的主要评价依据的评价导向,要求教师在在学科教学中,认真落实各学科的育人目标。保持英语、政治、历史、体育等学科的区域优势,打造品牌学科,强化其它学科建设,促进各学科整体均衡发展。
(2)加强课题研究
鼓励教师深入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使各学科课堂教学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促进教师在教学预设时,更多地思考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水平及在课堂中学生可能生成的问题、学习心理和情绪等,并通过提练形成课题进行研究,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
(3)作业分层设计
关注学生差异,精心设计和构建校本作业,并做好分层辅导工作。
(三)达成标志
1.构建“博雅”课程体系,积累一定数量的校本课程资源。
2.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市、区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数量不断增加。
3.教学管理和监控有效,教学质量在区域内保持领先水平。
4.家长、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率提高。
5.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教研机制,教研效果明显提升。
五、科艺体卫工作
(一)发展目标
根据学校“博雅”课程体系的规划,构建多类型课程、开展多类型活动,普及与特长并重,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艺术素养与审美情趣、健康体魄与体育技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健康成长。
(二)主要措施
1.整合教育资源,增强师资力量
科艺体卫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师资力量成为项目发展的关键。未来五年,将充分挖掘校内师资力量,发挥教师的特长,着重培养剪纸、书法、绘画、舞蹈、声乐、器乐、足球、篮球、排球、田径、乒乓球等专、兼职教师。根据课程开设情况适当外聘部分教师或家长进行专业指导,增强师资力量。
2.落实阳光体育,确保身体素质
在基础课程中开足体育课,确保每班每周3课时,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继续完善皮筋操大课间特色项目,开发足球操等新特色项目。丰富体育活动类拓展课程,满足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需求,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将继续开展篮球、足球、排球、田径、乒乓球等传统项目训练,提高学生的竞技能力和竞技水平。
3.借助社团活动,提高艺术修养
在课程方面,开足艺术类基础课程,并根据学校“博雅”育人目标,丰富艺术类自选性拓展课,给学生发展艺术兴趣创设更多选择和机会。改进书画、声乐、器乐、舞蹈、剪纸等艺术社团的运作机制,丰富社团活动形式和内容,满足发展学生艺术特长的需求。
4.拓展资源渠道,培育创新意识
在课程方面开足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等科技信息类基础课,开发实验探究课、科学幻想画等科技创新类拓展课,在校内普及科技创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规范卫生监查,防范意外事件
卫生方面,要规范校园卫生、季节性流行病的日常检查、监督和督查,为师生营造卫生、安全校园环境。加强卫生安全的日常宣传和专题教育,减少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及时有效处理好校园意外伤害事故。
6.在活动中成长,在比赛中提升
科艺体卫是校园活动的重要内容。学校加大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力度,组织开展科技周、艺术月、体育竞赛等覆盖面广、类型多样及深受学生喜爱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接受熏陶、提升素养、健康成长。校外的各级各类比赛、展示活动是发展和提升学生科技、体育、艺术特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和提升学校科技、体育、艺术项目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未来五年,科艺体卫在开展活动的基础上,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校外展示、比赛活动,更好地发展学生特长,提升学校项目实力。
(三)达成标志
1.拥有2-3名在区域内有一定影响的项目指导教师。
2.学生身体素质逐年提高,能在惠农区同类学校中位居前列。
3.争取申报成功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4.学生卫生安全教育规范有序。
5.体育、艺术、科技项目在各级各类比赛取得优异成绩。
六、教育科研
(一)发展目标
形成较为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意识整体提高。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在学科课题研究上有突破。强化科研成果推广,增强教育科研实效性。开设微课、慕课等实验班,跟踪教改前沿,促进学校发展。
(二)主要措施
1.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科研档案
学校的教科研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考核执行存在弱化现象。今后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科研考核制度,能够更好地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在科研工作中,科研资料的存档还存在不足,有些活动资料没有及时存档,造成资料遗失。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充分利用好网络、光盘及纸质等多种载体做好科研资料的整理、分类和保存工作。
2. 开展科研培训,加强科研指导
近几年学校新进教师较多,但没有对他们开展科研方面的系统培训。在未来五年,学校将有计划启动科研系统培训工作,借助各级培训平台,通过校本研修、专家讲座、教师论坛等多种方式开展不同形式、不同主题的科研培训,增进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校教研室要继续加强对教师和教研组的教科研指导,促进教师在科研成果撰写、学科课题立项方面有所突破。
3.确立龙头课题,促进学校发展
在未来五年中,学校要力争确立大型龙头课题,借助课题研究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如信息化与学科教学的深度整合;“博雅”教育体系建设等,通过学校课题的研究带动教师积极参与子课题研究,形成教科研合力,促进教科研能力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积极探索微课、慕课、智慧课堂等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争取取得一定成效。
4.拓展交流渠道,强化成果推广
学校要拓展科研交流途径和交流渠道,在不同范围内开展不同形式的科研交流,进一步强化科研成果的交流推广。可以利用校园网的科研栏目,开展科研成果的网上展示和交流。可以组织不同主题的校内科研成果评比和交流活动。可以利用区域交流平台,扩大科研成果的交流和推广范围。
(三)达成标志
1.教科研制度进一步完善,科研档案资料较为完整。
2.每年有6篇以上科研成果在校外获奖或公开发表。
3.每年至少开展1-2次开展科研成果交流或讲座。
4.形成1--2项学校龙头课题,并深入开展研究;能够申报市级以上课题5个以上,开设4个左右的实验班级。
5.科研成果在校园网上形成专栏或编辑印制成集。
七、信息化建设
(一)发展目标
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技术设备,以自治区信息化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加强对信息化设备的管理,重视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培训,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做好信息化设施的更新和维护。优化校园网络平台,拓展网络服务功能,为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和对外交流提供技术支持。以信息化为支撑,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和管理的现代化。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大信息设备投入,完善信息管理制度
以自治区信息化示范校建设为契机,争取资金,加大信息投入,建设数学化校园管理平台、数字化安保系统、智慧课堂、数字探究实验室等信息化设施,并对校园网络进行升级。分批更换部分办公电脑,根据信息化发展需求,添置新的软硬件设备。
