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这既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时间单位“秒”;通过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并学会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最后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 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3.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1分=60秒,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一方面,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以前所学的十进关系,学生往往感到不习惯,这无疑给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教学时,应加强对钟表的观察,特别是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以便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在计算的过程中演化出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要帮助学生适应这些变化,并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发现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教师需要做更充分的教学预设,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课时安排与课时教学重点
本单元用3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第2至4页秒的认识,完成随后的“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1、2、3题。第二课时教学第4页至第5页时间的计算和完成练习一的第4至7题,并根据第二课时教学重点,难点适当补充习题。第三课时完成练习一的第8、9、10、11 题。
第一课时的教学关键在于直观感知时间。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学生建立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并从活动中感知1秒有多少长?1秒能做什么?体验1分钟有多少长?1分钟能做什么?
第二课时的教学关键在于灵活计算时间。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学生应更加熟练地运用“进率”60,准确地解决时间问题。同时,对于多变的方法,学生也能适应。
第三课时的教学关键在于实践体验时间。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学生获得更多的应用“时、分、秒”的经验,感受到时间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进一步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设想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活动。
2.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对实践与时间关系的体验,逐步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
3.为学生创设自主构建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
4.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一步理解、掌握知识。
六、教学措施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2.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
3.收集丰富的材料,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对时间观念获得更充分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