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和分析,知道微生物对人类既有益也有害。
通过集中呈现图文资料,了解人们利用微生物有益的一面、消除微生物有害的一面的一些方法。
在自制酸奶的过程中,体验微生物的益处与害处。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人们利用微生物有益的一面、消除微生物有害的一面的一些方法。
难点:自制酸奶。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展现苹果腐烂过程的视频资料。
学生分组材料: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锅、保温容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探究了馒头发霉的条件,谁来说一说馒头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发霉?
馒头在温暖潮湿有空气的情况下更容易发霉,而在寒冷干燥真空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依据物体发霉的条件,人们想出了哪些防止物体发霉的方法?
真空包装、放干燥剂、烈日暴晒、空调除湿、低温保存、消毒柜杀菌等方法防止物体发霉。
微生物对于人们来说是不是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微生物对人类的“功”与“过”。
板书课题:4.微生物的“功”与“过”。
二、学习新课
活动1:了解微生物的“功”与“过”
微生物对人类既有功,也有过,那么微生物对人类的“功”与“过”分别体现在哪里呢?请大家根据生活经验以及我们学习的知识来回答这个问题。
出示课本第7页上面的4幅图片,学生观察这4幅图片,初步了解微生物对人类的“功”与“过”。
预设:
制作馒头和面包离不开微生物,生产调味品也离不开微生物。
微生物会导致食物变质,导致人们感冒。
其实不仅仅制作面包和馒头,生产调味品离不开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还有很多地方离不开微生物。
生活中,我们直接和间接地使用了微生物生产很多食品。例如蘑菇、木耳是真菌,我们可直接食用;酿酒,制作酱油、醋、霉豆腐、泡菜、酸奶、面包、馒头、腊肉等也都要依靠微生物。其中利用酵母菌发面的原理是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糖类,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酿酒则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含一定浓度酒类的过程。用于酿酒的微生物种类有很多,大体上可分为酒化菌(酵母菌)、糖化菌(丝状菌)和细菌3大类。酸奶则是以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乳酸菌(发酵剂),经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
出示课本第10页苹果腐烂的图片,学生观察这一组图片,初步了解苹果在自然界中是如何腐烂的?腐烂之后的苹果又有哪些作用?
预设:
长在枝头的苹果成熟了以后,如果没有采摘,就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变质腐烂,最后微生物彻底分解苹果,苹果就变成了腐殖质,变成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肥料。
教师引导:不仅是苹果,还有其他许多的植物,和苹果一样,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变成腐殖质,最后成为植物生长的肥料。所以人们利用微生物的这一作用进行污水和垃圾的处理。
在自然界中,很微生物还扮演着另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污水和垃圾的处理者。几乎所有的污水处理都是靠微生物的作用完成的。污水和污物处理中既需要微生物分解和除掉各种有害物质,还要靠微生物除臭。污水与污物的处理速度、处理效果取决于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生活垃圾的生物处理也是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将生活垃圾中的可降解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产物、能源和其他有用物质的一种处理技术,实现了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其实微生物对人类的作用还体现在医药方面,出示课本11页弗莱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弗莱明和青霉素。
弗莱明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灭一些细菌,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青霉素之外,这些年来,人们不断发明和研制药物,以抵抗和制服各种疾病的危害。
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从而使千万人免于受肺炎等疾病的侵染致死。这些年来人们不断发明和研制药物,以抵抗和制服各种疾病的危害。鼠疫、结核病、败血症、霍乱、痢疾、伤寒、天花等传染病慢慢被征服了。然而,细菌也有抗药性,直到今天,人和细菌还在进行着一场你死我活、我进你退的斗争。
疫苗是指以死亡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疫苗被注人人体后,可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18 世纪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发现接种牛痘能让人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疫苗。到了 19 世纪,巴斯德的研究发现,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从而变成防病的疫苗。巴斯德成功地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发展了一项对人类进行预防接种的技术。据估计,免疫接种每年能避免200万至300万例因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麻疹导致的死亡。
活动2:讨论交流:如果没有微生物,世界会怎么样?
如果没有微生物,世界将会 垃圾成山,难以分解;植物难以存活和生长;动物难以生存;人类没有食物,没有某些药品,等等。
活动3:探讨消灭病菌的方法
教师引导:病菌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医学界想出了许许多多与病菌对抗的方法,极大程度上减少了病菌对人体健康的侵害。
出示课本11页下面4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这4幅插图,初步了解人们消灭病菌的4种常用方法。
预设:
高温煮沸、紫外线照射、喷洒消毒液、涂碘酒。
除了这4种常见的方法可以消灭病菌之外,你还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采用哪些方法消灭病菌呢?
预设:
腌制食物,阳光暴晒,涂抹酒精,醋熏焚烧,用消毒液浸泡和擦拭……
教师总结:病菌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时刻提防病菌对我们身体的侵害。同时还要加强锻炼,以提高抵御病菌侵害的能力,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更加健康。
活动4:做酸奶
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微生物除了对人类有一些不好的影响之外,当然也有对人类生活有益的一面。利用微生物做酸奶就是其中的一个。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做一做酸奶。
出示课本12页上面4幅插图,学生观察这4幅插图,并读一读相关的文字说明,想一想,做酸奶所需的材料、方法、步骤以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预设:
做酸奶所需的材料:鲜牛奶、勺子、白糖、奶锅、液化气、消毒柜、保温容器等等。
做酸奶的方法步骤:
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加热至60°C左右。待温度降到37°C左右,往鲜牛奶中加入2勺酸奶,并搅拌均匀。
2.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保温8~10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做酸奶的注意点:
要把自制的酸奶放入冰箱冷藏。不可吃变质的酸奶等食物,否则会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易患肠道疾病。
在做酸奶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讨论问题:
为什么在做酸奶的过程中要用消毒过的容器装加热过的鲜牛奶?
预设:
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滋生。
为什么要往鲜牛奶中加酸奶并保温?
预设:
加酸奶是为了注入乳酸菌菌种;保温是为了给乳酸菌的存活和繁殖提供适宜的温度。
教师小结:我们学习了做酸奶的方法,回家之后大家可以在家长的帮助和指导下,动手做一做酸奶,相信自制的酸奶吃起来会更加甜美。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功与过,知道微生物在食品工业、污水和垃圾处理、医药方面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微生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微生物,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微生物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