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通空间-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中卫市第一中学

>学校首页>教学教研>教研成果>内容详情

中卫市第一中学2019年微课大赛之获奖作品(语文学科杨晓霞)

发布时间: 2019-10-18 00:00 发布单位: 中卫市第一中学教研科 浏览量: 6238 【公开】

《谈中国诗》 教学设计

                                        中卫市第一中学   杨晓霞

课前准备

因为一直有让学生每日摘抄一句名言名句的习惯, 为配合这篇课文的学习, 提前一周让学生改抄诗歌, 单数列的学生每天抄一首中国诗, 偶数列的学生抄一首外国诗, 以便上课讨论时用。

学习目标:

1、 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2、 初步学会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分析中外诗歌

3、 培养学生对中外诗歌的兴趣, 养成读诗的习惯

学习重点:

把握作者有关中国诗的观点, 以自己的阅读积累深入理解中国诗歌的特征

学习难点:

以自己的阅读积累深入理解中国诗歌的特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Ⅰ 预习导航

(一) 1、 作者简介

钱钟书(1 91 0-1 998), 字默存, 一字中书, 著名学者、 作家。 江苏无锡人。1 933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 两年后到英国牛津大学继续攻读, 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 抗日战争期间归国, 曾在多所大学任教。

著作:散文集 : 《写在人生边上》 短篇小说集 : 《人•兽•鬼》 长篇小说: 《围城》学术著作 : 《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 等

2、 写作背景

本文发表于 1945 年 12 月 , 收入《钱钟书散文》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7 年版)。原稿为英文, 是他 1945 年 12 月 6 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 后节译为中文。

(二) 自读要求

1、 梳理文本结构:

一、(第 1 段): 交代谈中国诗的根本立场

二、(第 2 段): 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三、(第 3 至 7 段): 阐述中国诗的特点

四、(第 8 段): 总说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 的地方

(预习安排在早读时间, 由老师引导学生完成预习, 主要目的在于熟悉课文, 为课堂做准备。 辅助资料为语文《优化设计》,“走进作者”, “写作背景”

等部分对作者生平和文字背景都有详细介绍。)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 在我们咿咿学语的时候, 就开始朗诵“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我们的童年里充满了“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这类经典的诗歌……细细数来, 我们与中国诗歌的亲密接触已有十多年, 但如果有人问你, 中国诗歌的特点是什么, 你能回答出来吗? 今天, 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

一、 通过早上的预习, 我们了解了作者, 解决了重点字词, 理清了文章结构,

并且知道这篇课文是钱钟书先生在 1 945 年对美国人的演讲, 那么, 思考这个问题: “本文是一篇面对美国人的演讲稿, 钱钟书先生论诗的立场是什么? ”

明确: 比较文学

二、快速浏览课文并回答: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诗与外国诗的异同?

明确: 发展史、 篇幅、 韵味、 风格、 内容

三、 小组讨论, 各小组选择一个方面, 找出中国诗在这个方面的特点, 并划

出引用的诗句。(讨论时间为 3 分钟)

明确: 各小组派一人发言

(一) 分析比较:

①发展史: 外国: 史诗——戏剧诗——抒情诗

中国: 抒情诗——戏剧诗——史诗(无)

②篇幅: 外国—— 诗的篇幅愈短愈妙

中国——短诗

③韵味: 外国—— 听不见的音乐更美

中国—— 言有尽而意无穷

(在谈到中国诗的韵味时, 钱钟书先生用了一个比喻“怀孕的静默”, 这一点与莱辛在其美学著作《拉奥孔》 中表达的观点“包孕性顷刻” 是同一个意思, 指艺术作品中将内容表达得最丰富, 最能激发人想象力的时刻。 可以适当给学生提一下)

