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实验小学

教学教研教学总结

三(5)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王恬)

发布时间:2025-07-07 09:57 栏目:教学总结 发布单位:固原市实验小学 点击量:110 【公开】

时光荏苒,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5)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学校的正确领导、教研组的悉心指导以及家长们的积极配合下,我始终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立足教材,面向全体学生,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 立足教材,夯实基础,完成常规教学任务

1.识字与写字教学:

   目标达成:本学期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约250个,会写约300个。通过课堂随文识字、集中识字、形近字辨析、查字典练习等多种方式,学生基本达到了认字目标,书写能力也有显著提高。

    重点落实:强化了钢笔字的规范书写训练,注重笔顺、结构、整洁度。加强指导与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对易错字(如“燕”、“聚”、“倦”、“蹈”等)进行了反复强调和巩固。

    策略运用:结合“语文园地”中的“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等栏目,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归类识字,拓展识字量。

2. 阅读教学:

教材处理:认真研读教材,完成了精读课文(如《燕子》、《荷花》、《花钟》、《蜜蜂》、《海底世界》、《火烧云》)和略读课文(如《小虾》、《方帽子店》、《漏》、《枣核》)的教学任务。

    能力培养:重点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

    提取信息能力:能找出文中的关键信息。

    理解词句能力: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如《燕子》中动态描写的词语)。

    概括主要内容: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落或全文大意(如《纸的发明》、《赵州桥》)。

    体会思想感情: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感受文章表达的情感(如《童年的水墨画》的童趣,《我不能失信》的诚信)。

     学习表达方法:初步感知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如《荷花》),学习按顺序、抓特点描写事物(如《花钟》)。

    单元重点落实:特别关注了“观察与发现”单元(第四单元),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元(第三单元),通过《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等课文,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朗读训练:坚持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培养学生的语感。

3.习作教学:

    起步引导: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本学期围绕教材安排的8次习作(我的植物朋友、看图画写一写、传统节日、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奇妙的想象、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国宝大熊猫、这样想象真有趣)展开教学。

    难点突破:重点指导学生:

    言之有物: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如观察植物、记录实验过程)。

    言之有序:学习按一定顺序(时间、空间、事情发展)写作。

    内容具体:鼓励学生把句子写通顺、写完整,尝试把重点部分写清楚。

    激发兴趣:通过创设情境(如想象类作文)、展示交流、及时鼓励等方式,降低畏难情绪,保护表达欲望。

    小练笔与日记:结合课文内容(如《荷花》课后仿写)和日常生活,进行片段练习和日记写作,为单元习作打基础。

4.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口语交际:完成了“春游去哪儿玩”、“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劝告”、“趣味故事会”等话题的教学。创设交际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清楚表达、文明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综合性学习:有效组织了“中华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分组搜集资料(节日由来、习俗、故事、诗词、美食等),通过手抄报、口头汇报、小制作等形式进行展示交流,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锻炼了信息搜集、整理与合作能力。

二、 关注个体,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面向全体,激发兴趣:设计教学活动时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如角色扮演、情境朗读、小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

2.关注差异,分层指导: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写读书笔记、尝试更具挑战性的习作。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个别辅导(字词听写、课文朗读、习题讲解),放低要求,多鼓励,帮助他们建立信心,掌握最基础的知识点。

3.习惯养成,贯穿始终:持续强调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认真书写、按时完成作业、勤查字典、课外阅读等。

三、教学中的亮点与成效

1.观察与表达能力增强:结合“观察与发现”单元和习作教学,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增强,部分学生能写出较为具体、生动的观察日记和习作片段。

2.合作学习能力发展:在小组讨论、综合性学习等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协调能力得到锻炼。

3.传统文化浸润加深:“中华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活动成效显著,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更加深入,文化认同感增强。

四、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1.写作教学梯度设计需加强:尽管在写作教学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仍然较慢。存在语句不通顺、逻辑不清晰、内容空洞等问题。部分学生对写作存在畏难情绪,缺乏写作素材和方法。写作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阅读理解深度有待提升:部分学生在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精妙用词方面存在困难。需在教学中更注重引导深度思考,加强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联结)的显性指导(特别是“预测”策略在本册中的落实)。

3.个别辅导的持续性:对学困生的辅导有时因时间和精力所限,未能完全做到持续跟进,效果有待巩固。

4.课外阅读指导需深化: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和深度交流(如读书笔记的批阅与分享)可以做得更深入、更系统。

5.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虽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仍有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不理想。 

 

 

五、今后努力方向与改进措施

1.精研教材与课标:进一步深入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年段目标与单元重点,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2.强化写作指导的序列性与趣味性:

    细化从段落到篇章的指导步骤,增加生活化、趣味性的练笔机会。

    探索更多元化的习作评价方式(如学生互评、佳作展评),激发写作热情。

    进一步研究写作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的写作训练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通过仿写、续写、扩写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写作技能训练;定期进行写作指导和讲评,分析优秀范文和学生习作,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深化阅读教学策略:将阅读策略(预测、提问、图像化、联结、概括等)更自然地融入日常教学,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提升深度阅读能力。增加课堂上的思维碰撞和质疑讨论。

4.落实因材施教:

    设计更有弹性的分层作业和课堂任务。

    建立更有效的学困生跟踪辅导机制,利用课后服务、小组互助等形式加强帮扶。

    优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资源和展示平台。

5.加强课外阅读引领: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进行阅读方法指导,鼓励亲子共读,营造更浓厚的班级书香氛围。

6.提升自身素养: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向优秀教师请教,不断反思教学实践,提升专业能力。

回首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有付出,有收获,也有反思与成长。学生们在识字写字、阅读理解、口语表达和习作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日益浓厚。展望未来,我将继续秉持教育初心,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努力弥补不足,提升教学艺术,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更坚实的基础,陪伴他们在语言文字的广阔天地里快乐成长。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40202000065号
技术运营支持:张步生客服热线 : 17899541117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固原直属原州区新区学院路125号     联系电话:17899541117     联系邮箱:390793490@qq.com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64220007382983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