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星光灿烂》属于“造型・表现”范畴里的简易立体构成练习,主要是将一张平面的纸,通过构思设计和工艺制作手段,实现浮雕艺术的效果。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折叠基础,但对凸折线、凹折线的认识及对示意图的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识图和动手的教学,降低学生在探究制作过程中的难度,让整个教学过程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循序渐进,让学生了解纸浮雕的成型原理,能熟练识图,能运用凸折、凹折、裁切等方法、技能,制作出纸浮雕星星,并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纸浮雕的形成原理,能熟练识图。
2、 能运用折叠、剪切、压折等方法、技能,制作出纸浮雕作品。
3、 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
1、 了解纸浮雕的形成原理,能熟练识图。
2、 能运用折叠、剪切、压折等方法、技能,制作出纸浮雕作品。
教学难点:
1、 理解纸浮雕的形成原理。
2、 根据纸浮雕的形成原理和制作方法创作制浮雕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纸浮雕作品若干,纸星制作示意图,夜空图,彩纸,剪刀,胶水。
学生:彩纸,剪刀,胶水,尺子。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1 、利用课件欣赏不同材质的浮雕作品,感受浮雕的艺术特色和魅力。
2 、利用课件欣赏纸雕作品,营造星光灿烂的浪漫氛围,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星星的特别之处。
3、展示纸雕作品实物,发现星星确实是凸起于底纸的。
4、师生交流并小结:这是一幅纸雕作品。怎样用纸做出浮雕效果的星星呢?
5、导入课题,板书:星光灿烂
二、发现方法
1 .教师展示十字星基本形折叠实物,变换角度让学生仔细观察纸面凹凸不平产生的浮雕效果。慢慢将浮雕星星拉平直至恢复成一张平面的纸。反复这个过程,并引导学生发现浮雕效果的奥秘在于折叠。
2.每个小组分发一个十字星浮雕作品,分析折叠成型的方法。
3.师生交流并小结:折叠纸星运用了两种折叠方法:凸折(朝上折)和凹折(朝下折)。
展示折叠纸星实物。
每组分发一个折叠纸星。
板书:
凹折-----(红色虚线)
凸折-----(蓝色虚线)
裁切-----(黑色或白色实线)
三、 掌握规律
1、 将教材中的星星和各自的制作图示对号入座,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提醒学生认清图中的各种折线所代表的意思。
2、和学生交流识别图示的经验和理由。
四、创造表现
1 .思考并讨论教材中的折叠纸星还能怎样产生变化?
2 .学生参与教材中的星星的做法,自主设计、制作一个折叠浮雕纸星。
3、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教师准备的夜空图展示板上,每人最少一个,写上自己的名字。
五、评价迁移
1 .讨论评议
自由欣赏别人的作品,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星星。
2 .发散思维
实物展示更多变化的浮雕纸星和其他作品,引发学生课后的自主探索。 例如书上的星星都是四个角的,你能不能做出三个角、五个角、六个角的星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