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工作概述
本学期围绕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目标,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完成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教学任务,通过课堂互动、实践活动及分层指导提升学习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学习习惯与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整体教学效果达到预期。
二、具体教学工作开展
(一)夯实基础:识字与写字教学
结合教材生字表,通过“随文识字”“字理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300余个生字,重点突破“诣、禽、秽”等难写字的笔画结构。
开展“每日练字15分钟”活动,利用田字格本规范书写,期末书写达标率达95%,部分学生作品在班级文化墙展示。
(二)深化理解:阅读教学实践
以单元主题为线索(如“语言的艺术”“人物描写”),采用“预习—精读—拓展”三段式教学,完成23篇课文精讲,重点分析《景阳冈》《猴王出世》等古典名著选段的语言特色。
开展“班级读书会”,推荐《童年》《小英雄雨来》等课外读物,通过思维导图梳理文章脉络,学生课外阅读量平均达15万字以上。
(三)强化表达:写作与口语交际
写作教学紧扣“那一刻,我长大了”“写读后感”等7次单元习作,通过“范文引路—片段练习—互评修改”流程,提升叙事逻辑与细节描写能力。
口语交际聚焦“辩论会”“故事分享会”等场景,训练学生观点表达与倾听能力,期末口语测评优秀率达80%。
(四)分层指导:差异化教学策略
针对学困生:建立“一对一帮扶小组”,通过课后生字听写、阅读片段精读等方式补差,本学期3名学生语文成绩提升15分以上。
针对学优生:布置“名著缩写”“诗歌创作”等拓展任务,多名学生作文写作水平明显提升。
三、教学创新与成果
情境化教学:在《杨氏之子》教学中,组织“文言文小剧场”,学生扮演角色演绎对话,课堂参与度提升40%。
信息技术融合:利用搜集的资料讲解“修辞手法辨析”等难点知识,让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阶段性成果:期末测评中,班级平均分较上学期有所提高,阅读理解正确率达85%,写字工整度评分提升至9分(满分10分)。
四、问题与改进方向
存在问题:部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足,写作中仍存在选材单一、语言平淡等问题。
改进计划:下学期增设“文学主题周”活动,结合影视片段激发阅读兴趣;开展“生活素材积累本”打卡,坚持写日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细节丰富写作内容。
五、总结与展望
本学期教学以“夯实基础、提升素养”为核心,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取得阶段性成果。未来将继续聚焦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协同发展,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让语文学习更具趣味性与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