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历史的长河与未来
■ 王可欣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与文明。其中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情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执政者昏庸无能、闭关守旧,视野狭隘,致使西方列强肆无忌惮、任意妄为、横加掠夺,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相继签订,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之中,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国变得满目疮痍,人民在水深火热中苟存。
未来挽救民族危亡,未来追求民族复兴的梦想,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伟大的孙中山先生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随后, 1921年的七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八一南昌起义”的一声枪响,开始了带领全中国人民与半殖民地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时代,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范围的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曾经远远落后的中国大踏步的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党和国家在各项事业中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拥有广袤土地、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的富强,将创造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近代以来160多年的追赶,让世界再次听到了中国的声音。大国崛起、大国担当,中华民族必将再次昂首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鲁迅先生集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于一身,毕生致力于文学创作,用一支笔与敌人展开斗争。钱钟书先生一生博览群书,学贯中西,学术视野开阔。1972年,时年62岁的钱先生开始了《管锥编》的创作,他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所做出的卓越成就让世人为止敬仰。“世纪老人”冰心曾经说过:“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我喜欢这句话,更愿意用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有责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 中卫中学 2017级高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