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九小

教学教研教学设计

二下《找春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2-18 22:11 分类:教学设计 发布单位:银川市金凤区第九小学 点击量:320 【公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课文词语:

脱掉 棉袄 寻找 害羞 姑娘 探出头 嫩芽

音符 解冻 触到 杜鹃 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叮叮咚咚

(1)指名朗读。

(2)请你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说一句话。

2.导入:那么,文中的几个孩子找到春天了吗?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帮忙寻找吧!

设计意图:认读词语,可以巩固所学生字。教师让学生选词说话,既检查了学生使用生词的情况,又把学生带进了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二、学习第12自然段,体会激动的心情

1.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说说“我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寻找春天的。

2.从哪里可以看出“我们”的心情无比激动?

(重点抓住脱掉、冲出、奔向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

3.指导朗读。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要读出孩子们激动、兴奋的心情;“脱掉、冲出、奔向”等词语要重读,节奏可以明快些,表现出孩子们的迫不及待。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本语言中流淌的情感,使”“”“三者循环互发,碰撞融合,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三、学习第38自然段,感受春天的美好

1.自由朗读课文第3~8自然段,想一想: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从哪儿找到的?怎样找到的?

根据学生交流,出示: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1)说说这里的“眉毛、眼睛、音符、琴声”都指什么。

(2)美美地读读这几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在课件上出示小草、野花、嫩芽、小溪等视频,体现探、开、吐、流的动态美。)

(3)你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好吗?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口语训练。

例:()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哇!

(4)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引读、表演读等,并积累背诵。

(5)仿照句式,练习说话:(    ),那是春天的(   )吧?

2.你还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春天来了?

根据交流,出示: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1)这句话写了哪些事物?根据学生交流,再次出示生字“荡”,词语“杜鹃”,指名认读。

(2)“她在柳枝上荡秋千”是怎样的情境?

(3)通过“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通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你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这里的“笑”,你认为是什么意思?

(教师根据学生的想象,丰富课件上的画面。)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并练习背诵。

(6)春天只在这些地方吗?你能像作者一样用“她在……”的句式再来说说吗?

3.读读下面这两段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哇,找哇。”

“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1)指导学生读句子交流。引导学生懂得只有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去聆听,去触摸,去感受,才能找到春天。

(2)再现生字“羞、姑、遮、掩”,指名认读。

(3)仿词训练:遮掩(遮遮掩掩) 躲藏(躲躲藏藏)

欢喜(    ) 快乐(    )

(4)指名朗读句子。

4.齐读第3~8自然段。

设计意图: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我们又不宜用繁琐的分析去帮助学生理解,因为这样依然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所以,这个环节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引导学生在想象体验、诵读中活化语言形象,让学生感受到文字中蕴含的意境美。同时通过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说写练习,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领悟,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演示“寻、荡、杏”的笔顺规则。

2.指导书写“寻、荡、杏”。

(1)指名朗读,然后分别说说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并尝试着给它们组词。

(2)观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这三个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小下大,上大下小,捺要舒展。)

(4)学生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力求把字写规范、写整洁。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每堂课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来书写,扎扎实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字的教学目标。

五、课外拓展,实践作业

1.以“我眼中的春天”为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组成合作小组,开展活动。

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际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2.拓展阅读。阅读朱自清《春》中的有关段落。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设计意图:课堂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而是学生学习的开始。本环节教学让学生围绕我眼中的春天这一主题,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任务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并进行拓展阅读,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又锻炼了学生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实现了课内与课外、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

 

板书设计

image.png 

教学反思

1.导课入境,唤起阅读期待。叶圣陶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就是说课堂教学要把学生带入教学的情境中,才能使课堂如磁铁一般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在本课教学的开始,教师就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使新课学习达到未有曲调先有情的境界。接着让学生交流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去寻找春天的情景。这一系列准备活动让浓浓的春意进驻学生的心间,为学生走进文本做好了情感上的铺垫。

2.诵读课文,品味语言美。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美美地朗读课文的第38自然段,然后根据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在读、品、想、说等语文实践中入情入境,原有的语言图像被唤醒,意会到的春景被外显成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

3.仿写语句,提高语用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以“(  ),那是春天的(  )吧?她在……”等典型句式为依托,引导学生模仿、迁移,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领悟,另一方面让学生得到了切切实实的语言训练。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银川市金凤区塔渠街1号     联系邮箱:535416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