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中学

鸣钟文学

网络来稿

发布时间:2018-05-17 16:23 栏目:鸣钟文学 发布单位:宁夏中卫中学 点击量:3110 【公开】

余秀华,世上每一朵哀伤的云

■贾建宁

  命运既然逃不脱,请不要泪流,不如投入的与之相撞,或许能绽放出万千火花照亮自己的骄傲与尊严。

                                                                    ——题记

  余秀华,你知道吗?你让一个少年曾为你深夜落泪;你的诗让一个少年曾为你深夜落泪;你知道吗?有个少年和你一样曾深深的自卑过。

    初知你,在我刚刚跨入中学时代的时候。那天,空气中夹杂着绿草的幽幽清香,蝴蝶为心仪的喇叭花儿翩翩起舞,我的肩上跌落了来自清晨的第一颗露珠。

    是天使吧!指引我看到了那份桌角的报纸,报纸上的你。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你的沧桑、孤独,没有人懂你的样子。那一瞬,真的就好像是灵魂蹦出天灵盖一样,头皮忽而麻了一下,天灵盖似乎也响了一声。下一刻,我便决心要了解你,你的故事,你的沧桑,你的孤独……

    “一路,你不要留下任何标志,不要让今生一路跟来。读这哀伤如同大河般难以流尽的句子,难以流尽。我曾久久的惊叹,是什么样的经历与境遇让一个人可以如此悲伤,写出人间如此哀痛的诗?直到后来我在泪水中懂得。

    我曾认为,你是上天派来拯救众生灵魂的天使,所以我将你视为天人,你的诗视为摆渡众生灵魂的船。你知道吗?天使都是快乐的!所以,我愿你是天使。

 余秀华因为出生时倒产,脑缺氧而造成脑瘫,以致后来影响说话的口齿,走路摇摇晃晃,干活没力气。高中毕业后,便一直闲赋在家。 

 在北京、上海,余秀华被广为人知的身份是诗人,而回到家乡,她仍然要操心和面对很多作为农民的琐事。余秀华平时主要在家里做家务,她养着一群鸡和鸭,几只兔子,在家里,余秀华的乐趣之一是每天去砖房里逗兔子,她养兔子一年挣400块钱。她会做很多体力活,锄草,割小麦……喜欢下象棋,参加过湖北省运会,在女子象棋比赛中获得第三名。

 两年前,40岁的余秀华终于做出了离婚的决定。她在面对媒体记者时坦言:离婚,是她这一年中做的最正确的选择。有人说余秀华是因为出名才离婚的。而事实上是:“我真的不是说想结束一段婚姻而寻找新的感情。我就是想从心里把我这种恐惧感去掉。余秀华说。其实,她是真的害怕,害怕着外界的一切!当她了解了自己的时候,她最初胆怯周围,慢慢的开始胆怯全世界,但她还是很坚强,很坚强的活着。

写到这里,我是难过的,是来自心灵深处的那种难过。余秀华,我尊重而又敬佩的脑瘫诗人,我向往的诗人,真的好苦,你承受了不该承受的,也经历了本不该经历的。即便命运如此对你,你依然能够用微笑去面对生活,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依然在平凡的生活里找寻着快乐,简单的快乐。

  有学者评价: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

 的确如此,她的的每一首诗都曾深深地打动我,叩击着我的灵魂。读她的诗,你能听见血液的流动声,读她的诗,你便不同,你便静止,你便能看到你本不能看到的。

若四方有神灵,愿庇佑你一生平安。在你知天命之年,我会背着行囊,带着灵魂,穿着一双有故事的鞋踏上去见你的路。

在你的眼里,在我的眼里,这世上的每一朵云都是哀伤的,都是孤独的,都是漂泊无依的!我们再不要不快乐,再不要悲伤,好吗?其实我们都是上天派来人间游历的天使,所以,请不要悲伤,不要自卑,好吗?今后的路我们一起走,酒我们一起举。

 余秀华,你的美,宛如这世间的万物之美。你是独立的,因为你的灵魂是独立的。

 余秀华,感谢在我的青春路上有幸遇见你,   遇见阳光,遇见勇气!愿君一切安好,  多多保重!

