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学设计
贺兰第七小学 王建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45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的结果。
3、初步使学生区分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能对一些简单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思想。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包括确定事件,并动手验证。
教学难点:使学生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包括不确定事件,并动手验证。
教学用具:袋子,红、绿两种颜色的珠子。
学具准备:装有一色珠子的的袋子。
教学过程:
(一)说话感受可能性
游戏 猜一猜。
师:同学们,老师带了一个水果,猜猜看,它可能是什么?
生:可能是橘子。
生:可能是梨子。
生:可能是石榴。
生:可能是橙子。
生:可能是西红柿。
师:老师带的是水果,西红柿是蔬菜,它可能是水果吗:
生:不可能。
师:我来给大家提示一下,它的果肉很厚,水分很足,酸中带甜,很脆。
(生异口同声回答:肯定是苹果。)
师:老师没提示前你们猜的可能是橘子、可能是梨子……,当老师提示后,你们一下就说出了这个水果一定是苹果,想这些“可能”、“一定”、“不可能”都属于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新数学问题----可能性。(板书)
[活动一:说话。通过让学生说,调动学生的经验,让学生进行猜想,使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感受事情可能性的存在]
(二)、动手操作认识可能性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摸球游戏,听清要求:
1、 每人每次摸两个珠子,记住颜色后再放回袋中。
2、 请用“可能”或“一定”在组内交流你们组发现的数学问题。
师:哪个小组能先介绍一下你们组的发现?
生:因为我们组的袋子中装的都是红珠子,所以每人摸出的一定是红珠子。(师完善学生的答语)
师:还有哪个小组能再说一说?(让每个组都仿上进行完善的回报)。
师:各组的袋子中可能摸出别种颜色的珠子吗?
生:不可能。
师归纳(并板演):当袋子中珠子的颜色相同时,每人摸出的珠子颜色一定相同。这称作“确定事件”;
老师也准备了一袋珠子,请每组派两人上来摸,记住颜色后放回去,结果是怎样的?
师:摸出的结果与刚才在小组摸的结果相同吗?为什么?与小组的伙伴商量一下告诉我们好吗?
生:因为袋中装的珠子的颜色不同所以我们摸的结果也不同。
师:也就是说可能是红珠子,也可能是绿珠子,对吗?
师:能仿照老师的板书描述一下吗?试试看。
生说师板书:当袋子中珠子的颜色不同时,每人摸出的珠子颜色可能不同。 这称作“不确定事件”;
刚才我们在游戏中感受了“可能”、“一定”、“不可能”这几种情况,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可能发生,有些事情不可能发生。请大家借助我们刚才所学的知识打开书第105页,根据要求判断填空。(集体讲评)
师:对于“三天后下雨”这个问题你想说点什么吗?
生:我认为不可能。
生:我认为在海南有可能。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气候也有所不同,今后碰到这种类型的问题,大家一定要看清要求在回答。
师: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游戏,大家都表现的十分专心,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好吗?
[活动二:动手操作。通过学生进行摸球游戏,使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进一步认识事情的可能性。]
(三)辩论判断可能性
刚才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可能性事件,现在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辨别生活中的事件。打开书105页完成例2。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回答并说理由。
地球每天都在转动是一定的,因为地球不转动就没有白天、黑夜,没有春夏秋冬。
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点儿东西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吃东西会饿死。
三天后下雨是可能的。因为天有不测风云,未来是无法预料的。
太阳从西边升起是不可能的。人用左手拿筷子是可能的,因为有些人是左撇子。
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是一定的,因为据调查,我国平均不到2秒钟就出生1个人,每分钟大约出生38人,每小时出生约2273人,每天出生约5万多人。
我们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判断了生活中的例子,现在你能当一下小老师,说一句话让其他同学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判断吗?
生汇报。
完成练习十一 1-3题。判断可能性。
(四)、做游戏:巩固可能性
刚才我们也累了,我们休息一下,元旦节快到了,我们班准备每组出一个节目,你想表演哪个节目。
出示:唱歌、跳舞、快板、小品、讲故事、智力竟赛、成语接龙、相声。
有的节目没人选,有的节目选的人太多了,怎么办呢?为了公平、公正,我们来抽签,现在我们班分成8组,每组选一名代表上来抽签,抽签的同学用今天学的知识说一句话。
生上台抽签并用可能、一定、不可能说一句话,其他同学当裁判。
[活动四:游戏。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巩固知识。]
(五)、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可能性的例子,请同学们下课后交流。
(六)、作业设计
练习二十四1、2、3题。
本节课通过设计“猜、做、辩、玩”这四个方面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同时调动了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更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