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市铝业学校

教师园地教师风采

高中语文文言文古诗文背诵72篇

发布时间:2018-07-11 14:53 栏目:教师风采 发布单位:青铜峡市铝业学校 点击量:24712 【公开】

高中语文文言文古诗文背诵72

 

<<论语>>十二章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2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3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4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5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说:“学习好像追赶什么一样,就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失掉它.
6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7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8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9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又记得住的人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的思想把它们贯彻始终的.
10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11
陈亢问于伯鱼曰:“自亦有异文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12
子曰:“小人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可以用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论语>>名言名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亦仁!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4.子谓:"尽美矣,又尽善也."谓:"尽美矣,未尽善也."

15.朝闻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3.德不孤,必有邻.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6.子不语:怪,力,乱,神.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4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6.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4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3.食不语,寝不言.

54.寝不尸,居不容.

5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56.未知生,焉知死?

57.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58.过犹不及.

5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6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1."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方法)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人处世)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道德修养)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为人处世)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人处世)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方法)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学习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态度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为人处世)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态度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哲理)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道德修养)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学习方法)
《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编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并由子夏全文加以润色。故汉儒曰:论语章句出于子夏。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道德修养
【方法】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
默而识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修养】
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习方法: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
1.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修身做人: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2.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言文  32

       (一)必修  10

一.《论语》  孔子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①?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篇第三则)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奏乐有什么用?”
如礼何:“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

2.语出《论语。里仁第四》: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是孔子一句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很文艺的格言名句。

孔子这样说,目的在于强调“道”对于人生的重要性。或许,孔子还有“闻道”很难的意思。道家追求得道,得道即是羽化,升天,成仙,进入无生无死、无情无欲的境界;儒家只管生前,不讲死后的事情,因此,有这种死亦无憾的说法。其实,道家、儒家,讲的都是人生的圆满完满之境。

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说:“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
【出处】:
《论语·里仁》[1]
【注释】:见:动词,看见
贤: 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齐:向······看齐,与······平等。
“焉”:代词,意为“他
【近义词】:
力争上游取法乎上、见德思齐
【反义词】:不思进取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追求进步
相近意思的一句话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论语·里仁》。孔子说:“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意思是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注释】:见:动词,看见

贤: 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齐:向······看齐,与······平等。

焉”:代词,意为“他

【近义词】:力争上游取法乎上见德思齐

【反义词】:不思进取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追求进步

相近意思的一句话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注解】
质胜文则野:质,朴,质朴。文,文采,文饰。野,鄙野。 史: 本指宗庙之祝史,或在官府之掌文书者,这些人往往显得虚伪正经,故史意指虚浮,虚伪。彬彬:这里指文和质均匀配合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 能成为 君子。”
孔子在这则语录里提出了“文质彬彬”的说法,这为后人普遍接受,文采和质朴恰当配合是后来文论家们对诗文写作的要求。

6.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第八》)“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弘毅”:“弘”是弘大之意,“毅”是坚毅之意。“弘毅”指的是弘大的志向、坚忍的品质、态度,这是完成学业必须具有的精神状态。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弘大的志向、坚毅的品质。

不可以不”就是不能不的意思,在这里起强调作用。

泰伯篇介绍:本篇共计2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015年7月24日,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开幕,习近平主席发来贺信,他向全国各族各界青年和青年学生、向广大海外中华青年说道: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

7.譬如为山 出自《论语·子罕》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譬如堆山,还差一筐,没堆成就停了,功亏一篑是自己造成的;譬如填坑,只倒一筐,继续填下去,坚持不懈是自己决定的。
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第九》)  
【语译】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研析】   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
《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进而达到成为圣人的目标。   孔子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重要的有三点,缺一不可。
9.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呼  《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他的老师孔子)说:“有什么话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就回答)说:“那就应该是“宽恕”了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忠恕之道”可以说是
孔子的发明,对后代影响很大。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己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宽厚待人,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从而也得到他人的尊重与信任。
10.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说:“学生们为何不学习《诗经》呢?《诗经》可以兴发情感,可以懂得博观天地,可以懂得和别人相处,可以懂得讽刺的方法。近处讲可以懂得怎样侍奉父母,远处讲可以懂得如何事奉君主,而且还能多认识草木鸟兽的名称。(1)兴:激发感情的意思.一说是诗的比兴.
(2)观: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与人间万象.
(3)群:合群.
(4)怨:讽谏上级,怨而不怒
(5)迩(ěr):近.