作者不仅从理论上分析上中国诗歌的韵味, 还用了很多诗歌作为例句, 我们一起把这些诗句读一遍, “此中有真意” 开始, 生齐读。 钱钟书先生还提到诗歌里面一个惯用的公式, 那就是——以问句作结, 我们最熟悉的一句是“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 那么大家在脑中搜寻一下, 中国诗歌里又有哪些是以问句作结的呢? 生回答, 师补充: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 何时照我还? ;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野草,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等等。

④风格: 外国—— 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

中国—— 笔力轻淡, 词气安和, 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

(为让学生深入体会中外诗歌风格上的不同, 特安排比较阅读曹操《观沧海》

普希金的《致大海》 这一环节。)

生齐读《观沧海》, 师朗读《致大海》 里的第四节和最后一节, 感悟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和风格。

明确: 外国诗是情感的喷涌而出, 直抒胸臆, 而这样的叫嚣和呐喊正是中国古典诗歌所极力避免的, 中国是含蓄、 内敛, 多用景物和典故来表达情感。 哪怕是面对最浓的爱恋, 我们也只会说“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再苦的相思, 我们发出的是“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面对突如起来的爱情时, 我们写出的是“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的感叹! 这就是中国诗, 它安静却又深厚, 直达你的内心, 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

⑤内容: 外国—— 中国诗不但内容相同, 而且作风也往往暗合

中国—— 中国诗与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

四、 分析到这里, 我们对中国诗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那么, 作者在最后一段又下了怎样的结论呢?

明确: “中国诗里有所谓的” 西洋” 的品质, 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 的成分” 。 中国诗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 但是没有本质的不同, 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最后一段里有几句话写得特别得好, “希腊神秘哲学家说, 人生不过是家居, 出门, 回家……浪荡子回到家”, 老师很喜欢这一段, 同学们把这一段一起读一遍,认真体会一下它所表达的意思。

生齐读。

你们读完这一段, 老师想到黑塞的一首诗“走了许多路, 还是走向你”。 其实,

人生就是这样, 我们读书, 我们旅行, 都是为了找到自己心里面的那个家。 王国维说过, 不懂西学, 就不会懂得中学。 我们只有用比较的视野, 了解了西方, 才能更懂得中国的诗歌, 才能更懂得自己。

五、 讨论: 小组内分享自己摘抄本上的中外诗歌, 联系课文, 说说它们的不同,派一代表发言(讨论时间为 5 分钟, 学生上台展示时间为 10 分钟左右)

教师根据学生表现适当予以理论上的点评

六、 教师分享自己的读诗心得, ppt 展示叶芝的《当你老了》 里的经典语句,“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 假意或者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请一生朗读) 这种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任岁月 老去对爱人的不离不弃在中国诗歌里也能找到影子, “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诗经· 邶风 · 击鼓》”;“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 磐石无转移。 ——《孔雀东南飞》”,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 卓文君《白头吟》”;“山无陵, 江水为 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才敢与君绝。 ——《上邪》” 不仅在诗歌里面, 在小说里也有很多经典的表达“我已经老了 , 有一天, 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 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 他主动介绍自 己, 他对我说: ‘我认识你, 永远记得你。 那时候, 你还很年轻, 人人都说你美, 现在, 我是特为来告诉你, 对我来说, 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 那时你是年轻女人, 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 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杜拉斯《情人》”, 我们读高中的时候流行一首歌, 水木年华的一生有你“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 可知谁愿承受岁月 无情的变迁, 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 又还, 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 这些表达的都是对爱情的一种坚守和信念。

老师讲这些的目的, 只是想告诉大家: 无论是中国诗, 外国诗, 或是小说, 歌曲,甚至其他的文学形式, 都是我们生命中情感的倾诉, 方式可以不一样, 但是它们都写出了, 唱出了你想表达却无从表达的东西。 文学总是能触及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同学们, 让我们做一个喜欢诗、 了解诗, 懂得品味诗, 让诗歌的语言洋溢在你的嘴角, 让诗歌的韵律奏响你的生活的人吧, 这样, 你就有可能诗意地栖居于这个世界, 你就会是个幸福的人。

六、 作业布置

课后第三题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