 

作者:2016级(5)班

 

 

 

愿无岁月可回首

■雍雅轩

 

 人生难得一从容,只愿你我,随遇而安。

                                             ----题记
   
我们总是感叹夏夜的漫长,可最终连夏天的尾巴都抓不住,转眼间也已经是处红花翠减,苒苒物华休。

多少个辗转难眠的夜,回忆便像洪水般汹涌而来。那些被时光狠狠抛下的人,被岁月阻隔的事恍若燕影掠过,而后又惹来一阵愁思。

我从来都是个念旧的人,即使生命中的一个小片段都会清楚地记得。那张儿时的旧照片,几个女孩满面桃花,男孩被紧紧簇拥。如今曲终人散,我也不再提及,只是面无表情的走完这条无人陪伴的路。那些无缘再见的人和应该被忘却的事就让它封存在时光的旧盒子里,偶尔翻出来看看,也别让自己太勤快。

后来的我适应了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在大雨滂沱中走过了四下无人的街,一个人在空荡的大房子里吃一顿没有味道的饭,一个人在午后的沙发上自言自语。不再牵挂着谁,不再怀念着谁,不再与回忆共为友,而是活在了当下。开始养一盆花,看着它慢慢长大,开始看一些温暖的故事,对着圆满的的结局莞尔。阳光偶尔也会光顾我的阳台,像长了细绒毛一样在这里发芽,长大。透过大大的落地窗,看到秋叶飘过也是美好的。

而光阴漫长,在学会生活后,总要有几个和你谈笑共语的人,伴你走过山南水北,和你共赏春花秋月。他们或个性张扬,或随性洒脱。我曾听一个姑娘讲述她到拉萨的所有经历,她到过皑皑雪山,看过布达拉宫,感受过高海拔的温度,倾听了藏民的虔诚。我们也曾在跑道上一起挥汗如雨,也曾在课间无话不说,也曾因一件小事互不相让,笑着和解后等待我们的则是离别。那些拉着我大笑,不甘平凡,如火般热烈的姑娘终是渐行渐远。还愿能有人陪他们颠沛流离,还愿她们能像从前一样善良单纯,活的无牵无挂。

大冰说: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背景是红衣女子行走在雪山之畔,唯美至极。犹记得,这个夏天你着一身红衣,心怀远方,逐梦天涯。你要到另一所城市寻找未来,你说你归来之时会全力以赴,哪怕拼尽一切,也会勇往直前。

我们将回忆封存,尽力将今天过好,为明天打下基础。一个人奔赴明天的路也好,一群人熙熙攘攘结伴同行也好。愿我们无岁月可回首,愿我们能够一切安好。

 

 

                                        作者:2016级(7)班

 

 

致逐渐失去的温暖

■林兰丛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最热闹、最隆重、最快乐的就属春节了。春节的到来则意味着团聚、温暖,但仿佛随着时光的打磨,这温暖也逐渐从我们身边逃走了。

小时候过春节,一家人都赶到乡下的老家。除夕夜,吃着香喷喷的年夜饭,人们围坐在老家的土炕上,彼此说笑着。等到午夜十二点,鞭炮声则不约而同地响起。巷子的黑被鞭炮的火光照亮,村子仿佛又获得了新生。

过年的这几天,家人们都走亲戚穿朋友,没有奢侈、华丽的礼品相送,可能只是一句简单的过年好,都能使心里暖洋洋的。那时的过年,可真是年味十足。

但不知怎的,往后的过年,我却感觉不到这十足的年味了。不知从何时开始,老家的房子已经变成了一座空宅,除夕夜家人们已不再回老家吃年夜饭了,取而代之的往往是酒店丰盛的一桌酒席,除夕夜已无法感受到往日老家的灶火气息。酒店的饭菜虽然丰盛,但气氛却淡了许多,一桌人围坐在一起,竟然一时半会儿竟说不出什么来。

或许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冲淡了这年味吧。有人说道: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坐在你面前,而你却看不到我。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自然少不了一些新功能的推出,抢红包自然就成了生活的一大潮流。或许这一功能的推出,是一种新的过年方式,但也许是年味的冲淡吧。

人们平日休息,或许总要抢一抢红包,活跃气氛,尤其在春节期间,红包甚至是多的抢不过来。一家人聚集在一起,不约而同的拿出手机,殊不知,在盯着手机屏玩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一些最重要的人,年味怎可能不淡?