1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出自《论语·学而》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
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就:靠近、看齐。

  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正:匡正、端正。

1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论语·颜渊》
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
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
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
事:从事,照着去做。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
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历代学者都认为,这是孔门传授的“切要之言”,是一种紧要的、切实的修养方法

二.劝学(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  荀子

高中课本上是节选,以下: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
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全文:

  1.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4.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6.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7.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拼音版《苟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
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 hong)绳,輮(r ou)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gao)暴(pu),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l i)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can)省(xTng)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yu)之所学也;吾尝跛(qi)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i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k u T)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ji)一跃,不能十步;驽(nu)马十驾,功在不舍。锲(q ie)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ou)。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蟹六跪(g ui)而二螯(ao),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作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嫩芦苇的花穗上,风一吹苇穗折断,鸟窝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芦苇上面。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肉腐了生蛆,鱼枯死了生虫,懈怠疏忽忘记了做人准则就会招祸。太坚硬物体易断裂,太柔弱了又易被束缚,与人不善会惹来怨恨,干柴易燃,低洼易湿,草木丛生,野兽成群,万物皆以类聚。所以靶子设置好了就会射来弓箭,树长成了森林就会引来斧头砍伐,树林繁茂荫凉众鸟就会来投宿,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虫,所以言语可能招祸,行为可能受辱,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

三.屈原列传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译文: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赞同,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它对远古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称述的事物也是透散着芬芳的,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四.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望国一作:思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注释

  [0]长(zhǎng):生长,长成。

  [1]固:使……稳固。

  [2]远:形容词用作动词,使……流得远。

  [3]浚(jùn):疏通,深挖。

  [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据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域中,天地间。语出《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6]以:用,行。

  [7]凡百:所有的。

  [8]景:重大。

  [9]克:能够。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但,则。

  [10]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殷:深。

  [11]傲物:看不起别人。物: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

  [12]吴越:吴国和越国,春秋时两个敌对的诸侯国。 

  [13]行路:路人,陌生人。

  [14]董:督责,监督。

  [15]振:通”,威吓。

  [16]作:建造,兴建。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情。

  [17]谦冲:谦虚。冲:虚。自牧:自我约束。牧:养。这里引用了《易经》卑以自牧的意思。

  [18]下:居于……之下。

  [19]盘游:娱乐游逸,指从事打猎。

  [20]三驱:出自《易经》王以三驱,有两说:一说狩猎时让开一面,三面驱赶,以示好生之德;一说一年以三次田猎为度。

  [21]敬:慎。

  [22]黜:排斥。

  [23]扩大九德的修养。宏:使……光大。兹:此。九德,即指九种美好品德,出自《尚书·臯陶谟》:宽而栗(庄严),柔而立(能立事),愿(良善)而恭,乱(有智力的才能)而敬,扰(和顺)而毅,直(正直)而温,简(简易、宽大)而廉,刚而塞(充实),彊而义。

  [24]简:同,选拔。

  [25]信者:诚信的人。

  [26]百司:百官。

  【27】劳神苦思:劳苦,使动用法,使……劳累,使……辛苦。

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高,一定要使它的根稳固;想要使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树根不稳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将会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永无休止的美善,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没有不处在深切的忧虑之中而治道显著,功德圆满之后德行就开始衰微了,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竭尽诚心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情感而看不起别人。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他们,(人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慈,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有多大,可怕的是民众(的力量);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这是可以忽视的吗?如果看见能引起(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害怕会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喜爱狩猎,就想到用三面捕杀,留一面给它们逃生(不要赶尽杀绝),以此为限度;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畏惧说坏话的人,就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奸恶小人;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错误地奖赏;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愤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扩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们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们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传播他们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们的忠诚;文臣武将一起任用,君王大臣之间没有什么事情(烦心),可以尽享游玩的快乐,可以颐养像松、乔两位神仙的长寿。(皇上)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不必多说,老百姓就可以被感化,为什么要自己劳神费思,代臣下管理职事,使自己的耳目劳损,使无为而治的方针毁坏呢?

