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市第二小学

德育工作和雅劳动

二十四节气教学设计(青铜峡市第二小学 时蕊)

发布时间:2023-07-05 10:07 分类:和雅劳动 发布单位:青铜峡市第二小学 点击量:417 【公开】

二十四节气清明与劳动的关系

青铜峡市第二小学  时蕊

教学目标:

1.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依据

2.掌握二十四节气——清明的含义和农业意义

教学重点

二十四节气——清明的名称和农业意义。

教学难点:

二十四节气——清明的含义和农业意义。

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法、自主学习法、交流展示法、评价法、拓展延伸法

教学环节和内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激趣导入,活跃气氛。  

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人们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动植物生长规律,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每等份冠以专有名称,代表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名称,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它们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交流分享喜欢的节气)

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一个节气与我国传统节日相重合,那就是清明。 

二、走进清明,感受传统 

(一)初步感知清明。 

1.清明节气介绍: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2.清明的历史渊源

3.清明前后的气候变化: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自然界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我国南方地区这时节已气候清爽温暖、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在北方地区也开始断雪,渐渐进入阳光明媚的春天;北方地区这时节气温回升很快,降水稀少,干燥多风,是一年中沙尘天气多的时段。

(二)清明期间的农事活动(视频感受)

三、合作探究、了解习俗

引入: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传统习俗: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风俗传统。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传统习俗: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传统习俗: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1. 小组合作制作风筝

  2. 交流展示

传统习俗四:制作蒿饼

图片展示蒿饼制作过程

传统习俗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

积累有关清明的文学作品

1.农业谚语

2.诗词创作

清明期间的起居养生

关于清明养生,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得非常清楚: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为了适应春天阳气生发的规律,人们应当晚睡一点、早起一些,舒缓形体,以使神志随着春气而舒畅怡然,这是养生的自然法则,违背了就会伤肝。

六、总结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根据天地运行以及气候变化规律所独创的一种灿烂的农耕文化。

希望同学们积累相关知识,了解节气与劳动密不可分的关系。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青铜峡市第二小学     联系邮箱:qtx2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