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续的线下学习让学生们出现了懈怠的情况,对此我们可以理解,但学生始终是回归本来的平台:学习。在这样的疫情影响下,我们也体会到目前现状,是知识比金钱相对稳定,未来一代的孩子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对于孩子,该严格的时候严格要求;该放松的时候与孩子是朋友关系。不要拿上一代与这一代相比,生活环境不同,吃的喝的也与我们那时不一样。他们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都希望自己做的事情都够得到肯定。
另一方面,为什么有的孩子乖、有的不听话、有的懒、有的聪明,我觉得倒不是孩子成长出现了差距,是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教育的付出,可能体现在习惯、可能体现在学习、或许是做人做事。他们从出生慢慢的从一个家庭中长大,家庭成员相处的细节、在他们世界观没有形成时家人对孩子的指教,都构成了孩子成长的因素。孩子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是千千万万个日日夜夜。有的家长不在意这些,所以孩子之间的距离由此慢慢拉开。
当然,小小的孩子,只让他们学习也不现实。我们这一代的童年回忆中伴随着不少快乐,但他们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被卷的各种补习班、课内学业、课外学习…确实也辛苦。
所以我们的原则是:先苦后甜,劳逸结合。先学习再玩乐,这个顺序可不能反,能完成好,他可以去做想做的事情,磨磨唧唧消耗了时间,自然玩乐就减少,原则不能被打破,不然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在这里该狠一点不能含糊。
大家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角色上我们首先得是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大人,那么孩子即使不能成才成学,至少他健全受欢迎的人格可以让他在社会立足。“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小小想法,与各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