五.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注释
  [1]学者:求学的人。 
  [2]道:指儒家孔子、孟轲的哲学、政治等原理、原则。可以参看本书上面所选韩愈《原道》。 
  [3]受:通。传授。 
  [4]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可以参看本书下面所选韩愈《进学解》中所述作者治学内容。 
  [5]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语本《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孔子承认有生而知之的人,但认为自己并非这样。韩愈则进一步明确没有生而知之的人。 
  [6]其为惑也:他所存在的疑惑。 
  [7]闻道:语本《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闻,听见,引伸为懂得。道:这里作动词用,学习、从师的意思。 
  [8]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师之,即以之为师。 
  [9]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的生年是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庸,岂,哪。知,了解,知道。 
  [10]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知识、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意思是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自己的老师。 
  [11]师道:以师为道。即学道。道,这里有风尚的意思。 
  [12]出人:超出(一般)人。 
  [13]众人:普通人。 
  [14]耻学于师: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1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益,更加,越发。 
  [16]惑矣:(真)糊涂啊! 
  [17]彼童子之师:那些教小孩子的(启蒙)老师。 
  [18]句读(dòu逗):也叫句逗。古代称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句号为圈,逗号为点。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逗的教学。读,通 
  [19]或师焉,或不(fǒu)焉:有的(指句读之不知这样的小事)请教老师,有的(指惑之不解这样的大事)却不问老师。。此句翻译时应注意交错翻译,详见下文翻译。 
  [20]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句读之不知)倒要学习,大的方面(惑之不解)却放弃了。 
  [21]巫医:古代用祝祷、占卜等迷信方法或兼用药物医治疾病为业的人,连称为巫医。《逸周书·大聚》有关于巫医的记载。《论语·季氏》: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视为一种低下的职业。 
  [22]百工:泛指手工业者。 
  [23]相若:相象,差不多的意思。 
  [24]位卑则足羞:()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 
  [25]谀():阿谀、奉承。 
  [26]复:恢复。 
  [27]君子:古代君子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地位高的人,一是指品德高的人。这里用前一种意思,相当于士大夫。 
  [28]不齿:不屑与之同列,即看不起。或作鄙之 
  [29]其可怪也欤:难道值得奇怪吗?其,语气词,起加强反问语气作用。 
  [30]圣人无常师:《论语·子张》: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夫子,老师,指孔子。子贡说他何处不学,又为什么要有一定的老师呢! 
  [31郯(tán)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郯城一带)的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少皞(hào浩)氏(传说中古代帝王)时代的官职名称。 
  [32]苌(cháng)弘:东周敬王时候的大夫,孔子曾向他请教古乐。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名襄,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师,乐师。 
  [33]老聃(dān丹):即老子,春秋时楚国人,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向他请教礼仪。 
  [34]三人行句:语本《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5]不必:不一定。 
  [36]术业有专攻:学问和技艺上(各)自有(各的)专门研究。攻:学习、研究。 
  [37]李氏子蟠:李蟠(pán盘),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进士。 
  [38]六艺经传(zhuàn):六艺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经:两汉及其以前的散文。传:注解经典的著作。 
  [39]不拘于时:不被时俗所限制。时,时俗,指当时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于,被 
  [40]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许 
  [41]贻:赠送 
  [42不齿:不屑与之同列,表示鄙视。齿,原指年龄,也引伸为排列。幼马每年生一齿,故以齿计马岁数,也以指人的年龄。古人常依年龄长少相互排列次序。本句反映封建阶级的传统偏见。

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传授,讲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表否定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通",阅读中的断句

一词多义
  【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作专门技艺人讲) 
吾师道也:(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则耻师:(动词拜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之】 
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 
郯子之徒:(指示代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些那些 
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句读之不知:(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其】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指示代词,那些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 
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 
  【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道】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余嘉其能行古道:(名词,道路、途径) 
  【乎】 
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 
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 
  【于】 
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 
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词类活用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2.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3.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 
6.则耻师焉: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7.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8.吾未见其明也: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 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用来……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并且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4.无贵无贱------古:不论;不分今:没有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风气今:道理 
6.句读之不知------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òu 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 
7.小学而大遗---小学----古:小的方面今:泛指低等教育场所 
8.圣人无常师------古:永久的;固定的今:平常的 
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 
10.年十七,好古文---古文---古:秦汉的散文今:·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11.今之众人---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大多数人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六.阿房宫赋   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chù)不知其(广东版教材为)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也做东西)。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朝歌夜弦(xián),为秦宫人。明星荧(yíng)(yíng),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huán)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广东版教材无)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piāo)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zhū),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chuán),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sù)粒;瓦缝参差(cēn cī ),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jiàn),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ōu)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shù)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注释译文

