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市第五小学

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建设

青铜峡市第五小学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 2.0校本研修方案

发布时间:2023-05-15 09:43 栏目:信息化建设 发布单位:青铜峡市第五小学 点击量:5051 【公开】

青铜峡市第五小学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

2.0校本研修方案

在落实加快实施“互联网+”、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向现代化发展,引领学校管理、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变革、教学体系的重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青铜峡市第五小学2017年被自治区教育厅命名为“宁夏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2018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培训基地学校、2018年被命名为自治区“互联网+教育”标杆校、2019年被命名为自治区“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2021年被命名为自治区“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领航学校。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及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实施“互联网+教育”的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互联网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发挥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教学的优势,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开展本校智慧教育建设,进一步推动本校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全面提升本校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能力,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意见》、《宁夏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实施方案》《吴忠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测评认定方案》《青铜峡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测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办学实际,立足我校信息化教学环境以及教师队伍发展现状,特制定本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及整校推进方案。

二、学校总体介绍

青铜峡市第五小学成立于2012年8月,占地面积3629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49个,在校学生2375人,教师115人,各级各类骨干教师29人,一支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为开展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应用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学校秉承“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以“三园”建设为办学目标,加大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校园信息化应用环境,深入开展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达标与提升,开展“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探究,促进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发展,使得年轻的五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学校被命名为宁夏教育信息化应用“示学校”、全国中小学校校长、骨干教师网络学习人人通专项培训“基地学校”和2018全区“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项目学校。

三、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

我校已配教师办公电脑115台,并实现了光纤互联网全覆盖, 为教师信息能力提升提供了硬件保障。同时我校建设创新实验室7间,精品录播室2间,在线远程直播教室7个,智慧教室10间。学校 49个教学班,接入互联网带宽 1000M,实现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班班通,与宁夏教育云平台实现有效连接,全体教师在云平台注册,充分利用平台提供的海量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个人空间开展教学教研,为学校信息化应用和网络环境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保障。我校年轻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适应较快,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于信息化教学能够熟练运用。

四、研修目标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教育服务和教育管理新模式,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不断助推广大师生的信息能力和创新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的能力,促进学校教学创新。

1.精准对接提升工程2.0实施意见要求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4个维度、3种教学环境中的30项能力点,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帮助参训教师完成至少3个能力点的学习,创新教与学方式,推动学校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水平。

2.将所学3个能力点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并依据教学实践结果,打磨提交三个能力点对应的研修成果,帮助教师整合信息技术应用课例资源,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3.通过培训加快学校信息化发展进程,促进学校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注重以培促用,用研结合,提高学校教学有效性及学生学习效率,形成常态研修机制,打造示范学校。

(二)具体目标
1.多媒体教学环境
    A1 (学情分析)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教师运用中教云智、云校家、微信等软件设施,通过智能测评系统实现数字化作业或预习预设的问题自动数据分析与反馈,为教师提供及时准确立体的数据信息,为教师备课做准备。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和评价

教师运用云校家、中教云智、好慕课、课件网、101 教育PPT,教学助手、希沃中的资源等,获取有效优质资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利用教学助手授课环节随机挑人、小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有效融入课堂中。
A3 (教学设计)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教师能够在演示文稿技术支持下,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计与制作演示文稿,插入图片、文字、动画效果、音频、视频、微课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富有灵动性。
A5 (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教师通过慕课、中教云智,教学助手的精品资源等获取视频、动画,微课,图片等教学素材,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有效应用数字优质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6 (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教师运用教学助手、希沃白板5等技术手段,以及教学助手中的课前导学单,为学生的新知学习打好基础,并利用各种模板(例如:知识树、转盘、翻牌,课堂活动等)设计使学生主动参与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知过程,体验学习的兴趣,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结合资源与工具的使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营造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重、难点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成果。
2.混合学习环境

B1技术支持的检测与练习。

教师使用智慧课堂优学派APP、实时推送微课、精品试题,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性,及时获取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数据,教师进而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从而落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

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教师通过超级录屏、喀秋莎、微课慕课等技术工具支持下,制作或下载微课,让学生学在课外,习在课内,利用翻转课堂落实三学模式,课前导学,课中探学,课后助学,教师根据学生课前任务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运用教学机智,激发学生探究性创造思维的能力。

