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市铝业学校

教学科研教学设计

热门资讯

  • 暂无资讯

《桥》

发布时间:2021-07-06 19:40 栏目:教学设计 发布单位:铝业学校教务处 点击量:9691 【公开】

《桥》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结合洪水肆虐的危险情境,感悟老支书的感人形象,了解课文在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 通过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和段落体会在老支书的心目中“村民利益改于一切”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环境描写、小说情节及语言描写中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人民利益高一切、临危不乱的崇高精神。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初步了解小说的特点。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并了解小说“巧设悬念”的表达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

1、制作课件。

2、查找洪水来袭时的相关视频,为高效利用课堂40分钟,最终截为1分55秒。

3、搜集音频《悲伤的小提琴》轻音乐。

4、插入《桥》一课的电子教材。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感知内容。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谈话引入课题:

桥是艺术,说说你学过或哪些有关桥的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赵州桥》的雄伟让我们惊叹不已。桥是跨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懂得人间自有真情在。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2.桥》,出示课题──《桥》。齐读课题,质疑。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了解又一个关于桥的故事。

  设计意图: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开始老师的叙述便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师从学过的课文入手,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投入到课文中去。

二、介绍作者及小说文体(3分钟)

1.谈歌,原名谭同占。祖籍河北完县(今河北省顺平县)。作家、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代表作品:《天下荒年》、《票儿》、《家园笔记》等。

2.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的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三、初读感知(17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检查读书情况。

(1)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

(2)理解词语意思。

(3)指名读课文,评议、正音。

四、再读课文,理清顺序。(8分钟)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交流。

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1~4;

疏导撤离5~13;

桥塌殉职14~23;

祭奠英灵24~27。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一位村支部书记在洪水到来时,沉着镇定地指挥村民撤离,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感人故事。)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只要求学生整体把握,为后面的细读、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五、指导学习生字(6分钟)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字词,交流。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

淌: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上部是小字头。

揪: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中间的“禾”的最后一笔变成点。

3.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及时改正。

六、小结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知道了老支书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别人,而将危险留给了自己。

七、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结合洪水肆虐的危险情境,感悟老支书的感人形象,了解课文在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村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环境描写、小说情节及语言描写中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人民利益高一切、临危不乱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并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桥》,齐读课题。(板书课题:12、桥)

2、借助几幅画面,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预设:文章主要写了在洪水来临之际,老支书带领村民安全撤离,而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板书:老支书、村民)

设计意图:通过几张图片,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为本节课的自然衔接作了较好的情感铺垫

二、深入研读。

(一)感受洪水来势汹汹。(13分钟)

1、轻轻的打开课文,文中的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老支书在村民心目中的地位,你如何理解这个词语?(指名说)

(预设:拥戴,拥护爱戴)

2、那从文章中的哪句话能看出村民拥戴这位党支书呢?(指名说)。(预设: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PPT出示句子: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全班齐读句子。)

3、这句话只有两个动词,一个“停”,一个是“望”,为什么两个简单的动词,就可以看出人们拥戴这位党支书呢?(指名说)

(预设:因为村民们是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停住了脚,望着老汉”。

4、村民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停住了脚,望着老汉”呢?

PPT出示要求:自由读1—3自然段,这部分有3处环境描写,请用“波浪线”画出来,并标上序号,再仔细的读一读,将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全班交流,同时PPT随机出示句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指名说)

用动作体会“泼”“倒”,感悟雨越来越大,全班齐读,读出雨之大、雨之急。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下来,势不可当。”

(指导读句子,第一组读到第一个逗号时,第二组加入,第一、二组读到第三个逗号直至结束,第三组和第四组同学加入。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从“咆哮”、“受惊的野马”、“狂奔”读懂了洪水来得声音大,来得速度快,来得势头猛。)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A、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拟人句)

B、文中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洪水的句子还有好几处,请同学们找找吧!

全班交流:

PPT随时出示

a.“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b.“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c.“水渐渐的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d..“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C、体会老师红色圆圈圈出来的字,单看这几个字,它好像很温柔,很美好,仿佛洪水要与人们怎么?(打闹、嬉戏、玩耍……)

D、请同学们把这些字带回到句子中,将这四句话连起来细细品读,又会是怎样的感受呢?

(预设:洪水如同恶魔,要将整个村庄淹没,将村民们吞噬。)

播放“洪水”视频,再次感受洪水的可怕。

5、ppt出示句子练习:这是一场(     )的洪水?(指名说)

(预设:可怕、来势汹汹、势不可挡、吞没生命......