编辑

词句注释

1)六王毕:六国灭亡了。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国王,即指六国。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

2)一:统一。

3)蜀山兀,阿房出:四川的山光秃了,阿房宫出现了。兀,山高而上平。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净尽。出,出现,意思是建成。蜀,四川。

4)覆压三百余里:(从渭南到咸阳)覆盖了三百多里地(里是面积单位,不是长度单位。古代五户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三百余下里,约合7500户人家的面积。300里地,即150公里,现代人也无法做到,夸张过度,难以令人信服)。这是形容宫殿楼阁接连不断,占地极广。覆压,覆盖(覆压:应当是指层层叠叠)。

5)隔离天日:遮蔽了天日。这是形容宫殿楼阁的高大。

6)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古咸阳在骊山西北)。走,趋向。

7)二川溶溶: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溶溶,河水宽广而流动的样子。

8)廊腰缦回:走廊长而曲折。廊腰,连接高大建筑物的走廊,好像人的腰部,所以这样说。缦,萦绕。回,曲折。

9)檐牙高啄:(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撅起。檐牙,屋檐突起,犹如牙齿。

10)各抱地势:各随地形。这是写楼阁各随地势的高下向背而建筑的状态。

11)钩心斗角: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如今指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

12)盘盘焉,囷囷(qūn qūn)焉,蜂房水涡:盘旋,屈曲,像蜂房,像水涡。焉,相当于凛然”“欣然,意为...的样子。楼阁依山而筑,所以说像蜂房,像水涡。盘盘,盘旋的样子。囷囷,屈曲的样子,曲折回旋的样子。

13)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矗立着不知它们有几千万座。矗,形容建筑物高高耸立的样子。下文杳不知其所之也,用法与此相同。落,相当于或者

1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易经》有云从龙的话,所以人们认为有龙就应该有云。这是用故作疑问的话,形容长桥似龙。

15)复道: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因上下都有通道,叫做复道。霁:雨后天晴

16)冥迷:分辨不清。

17)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意思是说,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融融,和乐。

18)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意思是说,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19)妃嫔媵嫱(feīpín yìngqiáng):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是陪嫁的侍女,也可成为嫔、嫱。下文的王子皇孙指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

20)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辇车来到秦国。

2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光如)明星闪亮,是(宫人)打开梳妆的镜子。荧荧,明亮的样子。下文紧连的四句,句式相同。

22)涨腻:涨起了(一层)脂膏(含有胭脂、香粉的洗脸的脂水)。

23)椒兰:两种香料植物,焚烧以熏衣物。

24)辘辘远听:车声越听越远。辘辘,车行的声音。

25)杳:遥远得踪迹全无。

26)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任何一部分肌肤,任何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态,指姿态的美好。妍,美丽。

27)缦立:久立。缦,通

28)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29)三十六年:秦始皇在位共三十六年。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中国,到三十七年(前209年)死,做了十二年皇帝,这里说三十六年,指其在位年数,形容阿房宫很大,有36年都没有见到皇帝的宫女。

30)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下文的经营也指金玉珍宝等物。精英,形容词作名词,精品,也有金玉珍宝等物的意思。

31)剽(piāo)掠其人:从人民那里抢来。剽,抢劫,掠夺。人,民。

32)倚叠:积累。

33)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铛,平底的浅锅。

34)逦迤(lǐ yǐ):连续不断。这里有连接着到处都是的意思。

35)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心,心意,意愿.

36)奈何:怎么,为什么。

37)锱铢(zīzhū):古代重量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38)负栋之柱:承担栋梁的柱子。

39)磷磷:形容物体棱角分明而突出。也指水中石头突立的样子。这里形容突出的钉头。

40)庾():露天的谷仓。

41)九土:九州。

42)独夫: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

43)骄固:骄纵,顽固。

44)戍卒叫:指陈胜、吴广起义

45)函谷举:刘邦于公元前206年率军先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并派兵守函谷关。举,被攻占。

46)楚人一炬:指项羽(楚将项燕的后代)也于公元前206年入咸阳,并焚烧秦的宫殿,大火三月不灭。

47)族:使……灭族。

48)使:假使。

49)递:传递,这里指王位顺着次序传下去。

50)万世:《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诏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然而秦朝仅传二世便亡。

51)不暇:来不及。

52)哀:哀叹。[2] 

