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注课堂时间的分配。
坚持1/3课堂导学模式的核心原理,压缩教时,激活学趣,共同体验。把压缩教时作为实现高效教学的关口。教师的导控制在15分钟以内,(不能超过一节课时间的1/3)学生学习活动要达到20分钟以上,要有5分钟预习指导安排。
二、重点要关注学生的活动。
1.能按要强求认真完成预习,做好了预习笔记。
2.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参与自主、合作学习人数达到100%,个体展示参与率不少于班级总人数的1/3。
3.能围绕学习目标参与学习,态度认真,习惯良好,乐于自主,善于合作,勤于探究,学习质量高。
4.小组合作学习分工明确,“对学”“群学”充分,合作高效,共同达标。
5.乐于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诵读、演讲、说理、评价、自信等能力,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会倾听、欣赏,书写或演示规范。
6.能按要求当堂完成达标检测。
三、教师的指导不能忽视。
1.能准确把握“三维目标”和重点、难点。
2.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并关注了全体学生。在巡视导学中,注重关注学情为后1/3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他们异步发展。
3.依据“三分之一自主导学模式”撰写的教学导学案上课,体现导学教学模式“先研后教、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原则,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及自我管理。做到没经过学生认真自学的不讲解,没经过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不交流探究,没发现学生思维困惑点和障碍点的不讲解。导学过程和环节流畅。
4.围绕“三维目标”能启发、善纠偏、真解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充分利用和调动了小组学习,组织了当堂达标测评,严格按规定导学。
6.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关注学习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有效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并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四、最终要关注导学的效果。
1.学生获得新知识的量和质达标。
2.学生处于乐学、善问、会听、敢议、能评的学习状态。
3.学生充满激情,思维活跃,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4.学生智商、情商(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步得到发展。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并在学习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
5.测评反馈“基础达标”100%,“能力提升”85%,“拓展延伸”60%。
6、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上,坚持以学评教,在课堂教学评鉴指导上加重学生当堂学习效果的评价权值,以课堂学生发展性权重的1/3作为评价课的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汇入总评。
五、教师的素养。
1.教师具有深厚扎实的导学基本功,能规范设计导学案,能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行间穿插巡视指导每节课不少于6次。
2.语言规范、凝炼,表达能力强,书写端正
3.教态亲切端庄,有感染力。
4.媒体资源使用恰当。
5.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个性。
青铜峡市三小课改实验探究领导小组
2010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