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原州区第十七小学 李小园
马斯洛(A、H.Maslow),美国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的,他根据需要的发展水平把需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不同层次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梯级,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指日常最基本的吃穿住行用;“安全需要”包括环境安全和心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一种社会性需要,理解为一个人在团体(认识、互动)中希望得到群体的接纳和认可,成为团体的一份子;“尊重需要”是每个人成为团体的一份子后,更渴望成为团体中最重要的部分。
一、运用科学教育方式,满足安全需要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学生的生理需要已经基本得到满足,而随之出现的是对安全需要的追求。马斯洛把安全需要解释为对安全、稳定、依赖、免受恐吓、焦虑和折磨的追求,对秩序和法律的需要等。这种需要如得到满足,人们就会产生安全感,否则便会产生威胁感和恐惧感。他还指出,儿童对于安全的追求比成人表现得更为明显。安全的需要作为一种低层次的需要,是其他高层次需要产生的基础,只有心理上有了安全感,学生才能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学习。所以,各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自觉避免体罚学生等此类行为,用正确理性的手段来教育学生。
二、关注学生心理需求,满足尊重需要
“尊重需要”是最重要也是最难能可贵的,我们要让每个孩子感觉自己在班集体和老师心里有多么重要,尤其老师需要特别关注那些缺爱的孩子,这样孩子的某些行为会有明显的改变,会把自己的学生角色发挥到极致。从喜欢老师到喜欢课程,再到事事以老师为榜样,尊敬、爱戴老师,这样师生关系就从角色关系转变到生活关系,甚至生命关系,我们给予学生“尊重需要”,学生才有“自我实现需要”的机会。
前四种需要之所以称为“缺乏性需要”,是因为人一旦满足这几种需要就不再想要了。“自我实现需要”是成长性需要,是因为人对知识和美的需要永无止境。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努力去满足学生的缺乏性需要,为学生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