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中学

学生天地学生荣誉

炳 云 访 谈 录 中卫市优秀学子系列之张晗

发布时间:2018-04-16 09:08 栏目:学生荣誉 发布单位:宁夏中卫中学 点击量:4880 【公开】

策划与主持:刘炳云    本期嘉宾:张晗


采访时间:2018年1月中旬


一、个人档案


1.基本信息
姓名:张晗
出生日期:1997年2月11日
毕业年份:2015年
高考成绩:文科608
就读院校:厦门大学 公共事务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辅修)
所在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广告学(辅修)

2.受教育经历
小学:中卫市铁路小学,中卫市第五中学(小学部)
小学班主任:熊丽萍,杨柳,郭建勋
初中:中卫市第五中学
初中班主任:汪存荣
高中:中卫中学
班主任:龚天宝,范春荣

3.自我认知
爱好:政治学,摄影,运动,画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性格:比较开朗,热情,爱笑,热爱自由,不断与浮躁作斗争
待人处事原则:坚持原则和底线,真诚温柔有同理心
人生信条:做一个有趣的人
最感谢的人:老师,家人,同学,每个人都不可缺少吧
最难忘的回忆:老师们精彩的课堂,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奋斗,晚自习打瞌睡时的感觉,以及无助时的伤感
对自己的期望:底线是不做坏事,要求是多做好事,目标是不断提高认知水平
对学弟学妹的期望:和对自己的一样,学会认识自己

二、本期视点


每次不论有什么烦心事,只要电话里听到爸妈的声音,就自然的感到放松和舒适。


初中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不是来自课堂本身,而是我自身的问题——浮躁。


我的高中从来就不缺敬业,专业的老师;勤奋,上进的同学;充实,生动的课堂。


我身边优秀的同学们告诉我,踏实,沉稳才是“好学生”最本质的特质。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是自由的。我因为得到了“自由”,也反而失去了“自由”。


在最不必担心琐碎物质生活的四年大学生活中中,我会不断丰富自己,增加自己的厚度。



三、访谈实录


家庭环境


刘炳云:张晗好,很高兴采访你!说说你的家庭好吗?
张晗:我的爷爷是革命军人,奶奶是教师,姥爷在机关单位工作,父亲是铁路职工,母亲辞去工作做全职主妇,俨然一个无产阶级工薪家庭。家境不是很富裕,但也不会感到物质的压力。因为父亲的工作原因,所以从小跟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相比于严肃的父亲,母亲很通情达理,温柔,善于理解别人。我的性格表现出的特质与母亲很像,总的来说父母共同营造的家庭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

刘炳云:听说你爸爸对你很严厉,受父亲影响大吗?
张晗:受父亲影响很大,且大多是积极的。小时候因父亲工作原因,他总是出差,加上父亲平时很严厉,所以我从很小就有点害怕父亲。一直到小学,老师管教我最好的方法就是如果调皮捣蛋,就告知父亲。我小时候在父亲面前尽管很谨慎,但天性淘气,好奇心强,爱玩,也经常捅娄子,没少被父亲教育;母亲则是会平和的跟我讲道理,比如我哪里做的不对,为什么受罚。所以我尽管很淘,没少挨揍,但也是心服口服。现在回想起来,也十分感谢父亲的严厉和母亲的慈祥,让我在很小就树立了一种是非观,虽然很模糊很稚嫩。

刘炳云:考上大学,要离开家远走他乡求学?会不会觉得是一种“解脱”?
张晗:不会。随着我慢慢长大,上初中、高中,然后跨过半个中国到福建求学,家人一直是我的永不枯竭的力量之源。每次不论有什么烦心事,只要电话里听到爸妈的声音,就自然的感到放松和舒适。离家远,我也时常想家,但我不恋家,因为无论我要做什么决定,父母都只是提供参考意见,让我自己选择。从小学一年级我选择学画画,到中考后选择卫中,再到一五年的夏天选择了厦大,爸妈都是我背后最稳固的支持。不管在哪里,总感觉家就在身旁,所以也谈不上解不解脱。

