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问题互换,启发学生求活
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拘泥于思路狭窄二倾向常规解法,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教师经常选择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多方探讨解题方法,从而摆脱“常规”的意识产生超常的创新思维,如我在教学求种植株数的应用题中,这样引导学生多变练习。“一个长方形果园长120米,宽100米,种的苹果树株距4米,行距5米,这个果园种了多少苹果树?”我先让学生根据题意解出这道题。①果园的面积:120×100=12000(平方米);②每棵树占地 5×4=20(平方米);③种植的棵数1200÷20=600(棵)。
学生解完这道题后,我变换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变式练习。把所求的600棵作为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在学生编出“一个长方形果园的密集面积栽了600棵苹果树,果树的株距是4米,,行距是5米,这个果园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一名同学反映特别快,
举手回答:先算出一棵果树的占地面积是4×5=20(平方米),再算
出600棵果树的占地面积600×20=12000(平方米),这时及时对该
学生给给予肯定,并且进行小结。这样的变式练习,不仅学生牢固掌握了种植株数应用题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培养了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