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吾、弗、夫”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夫”,会写“矛、盾、誉、吾”4个字。
2. 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读懂原文,理解文章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这个故事。
3. 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体会人物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读懂原文,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
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体会人物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一、 联系以前所学知识导入。
寓言是小故事大道理。1-5年级学过哪些寓言?(巩固所学知识。区分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
二、 出示《自相矛盾》预习单。
说明:以检查预习单的形式学习《自相矛盾》。
三、 解题。
自相矛盾,“矛”(查字典、看插图),古代的进攻兵器。“盾”,(查字典、看插图),古代的防御兵器。“自相矛盾”,楚国的人卖矛和盾时,夸耀自己的矛和盾时,前后不一致,不能自圆其说。(预习单步骤一)
四、明白出处和作者。 (预习单步骤二)(看注释),选自《韩非子.难一》 。介绍韩非。
五、第一遍读课文,读准字音。(预习单步骤三) 指名读,老师范读。读准字音和学习生字。 要求工整地把生字抄写一遍“矛、盾、誉、吾”。给这三个字注音:吾( )弗( ) 夫( );强调多音字“夫”的两个音。
六、读第二遍课文,读通句子。 齐读、男女各自齐读,读时画上停顿符号。(预习单步骤四)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七、(重点)(预习单步骤五) 指导学习方法:指导读句子,反复读,直到能读出意思为止。指名说,同桌补充。
1、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鬻:(注释)卖。 誉:(猜测)(夸耀) 吾:(猜测)(我) 陷:(注释)刺破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不管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
2、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陷:(注释)刺破。 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它不能刺破的东西!”
3、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或:(注释)有的人。 弗:(猜测)(不) “其人弗能应也”,特别指导看插图。 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4、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夫:(注释)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立:(猜测)(存在) 什么矛都无法刺破的盾和什么盾都无法刺破的矛,不能同时存在于世界上。
八、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要求:通过合理的想象为故事增加一些生动的情节,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提示: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卖者来带闹市叫卖的场景,根据插图想象卖者和围观者对话时的神态、动作以及两个人的心理活动;还可以想象卖者受质问“弗能应”后的表现和围观者的表现。
九、理解道理。(预习单步骤七)
思考:“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指名学生联系卖者和围观者说的话分析。 道理: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实事求是,言行一致,前后一致。 想想: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深化对课文寓意的理解。 十、再次朗读熟读成诵。
齐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试着读出恰当的语气,熟读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