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学课时:第21课时 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到达地区及意义等相关史实;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正确评价戚继光;认识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学习戚继光的爱国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两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三、教学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四、教学准备: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郑和船队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一说宣扬大明威德,《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一说寻找建文帝,《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一说发展贸易缓解财政支出,有史料称郑和下西洋使“贫民致富”“国用充足”;另有包抄帖木儿帝国、扫荡张士诚旧部、解决军事复员问题等说法。面对这么多的说法,我们该取哪一种观点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明朝的对外关系。
【探究新知】
目标导学一:郑和下西洋
1.读教材,回答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
答案提示: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读教材,学生抢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答案提示: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读教材,学生抢答郑和下西洋的时空范围。
答案提示:(1)时间:1405-1433年。
(2)空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图片展示。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
5.根据图片和教材,学生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答案提示: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目标导学二:戚继光抗倭
1.教师简短介绍倭寇情况。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2.史料解读。
材料一:鸳鸯阵。
材料二: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飚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戚继光用兵,威名震寰宇。然当张居正、谭纶任国事则成,厥后张鼎思、张希皋等居言路则废。任将之道,亦可知矣。
3.根据材料和教材,分组讨论戚继光平息倭寇的情况。
答案提示: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随后,戚继光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又平息福建、广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4.学生分组讨论对戚继光的正确评价。
答案提示: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5.拓展延伸,结合材料二,分组讨论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案提示:(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民族向心力。(4)戚继光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目标导学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葡萄牙侵略澳门的概况。
答案提示: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课堂小结】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频繁,属于友好往来。明朝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后者表现为冲突与战争。明代对外交往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
【巩固练习】
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A.蔡伦 B.毕升
C.郑和 D.郑成功
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
3、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B.陪皇帝到国外去考察
C.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D.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4、明朝能够实现郑和“七次下西洋”壮举的主要原因( )
A.海外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的应用
D.造船技术高超
6、1553年,攫取在我国澳门居住权的西方殖民国家是( )
A.葡萄牙 B.荷兰 C.西班牙 D.意大利
7.“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鉴真东渡 ②葡萄牙侵入澳门
③郑和下西洋 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