译文
  六国灭亡,秦始皇统一了天下。蜀山的树木被伐光了,阿房宫才盖起来。(从渭南到咸阳)阿房宫占地三百多里,楼阁高耸,遮天蔽日。(它)从骊山向北建构,再往西转,一直延伸到咸阳。渭水和樊水浩浩荡荡,水波荡漾地流入阿房宫的围墙。每隔五步(有)一栋楼,每隔十步(有)一座阁。走廊宽而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噘起。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下而建,像是互相环抱,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集,屋角互相对峙。盘旋地、曲折地,像蜂房,像水涡,矗立着不知有几千万座。长桥横卧在渭水上,(人们看了要惊讶:)天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横空而过,彩色斑斓,(人们看了要诧异:)不是雨过天晴,哪里来的彩虹?楼阁随着地势高高低低,使人迷糊,辨不清东西方向。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一天之内,一宫之中,而天气竟会如此不同。 
  六国王侯的宫妃、女儿、孙女,辞别本国的楼阁宫殿,乘着辇车来到秦国。早晚弹唱,成为秦王朝的宫女。(光如)明星闪亮,是(宫女们)打开梳妆的镜子;乌云缭绕,原来是她们正在早晨梳理发髻;渭水河面上浮起一层垢腻,原来是她们泼掉的脂粉水;空中烟雾弥漫,是她们在焚烧椒兰香料。如雷霆般的声音响起使人骤然吃惊,是皇上的宫车驰过;听那车声渐远,也不知驶到哪儿去了。任何一部分肌肤,任何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耐心地久立远视,盼望皇帝能亲自驾临。可是有许多宫女整整等了三十六年,还未见到皇帝。燕、赵、韩、魏、齐、楚收藏的财宝,聚敛的金玉,搜求的珍奇,这都是多少世代、多少年月以来,从人民那里掠夺来的,堆积得像山一样。旦夕之间国家灭亡,珠宝都被运进阿房宫。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当作石头,把黄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沙石,随意丢弃,秦人看见了也不觉得可惜。 
  唉!一个人的想法和千万人的想法是一样的(都想过好日子)。秦始皇喜爱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业。为什么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让那(阿房宫中)负载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多;架起侧梁的椽子,比织布机上的女工还多;显眼的钉子,比谷仓里的稻米还多;横直密布的屋瓦,比(老百姓)身上的衣服上的线还要多;纵横的栏杆,比天下的城郭还多;乐器的演奏声,比闹市的人说话声还多。秦统治者穷奢极侈,使天下的老百姓敢怒但是不敢言。秦始皇却越来越骄横顽固。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四方响应,函谷关被攻破,项羽放了一把火,可惜阿房宫变成了一片焦土。 
  唉!使六国灭亡的是六国自己,而不是秦国;使秦国灭亡的是秦国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唉!如果六国统治者都能爱护本国老百姓,那么就有足够的力量抗拒秦国。如果秦国统治者同样能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秦就能从三世传下去,甚至可以传到万世都为君王,谁能够灭掉秦国呢?秦人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哀叹,只好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后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叹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再让后世的人为后世哀叹了。[1] 
 

 

