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市第五小学

德育园地疫情防控

《寒食》空中课堂教学资料(席丽娟)

发布时间:2020-03-13 10:18 栏目:疫情防控 发布单位:青铜峡市第五小学 点击量:6049 【公开】

《寒食》教学设计

市五小  席丽娟

教材分析: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是古代的重要民俗节日之一,以禁火为标志。有观点认为,寒食禁火的习俗源于“改火”,即每年熄灭旧火、重取新火,从而避免陈疾,获得新的生命力。唐代常于清明时节取榆柳之火,皇帝也会将新取得的火种赐给权贵大臣,以示恩宠。唐诗中有很多对寒食节日习俗的描绘,但韩翃的这首传诵最广。诗的大意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夜幕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整个长安城的美好春景,引人遐思。作者起笔高远,视野开阔,抓住暮春时节典型之景,通过“飞”字和“斜”字,明写花、柳而暗写风,与“东风”相呼应。此外,按古时的风俗,寒食日要折柳插门,取的新火还往往是榆柳之火,因此写“御柳斜”又暗中呼应了习俗。诗的后两句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日暮”二字在时间上承接前两句,“汉宫”指的就是唐宫,这是唐诗中常见的以汉喻唐的写法。“传蜡烛”指的就是寒食当日,宫中传赐新火给权贵豪门,“轻烟散入五侯家”表示权贵近臣已蒙受皇恩,表现出一派承平气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侯”这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寒食》中描绘的暮春之景,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1.了解有关寒食节的由来及习俗,了解时代背景。

2.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今天,咱们就一起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那里寒食节的景象吧。(板书:寒食)

二、学习古诗《寒食》 

(一)学习生字词,会读诗。(课件视频学习生字) 

自学“侯”这个汉字。指导学生从意义上区分“侯、候”,用组词法:“王侯”“时候”区分形近字。 

 (二)读熟古诗

1、听古诗录音,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师读诗,画出节奏。

(三)知诗人,解诗题。 

1、了解作者韩翃。

课件出示:韩翃(719—788),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考中进士。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2、出示视频: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是古代的重要民俗节日之一,以禁火为标志。有观点认为,寒食禁火的习俗源于“改火”,即每年熄灭旧火、重取新火,从而避免陈疾,获得新的生命力。唐代常于清明时节取榆柳之火,皇帝也会将新取得的火种赐给权贵大臣,以示恩宠。寒食节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上时光穿梭机,穿越千年来看看韩翃笔下的寒食节。

(三)读诗文,解诗词。 

1.出示古诗,师读。

2.课件出示“春城、御柳斜、汉宫、五侯、传蜡烛”等词语师向学生介绍词意。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城里的柳树。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借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

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四)读全诗,明诗意。

1、出示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解释词语无处:到处,处处。

(2)诗句意: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吹斜。

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日暮:傍晚。  散:飘散。

(2)诗句意:日落天黑,皇宫里忙着传送蜡烛,蜡烛燃烧时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3、出示整首诗,整理诗意。

4、填一填:从诗中(   )这个词,可以看出是春季,描写了(   )、(   )、(   )等景物。表示时间的词是(   )。

(五)读诗文,悟诗情。

1读古诗前两句思考、思考:诗的开头描绘春天长安城怎样的画面?

(1)课件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是讲解:“春城”“飞花”点明了暮春季节。“御柳”是皇宫里的风光。作者应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不同的风光特色。

这两句诗写春天京都长安城的寒食节景色。暮色临近,京城处处花絮纷飞。寒食节里,东风吹过,皇家花园里柳枝随风飘拂。“春”是自然气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2. 诗人说“无处不飞花”而不说“处处飞花”,为什么?

(1)师讲解:“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是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无处不飞花”,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地增强了肯定的语气,有力地烘托出城内春意之浓郁。

(2)谁能说一说“飞”字用得好在哪里?

“飞”字极富动感,不仅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措辞之精当。“飞花”就是指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意蕴深远。

总结: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凝练的功夫。可以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得益于其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引人注目的,就在于一个“飞”字。

3.“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诗的重点是什么?

(1)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花园。园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影无形的,我们只能从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斜”字也是在间接写风。

(2)再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读意思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吹斜。

4.白天的长安无处不飞花,那夜晚的长安是怎样的情景呢?

(1)出示: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讲解:轻烟是皇帝赐予的荣耀。“传”和“散”这两个动词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2)本来寒食节禁火,可是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这是诗人对腐败的政治现象作出委婉的讽刺。

(3)出示诗句读: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再读诗句意思: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4)出示想一想:

    老百姓在寒食节这一天不能做什么?而皇宫大臣们能干什么?(5)拓展想象: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中。你能想象一下此时这些王侯贵族、重臣之家正点着蜡烛做什么吗?用“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的句式说说。

我仿佛看到了那些重臣们在吃着山珍海味,饮着仙露琼浆的样子。

我仿佛看到他们饮酒作乐、欢天酒地的样子。

我仿佛听到了他们开怀大笑的声音。

……

(诗人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权贵们的讽刺。)

 

三、探讨写法。

1.《寒食》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师讲解按从白天到夜晚的时间顺序描写的。

2.总结古诗学习方法: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解诗词——

读全诗,明诗意——读诗文,悟诗情。

3.总结: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寒食节里,全城处处飘飞着落花,皇城里的柳枝随风飘拂。夜幕降临,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赐新火,轻烟飘进了权贵豪门之家。

(1)从这儿可以看出作者对封建腐败政治强烈的讽刺!(板书:讽刺)

(2)向学生介绍讽刺手法: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是一种文学手法,用于暴露对象的矛盾或缺点。

你能带着这样的理解,融入这样的感情,来读读吗?

4.朗读全诗,熟读成诵。

最后,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理解,想象着这样的画面,融入这样的感情,美美地读一遍吧!会背的同学可以试着不看书来读一读。

5.整合古诗随堂练习:《寒食》的作者是(   )代诗人(    ),古诗按照(           )的时间顺序,写了(   )、(   )、(   )等景物。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通过学习《寒食》,我们看到了:暮春的京城到处飘散着花瓣和花香,寒食节里,强劲的东风吹斜了皇家花园的柳树。天色已晚,皇宫里传出了点燃蜡烛的信息,那袅袅的轻烟也散入了王侯贵族家。

2.知识迁移:出示古诗:

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1、回顾古诗方法,了解古诗。

1)注释

①寒食:寒食节,在清明前一日或两日,这一天禁火冷食。

②子推:寒食节前一天所作的枣糕名为子推。

(2)诗人简介

孟云卿(725-781),字升之,山东平昌(今山东商河西北) 人。天宝年间赴长安应试未第,30岁后始举进士。肃宗时为校书郎。存诗17首。其诗以朴实无华语言反映社会现实。

(3)写作背景

孟云卿天宝年间科场失意后,曾流寓荆州一带,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就在这样的飘泊流寓生活中的一个寒食节前夕,他写下了这首绝句。 

2、赏析

诗意: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

贫困的生活平常也是不生火做饭的,不仅仅是明天才吃子推这样的冷食。这两句诗一写繁华,一写悲苦,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抒发了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极度悲伤的感情。表达了诗人佳节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

3、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韩翃的《寒食》,又应用知识的迁移了解的孟云卿的《寒食》,相信同学们学会古诗的学习方法后,再遇到古诗自己就会学习了。

五、板书设计 

寒食 

飞花          

                    蜡烛     不满 讽刺


3古诗三首 寒食课文.mp3


寒食生字.mp4


3 寒食.pptx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小坝利民街北嘉宝路西侧     联系邮箱:qtxdw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