刘炳云:在成长过程中,你真的就没有所谓的“叛逆期”?
张晗:我也有过叛逆期,只不过可能叛逆的表现没有那么明显吧。我的叛逆期大概是从初中开始的,从那时起渐渐觉得自己长大了,凡事都觉得自己是对的,想自己做决定,有时也会跟爸妈顶嘴,但很快冷静下来就会道歉,总的来说还是属于很听话的那种。高中住进了宿舍,过上了集体生活,回家成了一种补给。后来成年,上大学,叛逆期可能也就这样若隐若现的过去了吧。

小学初中
刘炳云:你怎们形容你的小学生活?
张晗:无忧无虑。小学,几乎没什么竞争压力,生活就是上学,画画,玩。那时和一帮小玩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玩在一起。那时候很会玩,迎水桥也很大很安静,几乎与大自然零距离,简直是我的游乐园。爬树,翻墙,夏天抓蚂蚱,冬天去溜冰,白天田野里跑,晚上躺在地上看星星……除了玩,在学校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遇到了很好的启蒙老师,得到了很多老师的鼓励和培养,六年级那年转学到中卫市第五中学,虽然只有短短一年,收获了不一样的友谊,班主任郭建勋老师对我的教导也仿佛就在昨日,回想起来觉得时间过得真快!

刘炳云:你学过美术?坚持了多长时间?
张晗:是的,我从学前班开始学美术,到初三准备中考时停止,学了九年多。一直师从五中的党鹏举老师。现在回忆起来,当时画的第一幅画是《我的妈妈》,只记得给妈妈把辫子画到了天上,可惜现在把那时童真的图画不知道丢在哪里。九年多时间里,水彩画,水粉画,写意画,工笔画,素描,都有学习,我最喜欢的是素描,我喜欢这种简单的线条和黑白两色反映出的光影变化。除了画画,我们也在老师带领下学习临摹了欧阳询的楷书帖《九成宫醴泉铭》以及汉隶《曹全碑》。虽然后来我没有坚持走美术这条路,但还是很感谢老师的培养和教导,让我收获颇多。

刘炳云:现在从国家政策层面,特别注重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包括各种特长)的培养,好多家长也非常重视这一点,从小学开始,就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张晗:我觉得不管学什么,不管是不是要在将来从事这方面工作,只要学习者坚持下去一定会从中受益。但是小时候父母应引导小朋友,结合孩子自身的兴趣与特长做出选择,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还要注意的一点是重在坚持,要合理分配时间,如果培养特长变成了一种负担,可能就有些违背初衷了

刘炳云:在初中阶段,你遇到多非常棒的老师,并且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说说他们好吗?
张晗:初中阶段,我遇到的每位老师对我来说都意义重大,他们是我的引路人,我的好伙伴,让我的初中生活充实,快乐。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丰富且有生趣的课堂。就拿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来说吧。我们的英语老师、班主任——汪存荣老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她治班有方,不仅教给我们课本知识,也教给我们对待生活、工作的态度,时刻保持热情,就不断会有惊喜等待着我们。缘分使然,倾昌林老师中途接任我们的语文老师,倾老师幽默,睿智,在那个我还不知事的年纪,老师教给我们很多受用终生的知识,其中有些是后来才慢慢明白的。比如陈继儒在《小窗幽记》里面谈到的担当、襟度、涵养、识见。初中三年,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我开始认识自己,开始了解自己的兴趣,这三年里,老师们对我的帮助与鼓励给我了我很大的动力与信心,很感谢初中时代的每一位老师! 
刘炳云:初中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张晗:初中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不是来自课堂本身,而是我自身的问题——浮躁。那时自己还是什么都不懂,还是很爱玩,很浮躁,老师一再告诫,我也试着改变,但总是难以从根本上转变。浮躁具体就表现在不认真完成作业,基本不读书,玩心大。因此我也没有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在后来让我在高中时遇到了困难。

