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市铝业学校

教学科研课题研讨

合理运用多媒体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发布时间:2020-12-21 15:40 栏目:课题研讨 发布单位:青铜峡市铝业学校 点击量:4263 【公开】

多媒体手段引进语文教学课堂,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有着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且直观表现等优点,在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学语文课堂也会因多媒体的运用而更精彩。

一、多媒体运用能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关键。而对于中学生这个特定的年龄阶段,点拨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传统教学主要是教师将自知的知识,经验、技能,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支粉笔、一张嘴,传授给学生。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年复一年,形式照旧,枯燥单一,学生往往会产生厌倦的情绪。多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教学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再加上教师精彩语言的点拨,便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如:我在教学《罗布泊,消失的仙湖》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减少枯燥的讲解,我为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其中有两组图片:一组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组是大漠沙若浪,寂寞无人家。一边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边是戈壁滩,狂风卷,鸟不拉屎马不前。让学生在对比中震憾,这天壤之别的两处景,竟是同一地方——那就是神秘的罗布泊。老师适时点拨:记忆中的罗布泊曾今是一个生命的绿洲,曾经是令人惊叹的仙湖!记忆是美好的,回忆罗布泊的感受也是美好的,可现实中的罗布泊呢?利用这些图片唤起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快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一篇枯燥的说明文因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学的不亦乐乎。

二、多媒体运用能营造良好氛围。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文本所描写的自然景物美,调动学生去想象,去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之中。以“四季”为例,朱自清笔下的“春”清新温柔;李汉荣笔下的“夏”抒情浪漫;何其芳笔下的“秋”风光美好;老舍笔下的“冬”清亮灵气。在作者的笔下,自然界中的一切仿佛都有了生命,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可爱。还有那奔腾不息的大江,烟波浩渺的大海,绚丽的湖光山色,潺潺的小溪。那些辽阔草原、迷蒙烟雨、小桥流水,无一不向人们展示出一幕幕美景。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情景,通过范文美读、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手段营造出一种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尽可能使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之中,去细心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美感,并且让这此美感逐渐在学生的心灵中沉淀下来,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也就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生。

三、多媒体运用能扩大信息容量。

近年来,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收新鲜资料,扩大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在这一方面,传统的语文教学难于与多媒体语文教学相媲美。在有限的时间里,传统的语文教学不可能陈列、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所有知识点,只是根据课文教学有选择,有目的地侧重录用一些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信息资源的最大化,使学生的视野只能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受到了限制,其语言思维能力就不能很开阔。而多媒体教学则能成功地解决这个难题。

最明显的是,多媒体的运用,能使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呈现出广阔而多维的空间。拓宽了语文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接触更为丰富多彩的知识,让学生的视野多姿多彩,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例如,我在上综合性学习课《感受自然》时,为了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清新美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我就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组大自然的画面,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大自然的美,并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还有我在上《寻觅春天的足迹》综合性学习课时,运用多媒体将古今中外写春的诗词名句、歌曲、绘画、美文等展示给学生,既能营造课堂的文化氛围,拓展学生的信息空间,使学生积累大量的知识,又能引导学生感悟春的意蕴,让学生更加热爱春天,激励学生积极进取,焕发青春活力。又如在《戏曲大舞台》这一综合性学习中,我首先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们欣赏了梅兰芳的京剧表演《贵妃醉酒》、常香玉的豫剧唱段《花木兰》、严凤英的黄梅戏演唱《天仙配》、徐玉兰、王文娟的越剧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让同学们耳濡目染各位大师的精彩演唱,为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初步鉴赏中国优秀戏曲、培养他们高雅的艺术情趣奠定了基础。因为有了多媒体的辅助,综合性学习在两节课内完成任务,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无论是从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还是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接触更为丰富多彩的知识,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因此,在综合性学习课中,充分合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既能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意义和乐趣,又使我们的综合性学习课堂多姿多彩,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四、多媒体运用能突出教学重点。

中学课本中有大量的古代文学,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一部分,深刻而生动地体现了华夏文化的基本精神,其中古诗词无疑是中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学习古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古诗词教学中,有些课文中的字、词、句,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都不是很到位的,尤其那些离学生生活较远的人、物、事等,但运用多媒体,拉近了文本与学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更直观更具体地看到眼前栩栩如生的画面,听了声情并茂录音,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更好地理解课文的重点。一节课上得好坏,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有无突出教学重点。而古诗词教学中有些教学重点,因时代的差异和学生知识结构的有限,若仅借助于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乏味的文字分析是不会很有效果的,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教学,把学生不易观察、不易理解到的事物用模拟的方式,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就会使教学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如,在上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词时,词的内容理解是重点,在指导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在屏幕上呈现原文,并在原文的下面注上解说词,说明这是一首著名的咏月词。苏轼作这首词时,正在受排挤,被贬谪到地方做官,因而,词中寄托了他想超脱现实的愿望。同时,他和他弟弟又分别多年,因此,又在盼望和弟弟团聚。但月圆人不圆,这是现实的矛盾。苏轼思想旷达,他对着长月皓空,自我安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一轮晶莹皎洁的圆月便寄托了词人的理想和思亲的深情。多媒体出示原文,配上解说词,学生对词的创作背景和复杂感情有了初步的了解,再配上王菲的《明月几时有》,把课推向了高潮,教学重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五、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要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辅助形式,虽然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诸多方便和好处,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很多新鲜的血液,但是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师注意以下的问题:

1、不要过分夸大多媒体的作用。众所周知多媒体它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能让它替代教师的应有的创造性工作,我们更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法中的合理有效的东西。同时还要注意多媒体与主媒体的关系:课件是多媒体,课本是主媒体,课件的根据是课文,我们必须以大纲为主,以课文为主。如果老师在运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时,一会儿放录象,一会儿听录音,一会儿又用计算机控制显示画面,虽然各种手段都尽可能地用上了,然而这节语文课却走了样。一味地依赖这种电教手段,有时一节课基本上是教师在摆弄多媒体课件,学生眼睛始终盯着屏幕,这是由过去教师讲的传统的单调走向新的现代化的单调,这样就失去了多媒体这种手段的本质意义了。多媒体做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能代替一切,更不能滥用。

2、不能用多媒体平台代替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多媒体无法替代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是多媒体无法做到的,因而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时候,千万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而忽视了自身的作用。不能用人机对话替代师生对话。
       3
、多媒体的使用要根据课文的需要灵活运用。 一篇文章,一节课,什么时候使用多媒体要根据课文的需要来定,不能每一节课都依赖多媒体。需要通过多媒体来导入课文的时候,就要用在课文的前面;只是对课文的某个环节进行解释的时候,就要用在课中;如果是就课文内容的延伸,那就必须用在课后。当然,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对于课文的把握要相当准确,同时对于多媒体的操作又能做到得心应手。
      4
、为用而用,典型的“拿来主义”。要制作一个内容丰富、画面优美的课件需耗时很多,我们不能为了节约时间,就直接去网上下载,下载后直接拿去上课。这样虽然效率很高,但是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地区差异、忽视了教师的个性差异,教学效果肯定也不理想。

综上所述,多媒体是提高教学效率的简便快捷的工具,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要求我们使用好多媒体,我们既不能做只会按动鼠标的机器,又不能再做那种脱离时代、脱离学生生活,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教学的教书匠。要在教学实践中多学习,多探索,多思考,扬长避短,想方设法使多媒体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教师省心爱教、学生开心乐学的天堂,让语文课堂因多媒体的合理运用更精彩。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青铝集团驻地     联系邮箱:4690262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