全班齐读句子,再次感受洪水的可怕。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通过层层递进地朗读,让学生感受洪水的来势汹汹以及当时的情况危急,最后再通过一个“洪水来临时的视频”再次加深洪水在同学们心目中的恐惧印象,为小说地人物形象做铺垫。因此,在这个环节,我主要让学生自读、自悟,谈感受。

(二)小组合作,通过村民与老支书在面临洪水来袭时的不同表现,体会老支书的人物形象。(8分钟)

1.此时,洪水的恐惧笼罩着整个村庄,村民们和老支书在暴雨中、在洪水中又各自时怎样表现的呢?

A.PPT出示自学要求:自由读3—8自然段,四人一小组合作,把描写村民和党支书在遇到洪水时表现的关键词圈画出来。

小组成员上讲台在电子课本中圈画出关键词,同时PPT相机出示:

村民                              老支书

你拥我挤                             站着

疯了似的                            不说话

跌跌撞撞                             盯着

拥去                                 一座山

乱哄哄

(预设:小组成员谈感受: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村民在面对洪水是惊慌失措的,而老支书时沉着冷静。)

全班齐读词语。

B.将词语放回句子,相信同学们的感受更深刻,PPT出示句子:

 

(预设:心系群众,临危不乱。)

    过渡:老支书只是站着,没有多说一句话,就让疯了似的村民听了下脚步,可见村民们十分拥戴老支书,气度这段话,读书敬佩之情来。

    PPT出示: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2) 老汉虽然没有高大的身躯,可他在村民们的心目中却像山一样的伟岸与可靠,这位受村民拥戴的党支书是如何指挥大家过桥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要求,完成下面这道题。

1、PPT出示:默读10—14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话中哪句话深深地打动了你,为什么?

A.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预设:群众利益高于一切。)

B.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预设:村民对老汉的信任,以及队伍在老汉的领导下井然有序。)

设计意图:这段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品读描写村民和党支书的关键词、句字。先抓关键词,再将关键词放入整个句子,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在读悟、对比中探究人物,感悟党支书的形象,体会党支书临危不惧、村民的高于一切的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感受小说高潮部分,凸显人物形象。(8分钟)

过渡:刚才还乱哄哄的人群,现在却整齐有序,那是因为老支书坚守在最后一位,而在过桥的过程中,有一位小伙子却和老支书起了冲突,我们来看看他们之间的对话。

PPT出示: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请两位同学读句子,一位1、2段,另一位3、4段,读完后提问:此时你有什么疑惑?

(预设:为什么一开始老汉要让小伙子站在后面,最后当木桥前只剩下他和小伙子时,又为什么要将小伙子推向木桥呢?)

师配乐朗读“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他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他儿子。”

2、这才是故事真正的结尾,此时同学们明白了矛盾的原因了吗?(学生交流)

(预设:他们是父子关系,作为党员,在他心中群众是第一位;作为父亲,他同样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儿子。)

 3、当我们明白这一切,再回过头来读木桥前发生的这一切。

ppt出示:

父亲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儿子瞪了父亲一眼,站到了后面。

 儿子推了父亲一把,说:你先走。”

 父亲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儿子推上木桥。

4、此时此刻你,你的内心泛起了怎样的滋味?

(预设:心疼党支书,心疼他的儿子。他是一位伟大的党员,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师小结:看似冷漠,实则他是一位有责任、有担当的共产党员。作为党支书,在洪水来临时,他要把村民全部安全撤离;作为一名父亲,他又拼尽全力将儿子推向木桥。在这样的矛盾之间,他把最大的利益让给了村民,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儿子,这样的党支书怎能不让人拥戴和敬佩呢?请同学们用朗读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设计意图:此环节,首先提出矛盾,接着教师用一段配乐朗读将故事的真正结局展现在同学们面前一切真相大白后,再在文段中补出人物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让学生地心间溢满对老支书地敬仰之情,一个像山一样高大的、巍然屹立的党支部书记的形象更加高大起来。同时让学生了解小说“巧设悬念”的表达特点。

四、拓展训练。(5分钟)

五天以后,整个村庄陷入了一排你悲痛之中,在老支书和他儿子墓前,悲痛欲绝的村民会说什么呢?请你写一写。

设计意图:读写迁移,顺势而导,情感渲染,笔触情发。要做到这些,有感情的朗读必不可少,引导读出感情不可或缺;启发想象,总结升华,印象深刻,引起共鸣。

板书设计:

              拥戴            

党支书                          村民

                         群众利益

                         高于一切

设计意图:村民为何拥戴老支书,那是因为在老支书的心目中“群众利益高于一切”。通过充分、必要条件的板书不仅可以让同学们很快的回忆起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将老支书的高大形象牢牢记在心间。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青铝集团驻地     联系邮箱:4690262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