七.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注释
1.兵:兵器
2.
善:好。
3.
弊在赂秦: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赂,贿赂。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
4.
或曰:有人说。这是设问。下句的是对该设问的回答。
5.
率:都,皆。
6.
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为的意思。
7.
完:保全。
8.
攻取:用攻战(的办法)而夺取。
9.
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
10.
其实:它的实际数目。
11.
所大欲:所最想要的(东西),大,最。
12
厥先祖父:泛指他们的先人祖辈,指列国的先公先王。厥,其。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祖父,祖辈与父辈.
13.
暴霜露:暴露在霜露之中。意思是冒着霜露。和下文的斩荆棘,已有尺寸之地,都是形容创业的艰苦。
14.
视:对待
15.
举以予人:拿它(土地)来送给别人。实际是举之以予人,省略了之,代土地。
16.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17.
厌:同,满足。
18.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诸侯)送给秦的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也越急。奉:奉送。弥、愈:都是更加的意思。繁:多。
19.
判:决定。
20.
至于:以至于。
21.
颠覆:灭亡。
22.
理固宜然:(按照)道理本来就应该这样。
23.
事:侍奉。以地事秦……火不灭:语见《史记魏世家》和《战国策魏策》。
24.
此言得之:这话对了。得之,得其理。之,指上面说的道理。
25.
终:最后。
26.
继:跟着。
27.
迁灭:灭亡。古代灭人国家,同时迁其国宝、重器,故说迁灭
28
.与嬴:亲附秦国。与,亲附。嬴,秦王族的姓,此借指秦国。
29
.既:已经。
30
.免:幸免。
31.
始有远略:起初有长远的谋略。
32
.义: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
33.
斯:这
34.
始:才
35.
速:招致。
36
.再:两次。
37
.连却之:使...退却(动词的使动用法)
38
.洎:及,等到。
39.
以:因为
39
.谗:小人的坏话。
40.
邯郸为郡:秦灭赵之后,把赵国改为秦国的邯郸郡。邯郸,赵国的都城。
41.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革,改变,除去。殆,几乎,将要。
42
.智力:智谋和力量(国力)。
43
.向使:以前假如。
44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负存亡的命运。数,天数。理,理数。皆指命运。
45.
当:同,如果。
46.
易量:容易判断。
47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用。
48
.礼:礼待。名作动。
49.
食之不得下咽也:指寝食不安,内心惶恐。下:向下。名作动。咽:吞咽。
50
.势:优势。
51.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却。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劫,胁迫,劫持。
52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日,每天,名作状。月,每月,名作状。以,而。
53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胁迫啊!
54
.势弱于秦。于:比。
55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可以:可以凭借。
56
.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以,凭着。
57.
下:指在六国之后
58.
从:跟随。
59
.故事:旧事,先例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问:六国一个接一个的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秦国除了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池。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实际多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那么秦国最想要的,与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就不在于战争。想到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都拿来送给别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样不珍惜。今天割掉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明天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到了覆灭的地步,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的很正确。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衡量(出高低来)呢。
  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饭也不能咽下去。真可悲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势。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

八.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某启: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注释
(1)司马谏议: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当时任右谏议大夫(负责向皇帝提意见的官)。他是北宋著名史学家,编撰有《资治通鉴》。神宗用王安石行新法,他竭力反对。元丰八年(1085),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主国政。次年为相.废除新法。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2)
某:自称。启:写信说明事情。
(3)
蒙教:承蒙指教。这里指接到来信。
(4)
窃:私.私自。这里用作谦词。君实:司马光的字。古人写信称对方的字以示尊敬。游处:同游共处,即同事交往的意思。
(5)
操:持,使用。术:方法,主张。
(6)
强聒(guō):硬在耳边哕嗦,强作解说。聒:语声嘈杂。
(7)
略:简略。上报:给您写。回信:指王安石接到司马光第一封来信后的简答。
(8)
重(chóng)念:再三想想。视遇厚:看重的意思,视遇:看待。
(9)
反覆:指书信往来。卤莽:简慢无礼。
(10)
具道:详细说明。所以:原委。
(11)
冀():希望。
(12)
儒者:这里泛指一般封建士大夫。
(13)
名实:名义和实际。
(14)
怨谤(bàng):怨恨,指责。
(15)
人主:皇帝。这里指宋神宗赵顼
(16)
议法度:讨论、审定国家的法令制度。修:修订。
(17)
有司:负有专责的官员。
(18)
举:推行。
(19)
辟邪说:驳斥错误的言论。辟,驳斥,排除。
(20)
难(nàn):责难。壬(rén)人:佞人,指巧辩谄媚之人。
(21)
固:本来。前:预先。
(22)
恤():关心。同俗自媚于众:指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
(23)
上:皇上。这里指宋神宗赵顼。乃:却。
(24)
抗:抵制,斗争。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士大夫
(25)
汹汹然:吵闹、叫嚷的样子。
(26)
盘庚:商朝中期的一个君主。商朝原来建都在黄河以北的奄(今山东曲阜),常有水灾。为了摆脱政治上的困境和自然灾害,盘庚即位后,决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这一决定曾遭到全国上下的怨恨反对。后来,盘庚发表文告说服了他们,完成了迁都计划。事见《尚书·盘庚》。
(27)
胥()怨:全都抱怨。胥:皆。
(28)
改其度:改变他原来的计划。
(29)
度(duó)义:考虑是否合理。度:考虑,这里用作动词。
(30)
是:这里用作动词,意谓认为做得对。
(31)
膏泽:施加恩惠.这里用作动词。
(32)
一切不事事:什么事都不做。事事,做事。前一字是动词,后一字是名词。
(33)
守前所为:墨守前人的作法。
(34)
所敢知:愿意领教的。知,领教。
(35)
不任(rén)区区向往之至:意谓私心不胜仰慕。这是旧时写信的客套语。不任,不胜,受不住,形容情意的深重。区区,小,这里指自己,自谦词。向往,仰慕。