过年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但对于不同的人而言,这块了应该是不同的。没有人会不喜欢过年,但也没有人喜欢没有年味的过年。

或许我们应当真正地去了解春节,真正地去体会什么是过年。世间复杂的东西太多,但最本质的东西终究不会改变。我们不应该让时间去带走这本质的东西,而是应该在时间中紧紧抓住它。

我们真正应该做的,应当是返璞归真,抛开一切,去真正体会传统节日的内涵,用心将这温暖留住。

 

 

                                        作者:2016级(1)班

 

 

 

 

走一遭

■赵晓雪

很久以前的人们已经消失在这片逾年历岁的土地,在那斩不断的血缘情分中,我们继承了这种神秘的力量,隔着沧桑岁月,他们扎下的根源源不断地,给我传承的力量,走一遭的勇气。

 来,朋友,跟我来。跟着我去看时光那头小小的自己。家乡的小雪还在漫天纷飞的时候,爆竹噼里啪啦的声音贯彻双耳,小孩子们冻紫了脸颊,大朵大朵的白气呼在空中,跑到远处咯咯直笑。在孩子的眼睛里,春节是百无聊赖的大人开始了忙碌;是兄弟姐妹们映着 大红、嫣红、水红、玫瑰茜 [qiàn]红、浅珍珠红的小袄子齐聚一堂,讲着红红火火,热火朝天的新鲜事儿;是挤在热浪滚滚的炉边吹着牛皮看绿纱窗外银装素裹,冰封千里。

来,来,跟我来。去那小小的车站,小小的人间。在外漂泊的游子,挤在熙熙攘攘[rǎng]人群中,不时望望挂在前梁的大钟,一向节俭用度的他们,哪管春运车票千金难求,道路迂回曲折。他们向往那烟尘滚滚,在千里之遥的地方,心中,盼着那条路。那是条怎样的路?那是生命起伏的道路;是时光流转的道路;是静默坚忍超脱凡俗的道路。它是一种指引,于此时,它指引着漂泊苦楚的灵魂回到家中。母亲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在回到家中,贴满红纸的家门带来异样的喜感,他噙着泪,抱起自己的儿子,用胡茬扎扎他嫩嫩的皮肤,在奶香奶香的脸颊上狠狠地亲上两口,转头望向闻声而来的女人,于此时,他们无需言语,世事冷,冷不死爱。江湖大,大不过家。有家,何处是天涯?

来,跟我来。去看看春节里的女人们,她们大概是最忙碌的了,汤汁浓厚的京烧牛肉特有嚼头,皮酥肉香的红焖羊蹄入口即化,还有糖醋排骨口感一流,这无疑是女人的一双巧手,主食或许是滑爽的黄面条,或是纯正的米饭香,清爽带点温热,暖暖地吸一口,心肺都要复苏过来。于此时,男人们吸着烟高谈阔论,讲着走南闯北的异乡事儿,波光谲异,险象环生的大千世界,听得小孩子一愣一愣的。望着父母端碗夹菜,孩子夹菜不迭,丈夫大嚼大咽,女人们会觉得是幸福的。

亲爱的,回忆或许会使而今的年味变淡更为凸显。在我们的家乡,一个朴素的小镇,经济如猛龙过江,带来富庶,也带来对钱财的迷恋。我们不能否认过年的形式在多样化,只要,还是一家人,还是一起迎接万象更新,那么,四周都是栏栅。如果不是,不必怅然,一切都很简单了......

去吧,去潇潇洒洒走一回,我华夏子女,终会用继承的一腔热血焐热冰冷的钢筋混凝土森林。而春节,在每一次给予这种力量,都会是淌在心头的一股热流。

 

 

  作者:2016级(1)班

 

犹记那碗温情

■周静宁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春节的传承更是那绚烂一页。

 说起春节,凡是中国人就必定会涌出一种温暖的感觉,这是家人带来的。回忆每年春节,大街小巷总是会充溢着一种祥和,喜庆的氛围。年三十那万家的灯火通明,鞭炮的阵响都是春节的特殊景象,但我最不能忘记的,还是那一碗温情。

饺子,一种面皮包馅儿的美味食物。虽说现如今饺子什么时候都可以吃到,但我还是觉得春节时期的饺子是最有意义的!