B3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通过制定有效的探究活动方案,适当转变观念,互换角色,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法予以支持,予以引导,制定探究型学习单,使探究越来越广泛。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查阅资料)得到第二手的资料,通过对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进一步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B5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以小组活动作为基本的活动方式,以生生互动为主旨进而开发学生的自身资源,让位学生都动起来,让学生帮助学生,学生带动学生,学生促进学生,以达到互相合作、共同进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互补性。

B7 家校交流与合作。

家校合作即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的一种教育形式,通过家校合作,孩子受到来自学校、家庭两方面的教育,这两方面的教育是相辅相成、各显特色,其终极目的都是为了促使孩子更好地成长。家校合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校教育环境的优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可以通过微信、QQ等工具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在家的情况,也可通过开家长会、进行有效家访、开办家长学校、设立家长开放日等来开展家校合作,提高学校的育人水平。

3.智慧学习环境

C1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可以围绕自然、社会与自身生活设置问题情境,有利于找到学科间的交叉点,实现跨学科内容的整合,有利于驱动问题的生成。如:跟着节气去探究-冬至活动中,深入挖掘各学科中与冬至相关的知识点,把它们进行有效融合,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查阅冬至节气的来历,品读有关冬至的诗词歌赋,借助零度以下的气温认识数学里生活中的负数,此次活动教师从语文、数学、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出发,探索冬至的由来,学习有趣的冬至文化。教师应拓展知识边界,创造更多可能性,完成基于生活环境下的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把语数英与音体美、科学、道法学科有效结合,实现知识的整合,使学生全面发展。

C3 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能够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融合,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从多个视角厘清和界定问题,及时交流和呈现问题解决的方法、过程和结果,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和创新能力。
C5 
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
     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有效融合,利用智慧课堂优学派、中教云智里的三学模式,通过终端向学生推送习题试卷,从学生的提交反馈自主分析数据,对学生知识薄弱项进行个别化指导和专项复习,有效实现转差工作。

五、研修步骤及内容

(一)动员引领、

1.召开全校校本研修动员大会。

2.引领培训。

3.研磨教研组、备课组研修计划,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二)边学边用

1.线上课程学习。

教师按照个人学习计划中选定的能力点,围绕“三究四学”,(三究:个体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探究、启发引导探究。四学:导学、自学、互学、评学。)

2.线下讨论实践。

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进行“三讨论”、“三实践”。

第一轮讨论: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特点,讨论用于课堂呈现的信息技术工具。

第一轮实践:结合讨论结果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轮讨论;根据自主选学内容,围绕校本研修主题开展讨论,各项信息技术工具在学科中如何应用完成教学设计。

第二轮实践:根据说课研课的建议,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

第三轮讨论: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开展说课、研课活动。

第三轮实践:课堂教学组织与实以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组内交流,提炼经验做法,通过对比提取他人经验做法,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三)成果展示

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组内讨论推荐1至2位优秀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其他教师参加观课议课活动。

(四)提交成果

围绕选定的能力点,提交相应能力点对应的成果,将成果运用结果迁移到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该技术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哪些问题,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加强组织保障

1、领导组织保障

组建由校长领衔,主管校长、主任、学科骨干、信息技术教师等4-5人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明确校长为此项工作第一责任人,带领管理团队准确评估学校信息化教学现状。
    2、教师培训保障

重视教师培训以“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应用为重点,将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作为教师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组建信息技术研究组、培训组,组织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和骨干教师深入研究智慧校园设备的使用和智慧应用。使全体教师在思想、理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方面有较大的提升。

3、强化应用保障

强化应用实效深入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教育教学活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尝试信息技术与音乐、美术、科学课程的整合,促使广大教师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激发教师教学创新的热情,使多媒体教学常态化。

4、经费投入保障

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优化学校信息化硬件设施,为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5、制度建设保障

完善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培训学习制度、岗位责任制。建立学校信息化工作目标责任制,分工协作,明确职责,将教育信息化应用纳入教师的月度、学期、年度工作考核。逐步完善各项信息化管理制度及管理办法,用制度保障学校信息化工作规范有序的运转。

 

 

 

        青铜峡市第五小学

                                                              2023年3月24日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小坝利民街北嘉宝路西侧     联系邮箱:qtxdw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