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市第二小学

和雅二小

区级立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与研究》开 题 报 告

发布时间:2018-10-26 15:02 分类:和雅二小 发布单位:青铜峡市第二小学 点击量:15040 【公开】

 

 

 

    宁夏第五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

 

   

 

 

 

课题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

中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负责:                                                      

负责人所在单位:    青铜峡市第二小学                          

课题类:     德育与心理健康类                       

课题级:                                   

填表日:      2018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与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趋势分析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国家倡导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是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传承、转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2、学校实际需要。学校积极寻找“立德树人”教育载体,在20173月,学校提出了“和雅”文化教育理念,旨在提升师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人格修养等方面的建设水平。目前正在寻找“立德树人”教育载体,进一步明确学校的文化理念方向,营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学校开展了“诵读中华好经典,争做和雅二小人”的主题活动,开发了和雅文化校本教材,组织了“和雅少年”、“和雅家庭”的评选表彰活动。具备一定研究基础,但理论的提炼总结,系列活动的内涵深化还明显不足。计划把这项德育实践工作与德育课题研究相结合,通过不断地研究与实践,寻求适合本校、本地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继续深化开展“诵读中华好经典,争做和雅二小人”的主题活动;开发“和雅文化”校本教材;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德育教育有效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寻求适合本校、本地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研究现状:

 2014年,教育部年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推进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目前,国内的许多小学、中学甚至是大学都在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德育教育之间的结合点,力求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加强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亲情教育、以及理想信念的教育等等。

如:福建省厦门市何厝小学进行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如“闽南童谣”、“茶文化”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中雄也发表了《对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认识与思考》,论述了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功能。本人曾在青铜峡市汉坝小学任职期间开展的“日行一善”活动,获得了教育部表彰的全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优秀案例。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经验传承。青铜峡市第二小学2017年开展“和雅”文化创建,有理念基础,但缺乏系列内容的规划设计。计划通过课题的开展,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校教育有效融合的途径和方法。

2、国外研究现状:

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国家的日益昌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大格局中,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和青睐。外国人热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并以此来了解中国。但是具体在学校教育中传承创新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四)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 紧跟新时代,新要求。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途径,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是当前教育的主要任务。

2、 本地区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还明显不足,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待完善。通过学校系统研究寻找适合本地区的途径方法,覆盖面大,对学校发展及周边引领具有较大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2、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总和。

传统文化:由历史沿袭而来的风俗、道德、思想、艺术、制度、生活方式等一切物质和精神文化现象的有机复合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进校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文化遗产层面看,包括有重要传承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规范文化层面看,包括传统节日习俗、中华传统美德等;从认知文化层面看,包括汉字汉语、古代文学、书画艺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精髓、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中华民族精神等。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适合小学生接受的内容和形式,寻找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培育理想人格,增进文化自信。寻找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的德育新方法。塑造“儒雅教师”,培养“和雅少年”。

2.通过研究,寻找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方法策略。实现“蕴雅课堂”,打造“高雅”校园。

3.通过研究,寻找地方本土文化在学校的传承和创新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适合小学生的内容,研究开发使用校本德育课程。

2..以和雅文化建设为依托,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德育教育有效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3. 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校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新方法。

4. 探索传统民俗文化、地方戏曲、传统体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5、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传统文化有效融合的方法。

五、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中华传统传统文化中适合小学生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行动研究法:通过边行动边研究边完善,通过一系列课堂教学、主题教育活动寻求学校教育与弘扬民族文化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六:课题研究分工

本课题组共有8人,主持人:丁琦,成员:施艳玲  董艺  李彦男 马金萍  杨华  刘学荣  魏蕤苹  张军  韩佳乐

丁琦:参与课题的实践研究,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撰写开题立项申请书、开题报告、课题实施方案、每半年的工作总结报告、课题研究的中期报告、结题报告。

施艳玲:参与课题的实践研究,负责国学经典诵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方法途径”的研究。整理课题组成员撰写的经验总结。

 艺:参与课题的实践研究,负责“传统节日中文化渗透”、“学生和雅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研究。整理课题组成员德育教育案例。

李彦男:参与课题的实践研究,负责“语文课堂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合”的研究;整理课题组成员撰写的论文和教学故事。

马金苹:参与课题的实践研究,负责挖掘“学生习惯培养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合”的研究;整理课题组成员撰写的教学设计反思等。

魏蕤苹:参与课题的实践研究,负责掘“地方乡土艺术秦腔进校园的方法”的研究;整理秦腔进校园的相关资料。

军:参与课题的实践研究,负责挖掘“传统体育进校园的方法”;整理传统体育进校园的相关资料。

华:参与课题的实践研究,负责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负责优秀传统文化网络空间的建设工作。  

薇: 参与课题的实践研究,负责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与音乐教学的有效融合”;负责音乐艺术教学资料整理工作。  

刘学荣  参与课题的实践研究,负责挖掘“课堂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策略”;负责课堂教学整理课题组成员课堂教学案例反思等。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自2018年开始至2020年初止,历时二年,工作进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时间20187-20207月。

1、准备阶段(20184-----20186月)

1)选题,查找收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

2)组织研讨,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与研究》方案;

3)课题组核心成员确定研究子课题,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方案;

4)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夯实理论基础,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方法,思考符合本校实际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5)发放调查问卷,分析教师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程度,了解在课堂中、活动中开展传统教育的现状。

2、实施初级阶段( 20187-----20191月)

1)研究挖掘课堂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组织相关研讨课,寻找课堂教学和传统文化渗透的共性规律;

2)开展“诵读中华好经典,争做和雅二小人”主题活动,精心筛选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经典篇目,做好校本教材开发的准备工作;

3)开展地方本土戏曲进校园活动。研讨戏曲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4)以“和雅”文化为切入点,探讨运用传统文化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找准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结合点;

5)组织课题核心组成员到区内外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好的学校观摩培训,学习借鉴。

6)专家指导。依据研究情况分三至四次进行跟进培训指导。

3、实施中级阶段(20192---20197月)

1)分年级组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为主题的交流活动,总结个人、年级组研究经验成果;

2)研究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教材,组织校内推广;

3)研究家校联合,共同传承文化的有效途径。组织亲子阅读活动,小手拉大手,共同读经典,评选和雅家庭。

4)完成课题中期总结报告,争取组织举办在全市范围内的中期成果推介会;

4.实施后期阶段( 20198----20201月)

1)教师个人和子课题组反思、运用典型案例总结经验。

3)组织经典诵读报告会。

4,将课题组核心成员的经典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故事汇编成集。

5、研究结题阶段(20202---20207月)

1)结题工作的准备和资料整理;

2)反思研究过程,准备申请结题;

3)分年级组自我评价,整理研究成果;

4)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工作。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课题通过研究预期的成果有:

(一)隐性成果

1.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人格修养有效提升。二小学生人人都成为“和雅少年”。

2、打造一支“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师队伍。教师教育教学、教科研能力等都有所提高。塑造“儒雅教师”。

3、形成学校鲜明的“和雅文化”德育工作特色,强化学校品牌建设,学校声誉逐年提高。打造“高雅”校园。

4、总结提炼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方法。

(二)显性成果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与研究”阶段性总结3份;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1份;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与研究”论文集1本;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与研究”案例集1本;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与研究”反思集1本;

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与研究”校本教材数本;

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与研究”课堂教学实录(光盘数张);

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与研究”全市推介会1

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与研究”活动掠影集1

九、课题主要参考资料

[1]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2]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3]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青铜峡市第二小学     联系邮箱:qtx2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