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布置作业,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用,有利于追求作业的有效性。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的个体。所以作业的布置一定要面向全体,要关注人的差异,有弹性地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学习方式。
二、分层次布置作业
作业的布置一定要面向全体,要关注人的差异,有弹性地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学习方式。
对于学习底子差的学生,可以布置少量的基础性的听写之类的作业。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可以布置些适合他们层次的作业,对于尖子生布置些拔高类的作业。
学了《荷花》一课,我把班里的学生分成了三个层次。
(一)对于后进生,他们甚至对于一些生字都不认识,写不好,我对他们布置的作业是: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本课的生字,并听写。2.读熟课文。
(二)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我布置的是能巩固本课的知识点类的作业,例如:背诵以及和课文相对应的习题。
(三)对于尖子生,他们写作业就要布置一些跳一下就能够着的作业:例如学完《荷花》一课,我布置了1.仿照本文写法,写一个植物描写的片段。2.推荐课外阅读。读一篇关于描写植物的文章,并把好的段落多读几遍,抄在“采蜜集”上。
三、根据课文类型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
不同类型的作业,可以丰富孩子们的视野,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充分发挥孩子们的积极主动性,使孩子们更喜欢做作业,不把作业看成是一种负担。
对于故事感强的作业,可以布置一些同桌合作的课本剧类的作业或者举办故事大赛;对于诗歌类的作业,可以布置一些朗诵的作业,背诵、书法展、诗歌朗诵大赛等等;对于科普类的作业,可以让孩子们搜集一些科普类的知识共享,举办科普展台,孩子们轮流上台介绍科普知识,丰富孩子们的视野等。
总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实际情况设计和选择作业。这样的作业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面向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