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年度我担任六年级(1)(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由“小小工程师”“生物多样性”和“宇宙”“物质的变化”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各有7个教学内容,共计28个教学内容。回顾这一学期,有收获,有进步,更有许多的思考。本着科学教学“生活化、活动化、实验化、器材化” 的基本方法;把教学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是我这个学期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以探究为核心进行科学课教学。
科学是一门生机勃勃的学问,美国著名诗人奥特海特曼称它为一种“充满乐趣的无边界探险历程”。同时,《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让学生敢于探究。
我努力在以下两方面下功夫:一是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题。二是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问题环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对学生所提的问题任何问题,做出的任何回答,都从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出发,容许出错,我从不打断、嘲笑,鼓励他们大胆想象表达,不断训练,加强要求和积极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努力做尝试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大都能根据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提出相应的较恰当的问题,并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大胆的猜想。
2、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使学生乐于探究。
我非常明确地充分认识到: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已不仅仅是教科书,而是学生生活周围广阔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因此科学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教育资源,将学生的探究活动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
3、正确引导和训练,使学生善于探究。
对学生而言,探究的方法是很最重要的。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生会各种不同的探究方法。科学的思维过程和和思维方法的训练十分重要,我从零开始,从头开始,从大胆的假设和想象开始,训练学生的思维的广度,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度,从头开始进行奇妙的魔幻幻想之旅,将课堂知识的学习,努力打造成现象、想象、探究、思维发展的过程,努力形成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学习的素养。
二、科学课教学要强化实验教学。
科学课程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在这一点上,由于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地位和实验本身的特点,它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实验教学,在每节课每个环节都要涉及到。主要有实验步骤图片观察、实验视频过程观察、演示实验、模拟实验、课前课后模拟试做实验、课上实操实验等。
1、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实验最感学趣,这种兴趣,往往成为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成为爱好和志趣,以致发展为惊人的勤奋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是儿童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前提,也是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结果。
2、用实验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学习科学,必须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资料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不可能仅靠教师的讲解来获得,而必须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要进行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还能培养组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学科、用科学的能力。
3、用实验促进知识的有效掌握。
我们都知道,实验具有重复性,它能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的反复,供学生反复观察;能使学生迅速掌握前人已认识到的真理,以最有效的方式去掌握自然基础知识。因此,让学生进入实验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主动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无疑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
三、科学教学要加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
以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已成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必然趋势。
1、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开展因材施教,体现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全体发展的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2、现代教育技术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产物,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有利于搜集和整理教学资源,它给学生的参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任学生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为他们的想像力插上翅膀,从而培养想像、激发想像、鼓励参与、启发创造、指导实践。
3、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有利于呈现多种无法实现的情境和可能,可以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
四、尽力创设科学活动条件
1、能操作实验的就要亲自操作实验。教师尽力准备实验器材和活动材料,尽力让每个孩子、每个学习内容都可以进行研究、探索、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中获取科学知识。
2、能观察得到的就要认真观察获得。无法操作和实践的,就要采取一些应对的方法,通过观察获得。如课前学习、课后自学、居家实践、课上展示等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效果,让每一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3、能观看现象和过程的就要通过观看视屏和图片获取。尽力搜集相关的资料,让学生通过视频和图片参与到实际的情境中,进行探索和研究。
总之,我在科学课的教学中主要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并努力进行实践和大胆尝试。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许多新观念,新方法正冲击着我们传统的观念,作为一个一线的科学课教师,我还将在切实转变观念的同时,结合科学课自身的特点,在实践中加强反思,努力学习,真正担负起培养具有“基本科学素养”的下一代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