高中生活
刘炳云:你的高中生活怎么样呢?
张晗:高中时,无论是分科前在龚老师班,还是分科后的范老师的十六班,我的高中从来就不缺敬业,专业的老师;勤奋,上进的同学;充实,生动的课堂。现在回忆起来,高中生活真是单纯,浪漫,一个班就是一个家,老师是家长,学生就是兄弟姐妹,喜怒哀乐大家都一起经历。现在回想起这些,又把我带回到过去的高中岁月里,不知道用“波澜壮阔”一词来形容是否为过。不得不感谢陪伴了三年的老师,同学。高三十六班,凝聚着太多,一言难尽。我就先说说我高中生活的开启吧。
到了高中,相比于初中的变化还是很大的,课程难度大、节奏快、效率高,这让我一开始很不适应,很快就考试了,我对自己是相当失望,排名表一拿,半天找不见自己的姓名。我第一次真切的意识到,以往散漫的学习方法到了高中是行不通的,我远远没有聪明到可以不做练习就能掌握知识的地步。好在龚老师多次及时的提醒,让我及时调整状态与心情。但习惯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间能改变的,整整高一一年,成绩上上下下,但都不算很好。分专业时,索性选择了文科。

刘炳云:你为什么当时选择了了学文科,分科后你的优势明显吗?
张晗:我选择文科一方面是文科的课程我都很感兴趣,但面对高一惨淡的成绩,我决定寻找一个新的开始。现在想来这种动机是不对的,是一种逃避的态度。分科后的除了文综勉强撑门面,语数英三大门毫无优势可言。分科后我面临了高中的最低谷。有一句话说得好:“欠下的债,总是要还的。”分科后,我发觉并不是那么简单,的确是新的开始,但却在重复旧的事,我的学习状态,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依然如旧,丝毫没有什么进步。我到底该怎么办?我陷入了这种重复的忧虑,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压的我喘不过气。我甚至一度迷上了诗歌,借此来发泄,倾诉,这对心情很有效,但却对学习没什么帮助。

刘炳云:你是怎么又走出那时的思想困境的呢?
张晗:一是老师的影响,二是同学对我的影响。如果只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老师们,那就是“大气”。范老师是我们大家长,除了语文课程本身,我们的班级氛围,同学们的心理情况,生活节奏等等,老师都有所掌握,是我们在学校里坚强的后盾。龚老师紧抓我们的英语学习,帮助我们合理、高效的学习。李艳老师讲题从来都是一个语速,脸上永远是挂着微笑,确保大家听得懂。文综各科老师也各有特点,马荣霞老师耐心细致,政治知识点一个不放过,袁继文老师亲切幽默,拉近了与我们的距离,提高了我们的水平,吕淑苍老师的地理课也是十分精彩,上课时后排同学纷纷搬椅子到前排听讲。有这样令人敬佩的老师队伍为我们做后盾,融洽的师生关系,昂扬的班级斗志,这都让我们班级面貌始终焕然一新。
除了老师,更直接促使我转变的,是我这一帮子同学。在我最低落的时候,同桌总是给我很大帮助,遇到具体的难题,同学会帮我解答,回到宿舍,舍友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提醒,也让我渐渐意识到,与其整日为自己过去的不足哀叹,为何不从此刻开始一点点改变呢?纵然困难再大,一点点的改变也总会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再面对困难,我开始试着放平心态,逐渐摆脱害怕,压抑的情绪,主动与老师聊天,主动解决遇到的问题,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向着目标迈进。困难依然存在,差距依然很大,但心态的转变为我提供了动力。

刘炳云:在大家的眼中,你是一名真正的好学生,你怎样定义所谓的“好学生”?
张晗:我不成熟的观点是,所谓的“好学生”,是那些真正踏踏实实上课,思考,做事,休息的学生,而不是名号上的,成绩单上的,他人眼中的。我身边优秀的同学们告诉我,踏实,沉稳才是“好学生”最本质的特质。

大学生活
刘炳云:对于大学生活,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张晗:大学到现在,一半多过去了,如果做一个比喻,大学生活就像从一个点开始,然后爆炸开来,像一朵绽放的花,绚丽多彩,然后慢慢冷却,再回归到一个点。我现在所处的状态,可能就是在这样一个冷却收缩的过程,逐渐聚焦自己。体验了各种各样的不同的事物,遇到了更种各样的人,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共同塑造着现在的自己。让我最感激的是大学以来,在老师、同学、校园氛围的影响下,自己认知方式的不断变化,思考问题方式的不断变化,理性慢慢取代感性,逻辑慢慢取代冲动,与此同时也细心保护着心中那一点浪漫的情怀。

