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解读
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由4篇课文、“习作”和“语文园地”组成。课文包括《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草原》描写了草原秀美的景色、草原迎客的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景,赞美了草原美丽的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丁香结》从丁香的颜色、香气和形态等方面展开描写,在一次春雨中作者偶然发现了“丁香结”的奥秘,从而开启了人生体悟;《古诗词三首》中,《宿德建江》写了秋江暮色,写出了作者的羁旅之思,《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绘了西湖的美丽雨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了黄沙岭的夏季夜景;《花之歌》中用花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大自然的鲜活画面。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安排这一要素,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时不仅能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能由课文展开联想,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再次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以《草原》《丁香结》为例,提示学生在阅读时可以基于课文内容、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
本单元习作要求为“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一些”。这是让学生在阅读本单元课文、感受作者丰富想象的基础上创编故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习在习作时把重点内容写详细。与第一、第二学段的想象类作文相比,本次习作想象的角度有所变化,要求从其他事物的角度看世界、体验生活讲述“变形”后的生活和经历。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自主识字、阅读、交流、写作等;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对写景状物类文章能进行初步赏析与感悟;具备查阅资料的条件与能力,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并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初步具备问题意识与探究欲望,喜欢想象,向往大自然,对大自然中的一切充满好奇,也有自己的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引导并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借助图画、视频、课外资源等引导学生感知形象,读出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写出细节,提高表达能力。
三、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字,背诵或默写诗文片段
2.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3.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更详细。
4.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及好处,掌握分号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预习,自主学习生字、生词,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理解有新鲜感的词语。
2.让学生通过默读、有感情地朗读、比较阅读等多种读法,融入情境,感受课文中丰富的想象,能发挥自己的想象体会诗词意境。
3.让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探究阅读。
4.让学生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唤醒其生活经验,积累并加丁生活素材; 让学生发挥想象,运用所学方法写作并修改想象习作。
5.让学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阅读材料,创设表达空间,走向生活语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背起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本单元的主题可归纳为“触摸自然”,通过阅读课义积累词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对大白然美好风光的热爱,尤其是对我国西部、乡村等生活的热爱。
四、教法与学法
1.多种形式朗读。学习本单元课文时,学生可采取默读、有感情地朗读、通读、比较阅读等方法,采取自读引读、交流读等形式,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体会字里行间表达的感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方式,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康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独立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强调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中的疑难问题通过重点词理解课文内酒。
3.情境教学法。本单元内容主要为山河湖海的景色,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画面,这样能有效地帮学生理解课文。
4.读写结合。教材中第2 课课后安排了小练笔,作内容也是从第2课中迁移的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提炼写法,让学生运用于写作实践中。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11—12课时安排教学(其中第 1-3 课为精读课文,1—2课分别为 2 课时,第3课为3课时,第 4 为路读课文,1 课时,“习作”2课时;“语文园地”2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