在春节时期,包饺子也算是一项集体活动了,大家分工明确,秩序井然,有人和面,有人拌馅儿,还有人包饺子。一环又一环紧紧相扣,若是有一环慢了一点儿,这节奏就会被打乱了。亲眼看着那翠绿的蔬菜,猩红的肉块以及雪白的面粉逐渐变成一个个排列整齐,精致可爱的饺子,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看着这一大家子人一起忙活着,劳动着,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温馨。饺子包好后放入烧开的热水中,看着那一个个圆滚滚的饺子在水中跳跃,起舞,总会急切地想尝尝,那口水也就自然而然的涌了出来。饺子熟后端上桌,那早已围坐在桌前的大小馋猫就迫不及待的伸出筷子,而吃到饺子后的幸福,也让他们都体味到了春节的独特魅力。就这样一大家人一起,多好!让那碗温情延续,多好!

若说饺子就是春节的代表,那也不无道理,因为这小小一碗饺子体现的不就是春节的那份“合”的精神么!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围桌而坐,这不就是春节么!现如今春节也不仅仅是中国人的节日了,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日益增强,世界也开始认识中国,认识中国的春节,认识春节的饺子。不难发现,每年春节,各大社交网站,新闻媒体上都有外国人包饺子,吃饺子的相关报道,可见,中国的这份“合”正在向全世界延续!但有一点,需要我们铭记,饺子在外国人看来或许只是一种美味而有趣的食物,而我们可不能如此去想,因为饺子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传统,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亲友,邻里,乃至全中国人民的一种无形沟通,亲近之桥!

犹记那中国灿烂文化,犹记那热闹非凡的春节,犹记那一碗意义非凡的温情。

 

作者:2016级(13)班

 

 

 

 

温暖的记忆

■王秀蓉

 

冬去春来,在季节交换之际,我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节日一春节。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五彩缤纷的霓虹灯在街道间不停地转换。缤纷的色彩映照在行人的脸上,感到十分惬意,就好似一束暖洋洋的阳光洒下,十分柔和。来来往往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这种笑容,它像是被赋予了魔法一样,传递给每一个人。

 春节的到来,让那些在外工作的人们回到那久别的家。年迈的老母在外等待回家的儿子。两人相拥的那一刻,母亲潸然泪下,儿子在母亲的怀里,也流下那强忍已久的泪水。不是所有的泪水都代表着悲伤,这种泪水是表达幸福的泪水。

 在这个盛大的节日中,有人回家与家人团聚一堂;有人则坚守岗位。这是对团聚的人的一份守护,为他们守护幸福。

一位空巢老人老王,他的儿子常年在外。每逢佳节,他都是一个人。今年的春节,儿子依旧没能回家陪伴他。他的邻居老赵,对他十分关照。明知儿子不能回家,可他还是在门口驻立,好想儿子就在回家的路上。这时,老赵家的亲戚朋友来他家做客。可他就像是做了亏心事一样,连忙转身,拖着那条病腿急匆匆的往家里走。身后的老赵见状,上前拉住了他。操着一口四川方言对他说:“走,去我们家,多一个人多一双筷子嘛。”老王也不好意思推脱,跟着他回了家。

餐桌上,老赵家的人都很好相处,一会儿给他夹菜,一会给他倒酒。这时,老王只管低下头吃菜。好像这样,别人就不会看到他眼中的泪水。老赵在他的肩上拍了一下,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老王再也没有忍住,声泪俱下。想一个被抛弃的小孩一样。老赵家人见此状,赶紧上前安慰。他调整自己的情绪,沙哑的声音解释道:“这个才好吃了,我好久都没有吃过这么丰盛的年夜饭了。”赵家人也明白他的心思,就也没多问。一瞬间餐桌前,又是一片欢声笑语。

热闹非凡的春节,给人们带来了丰盛的食物,缤纷的灯光和美丽的风景。他也拉进来人们之间的距离,行人之间都会互道一新年快乐,送一杯醇香的美酒。也有像老赵一样热情的人,邀请老王去家里一同欢庆春节。

传统节日被传承的原因大概就是这种邻里和睦,家人团聚的氛围吧!

