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工作背景与目标
本学期,“金话筒”兴趣小组在学校的支持和关怀下如期开展。本小组旨在为热爱语言表达、渴望提升自信与口才的学生搭建一个锻炼平台。我们的核心目标是: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对朗诵、主持、演讲、故事讲述等语言艺术形式的兴趣。
2.提升能力:系统训练学生的普通话发音、语言表达技巧(如语气、语调、节奏、重音)、台风仪态、临场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增强自信:通过循序渐进的舞台实践,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建立当众表达的勇气和自信心。
4.服务校园:培养一批具备基本主持和表演能力的学生,为学校各类活动(如升旗仪式、主题班会、文艺汇演、红领巾广播站等)输送人才。
二、 活动开展情况
本学期小组共招募成员58名(来自二、三、四、五年级),共开展活动 38次。活动内容主要包括:
1.基础训练营:
语音基础:重点进行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正音练习,绕口令训练,气息控制练习。
表达技巧:学习重音、停顿、语气、语速、语调的运用,进行语句、段落的朗读训练。台风仪态:站姿、走姿、眼神交流、表情管理、话筒使用规范等基本礼仪训练。
2. 专项技能提升:
朗诵天地:选取适合小学生年龄段的经典诗歌、散文、故事片段进行朗诵技巧指导与实践。
主持初体验:模拟小型活动(如班级活动、小组展示)主持,学习开场白、串词、结束语的撰写与表达。
故事大王:练习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学习运用声音、表情和肢体语言塑造角色、渲染氛围。
小小演讲家:进行简单的主题演讲训练(如自我介绍、好书推荐、我的梦想),学习构思内容、组织语言、表达观点。
3. 实践与展示:
小组内展示:每次活动预留时间让学员轮流上台展示学习成果,互相观摩学习。
校内活动参与:组织学员积极参与了本学期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主持古诗词朗诵主持、主题升旗仪式主持、古诗词朗诵活动的小主持人、红领巾广播站播音、红领巾主持和小记者视台] 等活动,将所学运用于实践。
三、 学生成长与成果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与实践,小组成员在多个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1. 语言表达显著提升:大部分学员的普通话发音更加标准清晰,朗读的流畅度、情感表达更加丰富自然。
2.自信心明显增强: 许多原本羞涩、不敢大声说话的孩子,现在能够勇敢地站在台前进行表达,眼神更加坚定,声音更加洪亮。
3.舞台表现力进步:学员们逐渐掌握了基本的台风,站姿更挺拔,表情更丰富,初步学会运用肢体语言辅助表达。
4.逻辑思维与应变能力萌芽: 在主持和演讲训练中,学生开始学习组织语言、清晰表达观点,并在模拟情境中锻炼了简单的临场反应能力。
5.涌现出潜力新星:部分学员表现出色,如 苗淼、张琪等同学在经典诵读比赛中获得区级三等奖等奖;
6. 服务校园初显成效: 多名小组成员成功担任了校内各项活动的主持或表演任务,成为校园文化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 工作亮点与特色
1. 兴趣导向,寓教于乐:活动设计注重趣味性,通过游戏、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技能。
2. 分层指导,关注个体: 针对不同基础和性格特点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与鼓励,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3. 实践为主,学以致用: 强调“学中做,做中学”,积极为学员创造校内外实践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和提升能力。
4. 内容多元,激发潜能: 活动内容涵盖朗诵、主持、演讲、故事讲述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点,挖掘其潜在才能。
5.融入德育: 在语言训练中,注重选择积极向上、富有教育意义的素材,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 存在问题与反思
1.个体差异需更关注: 学员起点和能力差异较大,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更有效地进行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仍需探索更好的方法。
2.高阶能力培养待加强: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即兴表达、深度演讲、复杂主持稿创作等方面可提供更多提升空间和挑战。
3.排练时间协调:参与大型活动前的集中排练,有时与部分学生的其他活动时间有冲突。
4.家长沟通可更深入:如何让家长更了解孩子在小组中的成长,并争取家长对课外练习的支持,可以做得更到位。
六、 结语
回顾本学期的“金话筒”兴趣小组工作,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在语言表达和自信心上的点滴进步。孩子们清澈的声音、自信的笑容是给我们最大的回报。虽然工作中还存在不足,但我们始终怀揣着热情与责任。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用心浇灌这份“金话筒”的事业,努力为更多热爱表达的孩子插上声音的翅膀,让他们在语言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用自信的声音点亮自己,也感染他人,为营造更加生动、活泼、自信的校园文化氛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