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创、携、蔡、伦”等10个生字,重点指导“验、欧、洲”的笔顺,能正确读写“ 创造、携带、蔡伦、传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纸发明的过程。
3.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纸的发明过程。
4.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单 课中导学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灿烂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四大发明,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四大发明视频)
学生谈感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检测
1.检测字词
①出示:创造 携带 保存 制作 朝鲜 欧洲
点读,小老师带读
②出示:累多音字
这个字有三种读音,试着根据字典中的解释来选择它的读音
积累 劳累 果实累累
2.梳理重点句型
造纸术是怎么来的呢?
出示:造纸术是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不断在改进中产生的。
1. 学生通过拆词法理解改进的意思
2. 对关键词进行质疑
三、合作学习
1. 学生根据图表,自学二三段。
2. 小组合作交流2分钟。
3. 小组上台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4.学生根据汇报内容,填写纸的发明图表。
过渡:我们发现在东汉时期,造纸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那造纸术是怎样改进的呢?
四、品读课文
1.让学生通过自学找到造纸术是如何改进的?
出示句子: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2. 品读句子,学生谈感受
出示造纸过程的动词
3. 感受蔡伦造纸的辛苦,体会他身上的精神。
4. 学生通过图片排序,并用关联词说一说造纸的过程。
问:同学们,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呢?
出示: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期,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5.写“验”字
6.学生梳理在改进造纸术的过程中,改在哪里?进在哪里?
五、总结全文
从时间轴可以发现,纸的发明经过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这就是传承,齐读,出示句子: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我们的劳动人民凭借智慧和勤劳,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文化遗产,我们不仅要感到骄傲和自豪,更重要的是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文化,既须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要与时俱进、革故鼎新。
六、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将纸发明的过程讲给家长听。
2.搜集中国古代另外三大发明。
七、板书设计
10.纸的发明
为什么? 改进 怎样改
影响
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