记忆中的温暖,会一直封存在人们的脑海中。

作者:2016级(1)班

 

 

 

 

光彩夺目  熠熠生辉

■王子怡

 

 在历史长河的洪流中,有无数奇珍异宝,随着波浪的冲刷与洗礼,被如今的世人所受用,只见那最灿烂最夺目的中华文化,以自己独特的魅力与光彩,影响着华夏民族,更影响着全球文化。

传统文化,民族气节的彰显。

论端午不如谈屈原,以身投河,有寒梅傲立的精神气节,一片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为后人留下了多少文化的精髓;论重阳不如谈百里负米,为了父亲的生命,趋之百里外为其讨米,只因那百善孝为先的先训。也许我们总会感叹传统节日的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倒不如感叹这岁寒三友的傲骨气节与孝悌为先的文化,它历久弥新,虽饱经风霜,却未曾动摇。

传统文化,连接各国的桥梁。

 中华传统文化到底有多么绚烂多姿的光环,只见那曾有无数大洋彼岸的人醉心于研究其精华;只见汉语成为世界最有魅力,最具吸引力的一种文字符号;只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讲起汉语。他们开始感叹中华文字的奇特与深刻,文字连接各国的同时,我们的经典名著,儒家经典等也渐渐开始在全国各地流行开来,通过这些,世界开始更深入的了解中华文化,更加加深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好奇心。这样能够引无数人惊叹的,依旧是中华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漂泊在外的精神寄托。

 或许将来有天我们会漂泊异乡,也许会因一些不得已的条件而常年客居在外,过着牛奶面包的生活,但仅管如此,每当我们的传统节日来临时,总还是会将我们那重的提不起的乡愁,化作一股粽子的清香,化作一束大放光彩的烟花,消尽在故乡的那片天空中。此刻,乡愁便有处可倚了。

 传统文化,待人接事的思想食粮。

 我们不得不感叹古人们的伟大智慧,为我们留下一系列的精神食粮。从小时听起孔融让梨让我们懂得待客如友的道理,大些时听陈涉世家让我们看到学习的魅力,如今听荀子的学不可以已让我们明白学习的道路不可中途停止,仁,义,礼,智,信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做人基础,这样的文化如同一坛深居地底多年的老酒,时间的累积,只会让其更加香气扑鼻。

 如果说中华传统是一顶皇冠,那么中华传统文化就是这皇冠上一颗最光彩夺目的彩石,这样的文化怎能不让人喜爱,怎能不让人感叹它的伟大,又怎能不会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呢?

 

作者:2016级(1)班

 

民族精神,源远流长

■郑紫强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自古时就有了。闭上眼睛,回忆自己儿时闭上那无比热闹而又亲切的春节感慨万千。眼前浮现起的那些热闹的放鞭炮,吃饺子等活动现如今早已变得冷淡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已有了很大的改变。有时,人们不禁会感慨年味儿变淡了。这是因为人们没有迫切想得到的。以前的年味儿都藏在妈妈亲手包的饺子里,与家人团聚的喜悦里,放鞭炮时的紧张刺激里。而如今的年味儿呢?却跑到了人们的手机中。纸质的红包消失了,却跑到了微信钱包里。人们为了抢那为数不多的红包,却忘记了母亲做好饺子的亲切呼唤声。人们宁愿对着一台冰冷的机器聊天,却放弃了给自己远方到来的朋友倒一杯充满真挚感情的酒。

不只是春节,其它传统节日也有同样的遭遇。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不愿冒着严寒去看那些索然无味的灯展;如果不放端午假,人们或许连端午节是哪一天都不知道。人们正在努力尝试去找回失去的节日味儿,却怎么也没有头绪。

但是,另一股趋势却在逐渐兴起。圣诞节,平安夜这些西方的节日却在我们的国家流行起来。人们愿意花大价钱去买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平日里不咋贵的苹果却在平安夜大方光彩,稍加包装,便可卖出比平日里高几倍的价格,但许多人仍会乐此不疲地去购买。大多数人盲目地跟风,造就了一种新的趋势。

随着我们国家的对外开放事业的发展,学汉语的外国人变得越来越多。孔子学院的数量也是与日俱增。而德国更是将中国古代的一些儒家著作也搬进了他们的教科书中。难道他们国家不如我们国家发达吗?为什么会产生种种奇怪的现象?原因是他们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古代著作中,藏着无尽的宝藏。中国人不怎么重视,一些外国人却开始饶有趣味地研究起来。《九章算术》中,有着多少现代数学的知识?《孙子兵法》中,国外多少将领都想领会其中的奥秘。

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努力继承并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使其没落。这其中就是有民主精神。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被摧毁,就是因为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存在。

继承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使我们应尽的义务与责任。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的责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使其源源不断地发展下去。继承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2016级(6)班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卫直属新区鼓楼南街西平安大道南     联系邮箱:wxq11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