加强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根据人员及岗位的变动,对信息中心人员及相应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合理分工,确保物尽其用。根据硬件建设和人员调动等情况及时制定、调整、更新相应制度。
2.拓展平台服务功能,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不断加强校园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应用工作,充分发挥校园数字化平台在资源共享、学校管理、家校互动、教学研讨、主题教育活动、学生发展情况分析、学校形象展示等方面的功能,使学校管理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
及时对全校教师进行校园数字化管理平台应用的培训,确保全校教师都能够使用相关的应用。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比赛(优质课比赛、说课比赛、微课制作比赛)、信息技术应用研讨及信息技术展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
坚持举办“校园微创节”,并逐步更新内容,并以此为依托,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将新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中,适应教育教学发展新需求。为微课、慕课、智慧课堂等探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加强网络信息监管,保障校园信息安全
加强校园网信息的管理与审核,屏蔽不适合中学生浏览的网站,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环境。在日常信息课堂开展网络伦理教育,分年级开展家长讲座,指导家长正确引导孩子文明上网和规范使用网络信息。与德育处配合,开展健康文明上网宣传和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避免受到不良影响或伤害。
加强对师生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师生网络安全意识,普及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监控,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及网络窃密的防范能力。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创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保护师生利益。
(三)达成标志
1.做好自治区教育信息化示范校试点工作,争取取得实效,使学校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在惠农区处于领先地位。
2.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信息化管理制度。
3.充分发挥校园数字化管理平台的作用,确保每位教师和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能够熟练使用相应功能,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管理效率大大提高。
4.在应用研究方面取得实效。优质课展示、微课制作比赛,“校园微创节”等活动成为师生展示和交流信息技术应用成果的良好平台
校园网络环境安全健康,师生网络行为文明规范。
第四部分:学校发展重点项目
依托智慧校园建设,促进学校品牌提升
一、 发展目标
根据学校发展现状,落实好自治区信息化示范校项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争取项目和资金,不断完善我校信息化设施设备。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中以信息化与各项工作融合为突破口,实现从管理到教育教学质的提升,把学校建成在石嘴山市有影响力的品牌学校。
二、 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信息化硬件建设水平。
在现有信息化硬件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落实自治区信息化示范校项目,完成好学校安保系统、智慧校园管理平台、智慧课堂、数字探究实验室等建设项目,确保如期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争取资金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二)加快整合力度,提升办学水平。
1. 明确责任,制度跟进。随着信息化设备的不断增加,信息化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会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建设以学校信息部为中心的信息化管理机构,以办公室、教务处、教研室、德育处、总务处为中心的应用机构,并明确划分职责,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在此基础上将信息化设备管理和应用列入各部门和各岗位工作人员职责,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
2.加强培训,提高能力。新设备和软件的引进,对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相关人员和教师的培训要及时跟进,争取使信息化设备尽快被广大师生掌握,发挥应有的效益。采取校本培训、服务商技术人员指导、送出去培训等方式使广大师生尽快熟悉相关软硬件的应用,尤其要注重校本研修,使广大教师在相关切磋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3.坚持应用,发挥效益。一要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功能,尤其要发挥触摸一体机的功能,使导学案、教材与数字技术有机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要发挥智慧校园管理平台的作用,使学校管理、教学教研更便捷,更高效。三要建设好实验班。通过实验班研究微课、慕课、智写笔等新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为下一步做好教学改革奠定基础。四要充分利用好微信、校园网的功能,做好开发工作,提高利用效率。
三、达成标志
(一)自治区信息化示范校建设项目得到落实,并能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增加或更新相关设备、软件。
(二)建成一套与推进教育信息化配套的制度体系。
(三)教师培训能够及时跟进,每位一线教师能够掌握白板软件、微课制作等技术并能应用到教学中,能够积累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校本课件和微课资源。
(四)智慧校园管理平台能够发挥应有作用,学校管理实现无纸化、信息化。
(五)实验班取得一定成效,探究出微课、慕课校本化的应用规范,并能在一定范围内推广。
第五部分: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完成今后五年的各项发展任务,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在综合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各个环节,学校将做好组织、资金、机制和制度的保障。
一、组织保障
为保障五年规划的科学制定及贯彻落实,学校成立了五年发展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各副校长任副组长,工会主席,各部门负责人,年级组长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领导小组每年年初制定学校年度发展计划,平时督查落实,年末进行总结,并对学校发展规划提出修改意见。
二、经费保障
学校将多方筹集资金,确保规划项目能够落实到位。利用好薄弱学校改造资金、信息化示范校资金,并争取其它项目支持。同时学校将自筹资金进行校园文化等建设,使规划项目有资金保障。
三、机制保障三、机制保障
为了保障规划的实施,学校将建立规划自评机制,成立由工会主席、教工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及社区代表组成的规划实施评价小组。规划自评按部门评和学校评的程序,定期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和总结,不定期收集信息,听取意见,提出建议,及时对规划进行调整,确保规划更好实施。
四、制度保障
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实行分工负责制,由办公室将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中分项发展计划及重点发展项目的各具体目标和主要工作分解到各部门,实行分管校长负责下的各部门专人负责制,并纳入到各部门学年计划。同时,将五年发展规划目标达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并与绩效奖惩挂钩。
石嘴山市第十五中学
2015年11月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