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实验小学

教师园地教师文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八大变化(五)

发布时间:2023-04-21 19:04 栏目:教师文章 发布单位:固原市实验小学 点击量:6061 【公开】


一、课程目标的价值定位


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的和意图,是对学生学习及发展结果的期待,是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活动设计、学业质量评价的基本方向和依据。


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时期,课程改革的核心和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同时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其课程总体目标定位为:“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实验稿课标”首次将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此次课程目标的设定从注重知识单向传授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转变,向具有创新精神、完整人格、终身学习和良好素养转变。

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1版课标”的课程总目标为:“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2011版课标”在“实验稿课标”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修订,在“双基”和“两能”的基础上正式确定了“四基”和“四能”。


2022年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完善了培养目标,提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可见,核心素养导向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表达,它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形象进行了具体的刻画。此次修订,各课程标准都强调以核心素养为主轴,强化课程育人导向,形成清晰、有序、可评的课程目标。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


二、课程目标修订的具体变化


与“2011版课标”对比,本次课程标准修订之后主要在结构体例、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附录等八个方面存在较大变化(有关课标修订变化的总体分析见徐斌《数学新课标“新”在何处 》一文,载《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年第5期)。


新课标中“课程目标”包含以下三个方面:核心素养内涵、总目标、学段目标。与使用了十多年的“2011版课标”相比,全新增加了“核心素养内涵”,把核心素养写入新课标是本次课标修订的最大亮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八大变化(四)》已专文阐述核心素养的内涵、构成与表现))。此次课标修订,力求使课程目标自觉体现本课程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贡献,结合本课程的性质、理念及课程的基本内容,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对课程总目标及学段目标进行表述。在课程目标中关于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具体有哪些继承、发展与创新?对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哪些启示?笔者以小学数学教育一线教师的视角,通过深入学习和仔细比对,发现有以下变化,供广大一线教师参考。


(一)丰富了“总目标”的要求 


新课标将总目标确定为: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简称“三会”)。学生能:


(1)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会”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终极目标


新课标关于总目标最重要的变化是新增了“三会”总要求,删除了“实验稿课标”和“2011版课标”中沿用了20年的“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表述。新课标提出,要通过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11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具有高度的整体性、一致性和发展性的特征。从素养的角度,关注的是一个人学习数学之后,即便这个人未来从事的工作与数学无关,也应当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数学眼光指的是数学抽象、直观想象,代表数学的一般性;数学思维指的是逻辑推理、数学运算,代表数学的严谨性;数学语言指的是数学模型、数据分析,代表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三会’就是我们对学生在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习惯培养上的终极目标。”(史宁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与核心素养》,“中国数学会数学教育分会首届学术年会”报告,2022年4月28日)


会用数学的语言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眼光会用数学的思维表达现实世界观察现实世界“四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肥沃土壤


新课标在“三会”核心素养的导向下,继续强调了“四基”和“四能”目标。数学“四基”是对数学“双基”的继承和发展,自“2011版课标”发布以来,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2013年6月召开的“未来十年中国数学教育展望”和2014年5月召开的“首届华人数学教育会议”都安排了数学“四基”的讨论题。新课标对“四基”没有做任何改动,说明数学“四基”依旧是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重点。根据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四基”中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技能是作为每个学段的数学核心知识,学生是必须掌握的,而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则是数学核心能力的外显表现。数学核心素养依赖于数学知识和技能,又高于数学知识和技能,是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凝练和超越。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以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为基础,通过数学基本思想的感悟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在数学学习和思考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基本活动经验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技能“四能”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载体


新课标继承了原先对“四能”的表述,增加了:“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情境问题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甚至一度成为讨论的热点,也一度陷入“过度情境”的误区。“情境学习强调两条学习理论:第一,在知识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呈现知识,把学与用结合起来,让学习者像专家、‘师傅’一样进行思考和实践;第二,通过社会性互动和协作来进行学习。”(J·莱夫,《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华东师范大学,1991年版)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个体参与真实情境与实践,与他人及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由此可见,“真实情境”是学习发生、发展的原生境脉。“四能”不仅是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载体,还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终身发展关键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基本依托。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都能投射到“四能”当中,通过“四能”来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数学“四能”的落实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情境,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同时要通过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有效落实“四能”目标。


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课程育人价值体现的关键指标


著名教育家李秉德先生指出:“由于情感、动机、兴趣、意志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十分复杂,怎样明确表述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是,这些因素作为教学的一般目标又非常重要,要想真正提高教学的时效,就不能忽视这方面的目标。”(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新课标增加了“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欣赏数学美”,把“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修改为“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科学家座谈会时指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美”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数学学科的重要性的判断,进而驱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新课标在目标中要求学生“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正如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所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真理寻求者,在你的一生中至少应该有一个时期,要对一些事物都尽量怀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品格就是要敢于质疑和勇于探索。

(二)更改了学段目标设置和阐述方式


本次修订比较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将“2011版课标”中关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学习时间三个学段的划分调整为四个学段:




根据“六三”学制四个学段学生发展的特征,描述总目标在各学段的表现,将核心素养的表现体现在每个学段的具体目标之中。(各学段具体目标略)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特别加强了学段衔接,对“幼小衔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入学适应期,利用生活经验和幼儿园相关活动经验,通过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活动方式学习简单的数学内容。”这也体现了新课标“前言”中所指出的课标修订主要变化之“加强了学段衔接”要求,需要我们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40202000065号
技术运营支持:张步生客服热线 : 17899541117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固原直属原州区新区学院路125号     联系电话:17899541117     联系邮箱:390793490@qq.com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64220007382983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