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教育”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王建忠)

发布时间:2022-11-24 09:28 栏目:互联网+教育 发布单位:贺兰县第七小学 点击量:2262 【公开】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贺兰七小   王建忠

教材分析:

《长方体的认识》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中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认识”这部分。本节课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的几何体和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正式认识立体图形的开始,是从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学习的一次飞跃,主要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面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准备,也为六年级以至于初中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等其他立体图形和有关计算打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简单的几何体有了感性的认识,并且还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这些都是认识长方体的知识基础。其次学生也能从生活中找到大量的形状为长方体的素材,并能通过这些素材发现长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视频投影仪 、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学生: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它们都是有什么组成?

2.师:让学生观察有立体图形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有什么立体图形组成。

3.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物入手,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长方体,积累长方体的表象,既贴近生活情趣,又有很好导入新课效果。

二、探究新知

(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看。

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中感知长方体面、棱、顶点,经历动手,观察,思考这一过程,让学生觉得数学知识也可以这样快乐学会。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

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课件一步步出示问题及答案)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在数棱的数目时,如果学生不理解相对的棱,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的棱。

设计意图突破棱的认识这一重点,促使学生有有针对性的研究,提高了探究的有效性。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2学生介绍长方体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拿出学具按照表格中的问题完整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电子白板出示)

1)拿出学具动手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该选用哪些小棒,怎样插比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2)师: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

2.认识长、宽、高。

1)师: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的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

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怎样求总棱长?

2)师: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认识立体图形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3.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测量棱的长度,进一步得出把棱分为3组,长棱4条,宽棱4条,高棱4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动手放置长方体,不同放置,长、宽、高不同。

三、拓展应用。

1.深化理解长、宽、高。

拿出自己做的长方体,摆放好位置后,量出它的长、宽、高。(汇报后板书)

小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因此由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长、宽、高的长度也不同,但是长、宽、高的和是不变的。

2.书练习五第一题。(略)(如有学生回答困难,教师可让学生拿出实物如图中那样摆放后再回答)

3.判断。(投影出示)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

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

3)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不同摆放长方体,加深对长方体长、宽、高的理解,牢固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6个           棱   12条       顶点8个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贺兰七小   王建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几何初步认识知识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注意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身体验,丰富学生对形体的感知,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积累空间观念。

小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知识属于直观几何阶段,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几何形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拼组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抽象概括,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动手做一个长方体纸盒,并摆放不同位置,从而使学生加深对长、宽、高的理解。由于加强动手操作,使学生丰富感知,积累了空间观念,形成概念。

二、引导多向思维,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展开多向思维,是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基础。教学中注意我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知道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然后用和乘4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三、重视想象,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想象是学生依靠大量感性材料而进行的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地去观察,在反复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丰富的空间想象,发展空间观念。如让学生根据图形想象长、宽、高的长度分别发生变化后,会引起长方体的形状怎样改变,既使学生认识到长、宽、高和长方体大小的关系,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存在不足

1.我对学生引导太多,放手太少。在研究探索长方体的特征的过程中给出的时间太过仓促,部分学生研究的不够充分。

  2.课堂中老师学生之间的倾听与反馈以及教学中的自然生成的把握,还要从细微处去观察去捕捉。

  3.练习的设计要更全面、更扎实、更巧妙。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贺兰县习岗镇和平街     联系邮箱:1461095232@qq.com
12640122MB196468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