刘炳云:大学生活的最大特点是“自由”,你是怎样理解和享受这种自由的?
张晗: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是自由的,没有人会干涉你的选择。最多是老师的建议,父母的提醒,决定权还是在自己手里。我向往自由,但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也是自由。大一时我积极的参加学生工作,竞选班长,加入学生会宣传部,参加文体活动,参加志愿活动。除了课外活动,我还选择了辅修广告学双学位,周末全被课程排满,一周七天连轴转。这样一看,我因为得到了“自由”,也反而失去了“自由”,哈哈。

刘炳云:太忙了!你有迷茫的时候吗?
张晗:生活的确是很充实,但难免感到疲惫与迷茫,我做了这么多,我得到了什么,我在追求什么?我想这可能就是迷茫的来源吧。大二时,迫于时间压力,我学生工作暂时放到一边,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两个专业的学习上。这一年,我也面临第二次专业选择,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四个专业摆在我的面前,最后我选择了政治学,就像当年选文科一样,我再一次做出了仰望星空的选择,不过这一次比上一次显得更加从容。大三,也就是现在的我,渐渐明白了大学最宝贵的莫过于学习,一方面是在课堂汲取知识,另一方面是走进社会提升实践能力。我也渐渐明白了,在这也许是人生最宝贵,最不必担心琐碎物质生活的四年中,丰富自己,增加自己的厚度,不必考虑事情是否做的周全,不必担心是否又把时间花在了某件小事上,不必衡量这件事是否值得,更不要后悔。只要经历,就能从中有所学习和领悟,这是我对自己的提醒与勉励。现在的我依然迷茫,但迷茫中似乎有些东西在变清晰。

刘炳云:你为什么选择选择了政治学并辅修广告学?
张晗:选择政治学,可以说是命运和自己共同的选择,辅修广告学则是出于自己的兴趣。我其实当时报志愿时就想去学广告学,也许是出于对乔布斯配音的那支“Think Different”广告片的喜欢吧。结果分数不够高,被调剂到公共事务学院(需要说明一下并不是说公共管理类的专业不好,这只能说是大部分同学更喜欢新闻传播),结果我是干一行爱一行,很快就感受到了这种了解社会过程中的乐趣。选择政治学是我在大二专业分流时做出的决定。相比于行政管理与社会学,政治学更像是一个仰望星空的学科,更基础,涵盖面很广,可以具体到具体的政策、行政,可以上升到哲学、理念,可以追溯历史,也可以放眼国际,我想这也是这个专业吸引我的地方。广告学则结合了艺术与科学,如果想了解或者对广告有兴趣,向大家推荐一本奥美创始人、“广告教父”大卫·奥格威的书《一个广告人的自白》。

刘炳云:好多学生在中学与大学期间,都“为情所困”,你怎样看待中学生和大学生的恋爱问题?
张晗:首先,爱情的美好,咱们古诗词中有太多描绘儿女情长例子,很美好。但这个问题对我这个从未尝过恋爱滋味的人来说,有难度……至今没想明白这个问题。所以中学时,我在面对“情感问题”时一般是回避,可能是由于学习上挫折太多,已经无心无力面对爱情了。对中学生来说,不论怎样,不影响自己的学习这是根本。大学时代,就像前面说的,每个人都是自由的,我觉得爱情对大学生来说,是一门选修课,可选可不选,主要是天时地利人和。总之要想明白自己的选择,想不明白就找老师家长谈谈心。面对爱情,也许我们可以说:“我爱的不是你,是我的爱情。”

刘炳云:说实在的,以后学习和成长的道路还很漫长,你对自己有什么期许?
张晗:是,人生路漫漫,我也没什么特别的期许吧,我只希望接下来无论发生什么,我都要全力以赴,也要尽力去从容地面对,从中汲取知识与经验,再去面对生活。如果有一天,我能从中受益,并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人,我回忆起来现在正在经历的,一定会给自己竖起大拇指。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卫直属新区鼓楼南街西平安大道南     联系邮箱:wxq11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