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市汉坝小学

教育教学“四课”活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3-03-24 16:26 栏目:“四课”活动 发布单位:青铜峡市汉坝小学 点击量:293 【公开】



教学目标:

    1.会认1个字,会写3个字,重点指导书写“异”字,上下结构,上边的部分是巳不是已和己。正确读写“茱萸、佳节”词语。注意“异”字与“导”字区别。

    2.背诵课文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抒发情感,导入课题    

1.板书“佳节”(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    

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那么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课件展示))知道重阳节吗?它是哪一天?(九月九日(课件出示))    

是啊,过节时我们都是高高兴兴的,可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头像)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展示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家知道这句诗出自那里吗?(对,它就是出自我国著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打开课本。    

二、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要求是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2.指名读,正音。    

3.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    

4.我们刚刚说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那么它在古时候又有什么习俗?(课件出示:说起重阳节,它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阴历九月九日,都要佩带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节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了。课件出示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有浓烈香味,茎可入药。据说重阳节这天佩带茱萸,可以避邪、消灾。)像在端午节这天,大人们都要在自家的大门口插上一种避邪、消灾的植物一样。见过吗?    

【设计意图:重阳节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陌生,但是通过课件提示这个环节,学生们就很容易了解重阳节的习俗文化。】    

5.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想想,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想念、思念…)    

简述“山东”的意思。(山东: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说的山东省不同。)    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目的意思?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重阳节这天,诗人很思念自己在家乡的兄弟们。)    

6.对于我们的诗人王维,同学们又知道多少,谁来说说?(课件出示简介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宋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7.老师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课件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诗人在十几岁时离开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漂波在外,自然产生思乡念亲之情。特别是在尤其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为强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8.现在我们了解了题目的意思,也知道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那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好吗?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9.真不错!现在我们来欣赏朗读。课件出示    

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    

三、读文悟情    

1.生读诗,师巡视。    

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学生交流。(师板书课件出示:倍思亲)。    

3.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课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句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的字义,自己试着说说它的意思。(课件出示:独:独自一个人。异乡:他乡。异客:外地生活的人。逢:遇到。倍:加倍。整句诗意: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作为他乡的客人,每当遇到佳节就加倍的思念亲人。)    

4.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2)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是长安)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两个“异”字,更突出了诗人的“独”。想想实际生活中,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他是多么的想念自己的亲人啊!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来。(指名读)    

【设计意图:通过对诗句的理解,说出自己离开爸爸妈妈一段时间后的思念亲人的情感,使学生更能体会诗人的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四、读中体会感情,理解课文    

1.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2.学生交流。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    

3.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指名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遥想兄弟们正在登高望远”)    

五、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师导:诗人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课件出示古诗,教师范读整首诗)    

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    

3.指名读。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    

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指名读)    

六、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历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师从其中选取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文给大家赏读,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来读读诗,体会同样的思乡之情,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由练读《静夜思》。    

七、情感升华,再次吟诵。    

1.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2.配乐齐诵诗文。    

八、课外作业    

请采访一下你的家人或亲友,他们外出学习、务工的时候,过节是否思念故乡和亲人,请亲身体会一下“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情。  

九、板书设计:

 

              在异乡    为异客       倍感孤独     

九月九日忆                逢佳节

山东兄弟                 倍思亲                       思念家人

想家乡     登高处 

           插茱萸      情景交融

            少一人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16000125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客服热线 : 09533052552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步行街     联系邮箱:nxqtxhbx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