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性人才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成为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中学生课标要求实施创新教育,进行教育改革,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初中生物课程开发的目的不是去培养生物学家和生物科学的人才,而是旨在提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科学的感情,提高科学素养。
根据我校地处六盘山地区和农村地区,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农村的农作物、杂草等资源,我校从2015年开始建设六盘山标本馆。
一、标本丰富,种类多样
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带领学生采集标本、制作标本。现陈列的标本有:腊叶标本、浸制标本、种子标本、中草药干制标本、木质标本等。
二、特色鲜明,多元活动
隆德二中在各级领导支持下,经过生物组全体教师和学生多年的共同努力,通过到野外考察、采集、等形式积累了大量的生物标本,并于2015年创建了隆德二中学生物标本馆。通过标本制作和标本的陈列增长学生的知识,增加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对生物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三、守正创新,另辟蹊径
我校专门建立了生物创新教室,教室全天开放,这位生物科技社团的学生实验、探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生物创新教室配备了各种仪器,数码显微镜。
我校依附生物标本馆建立了标本查询系统,学生可以上网查询《中国数字标本馆》及在线《中国植物志》,还在生物标本馆设置了学生自动查询系统,学生可以不受时间限制查询自己想了解的动植物,这样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研究。同时我们在生物标本的标签上都给生物设置了一个二维码,二维码连接了数字标本馆的标本介绍,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平板电脑扫描二维码,很快捷的查询植物标本,这样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一草一木会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增加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四、创新活动,提升内涵
我校在教学中,依附生命科技探究室和生命标本馆的建设等活动中,积极组织科技创新活动,坚持以“做中学”理论为指导,建立新型的高效学习研究模式,用“1231”,引领驱动学生成长,不断实现全面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广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与科学素养
1.端午节到了学习制作粽子的活动,通过活动学生越来越喜欢上生物课了,科技创新的意识增强了。
2.科技活动的开展。苏科版七年级下《单细胞的生物体》科学技术社会中提到了传统的发酵技术。开学初,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酵母菌与传统的发酵技术----1、甜醅的发酵2、葡萄酒和果酒的发酵3、酸奶的发酵、4、泡菜的发酵5豆腐乳的发酵等课题
五、构建体系,开发课程
构建新课程教材体系,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编写。我校生物组的老师在采集标本和制作标本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组织编写了《隆德二中校园植物图谱》,并出版。2023年5月,出版《隆德县高等植物物种资源调查与研究》,它收录我们六盘上常见的植物400余种,有精美图片及其介绍。
六、灵活运用,彰显成果
通过我校生物组的老师和生物兴趣社团对校园植物进行鉴定和命名,然后对校园植物挂牌,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走进自然的兴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七、共享成果,科普突出
标本馆自建成起,共接待县内外中小学生参观32000人次,利用家长会和社会开放日等,面向社会人士进行开放,共计5800人次,使标本馆的共享达到最大化。2018年被隆德县教体局和文广局评为研学旅行基地。
综上几点,我校培养以生物科学创新为出发点,学生活动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科普活动,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培养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主动性,参与性,让学生主动融入到生物学习之中,积极参与到生物课堂的各项活动中,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生物教育中的创新能力。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