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赤裸裸”这4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课文。
3.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比较中感受句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4.体会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5.感悟时光匆匆,懂得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和作者的真情实感。
2.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合作探究、互动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赤裸裸”这4个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学习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情景体验。
1.由第三单元导读引入新课后问:同学们,“匆匆”是什么意思呢?(急急忙忙的样子)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短而又最长,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是什么? (时间)
2.师:是啊,时间匆匆,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我国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却把时间定格在了文字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朱自清的《匆匆》。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搜集作者资料。关于朱自清先生,相信同学们对他有一定的了解,谁来介绍一下朱自清呢。(课件出示朱自清的人物生平介绍)
5.教师讲述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你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检查词语认读(课件出示词语)
3.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藏、蒸”两个字。
课件出示
(1)正音:“藏”在本课读cánɡ;“蒸”是后鼻音。
(2)指导书写“藏”“蒸”,提醒学生注意笔顺。
4.理解词语(连一连)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 思考: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 围绕“时光匆匆流逝”,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 指名交流
4. 明确:课文共五个自然段。第1段提出问题;第2-4段写时光一去不复返,“我”惆怅又伤感,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第5段回扣题旨,首尾呼应,引发思考。
四、学习课文
1.读第1自然段,找一找写了哪些事物?作者一开篇就提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2.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段话用排比和对比写法有何作用?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重点句子点拨: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一去不复返进行比较,写出了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无奈。
(2)第1自然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
(3)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写下这段文字时的心情。(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
(4)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五、课堂演练,仿写: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六、布置作业
1.写生字并组词,抄写书后词语。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
8.匆匆 时光流逝 惋惜 无奈
回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