鄙人王安石请启:

  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向您)硬啰嗦几句,(但)终究一定(是)不能蒙受(您)考虑(我的意见),所以(我)只是简单地给您写了封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了。再三考虑君实对我的重视厚遇,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该粗疏草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

  有学问的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特别注重于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如果名义和实际的关系已经明确了,那么天下的大道理也就清晰了。现在君实您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推行新法)侵夺了官吏们的职权,制造了事端,争夺了百姓的财利,拒绝接受不同的意见,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这)不能算是侵夺官权;实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策,用它来兴办(对天下)有利的事业、消除(种种)弊病,(这)不能算是制造事端;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这)不能算是(与百姓)争夺财利;抨击不正确的言论,驳斥巧辩的坏人,(这)不能算是拒绝接受(他人的)规劝。至于(社会上对我的)那么多怨恨和诽谤,那是我本来早就料到它会这样的。

  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皇上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

  没有机会(与您)见面,内心实在仰慕到极点。

九.赤壁赋  苏轼

(rén) (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

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i)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寄蜉(fú)(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zhǎn)更(gēng) (zhuó)。肴(yáo)核既尽,杯盘狼藉(jí)。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注释

[1]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这篇散文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知道这一点,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2]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岁在壬戌。

[3]既望:既,过了;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4

]徐:舒缓地。

[5]兴:起,作。

[6]属:通嘱(zhǔ ),劝酒。

[7]明月之诗:《诗经·陈风·月出》有舒窈纠兮之句,故称明月之诗窈窕之章,与下注释相同。

[8]窈窕之章:《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窈纠""窈窕"

[9]少焉:不一会儿。

[10]斗牛:斗、牛,星宿名,即斗宿(南斗)、牛宿。

[11]白露横江:白茫茫的水气。横江:笼罩江面。

[1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纵:任凭。一苇:像一片苇叶那么小的船,比喻极小的船。《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如:往,去。凌:越过。万顷:形容江面极为宽阔。茫然,旷远的样子。

[13]冯虚御风:(像长出羽翼一样)驾风凌空飞行。冯:通"",乘。虚:太空。御:驾御。

[14]遗世独立:超越尘世,独自存在。

[15]羽化而登仙:道教把成仙叫作"羽化",想长了翅膀一样,认为成仙后能够飞升。登仙:登上仙境。

[16]扣舷: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舷,船的两边。

[17]桂棹(zhào)兮兰桨:用桂树木做的棹、用木兰做的船桨,棹,一种划船工具,形似桨。

[18]击空明兮溯流光:船桨拍打着月光浮动的清澈的水,溯流而上。溯:逆流而上。空明、流光:指月光浮动清澈的江水。

[19]渺渺兮予怀: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渺渺,悠远的样子。

[20]美人:代指有才德的人。古诗文多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

[21]倚歌而和(hè)之:合着节拍应和。倚:依,按和:同声相应。

[22]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是哀怨,像是思慕,像是啜泣,像是倾诉。怨:哀怨。慕:眷恋。

[23]余音:尾声。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24]缕:细丝。

[25]舞幽壑之潜蛟:幽壑:这里指深渊。此句意谓:使深谷的蛟龙感动得起舞。

[26]泣孤舟之嫠(离)妇: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孤居的妇女,在这里指寡妇。白居易《琵琶行》写孤居的商人妻云:"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这里化用其诗。

[27]愀(qiǎo 巧)然:忧郁的样子

[28]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危坐:端坐。

[29]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

[30]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31]夏口:地名,故城在今湖北武昌的西面。

[32]武昌:今湖北鄂城县。

[33]缪:通""盘绕。

[34]郁:茂盛的样子。

[35]孟德之困于周郎: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吴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溃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周郎:周瑜二十四岁为中郎将,吴中皆呼为周郎。

[3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以上三句指建安十三年刘琮率众向曹操投降,曹军不战而占领荆州、江陵。方:当。荆州:辖南阳、江夏、长沙等八郡,今湖南、湖北一带。江陵:当时的荆州首府,今湖北县名。

[37]舳舻(zhú lú 逐卢):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

[38]酾(shāi 筛)酒:斟酒。

[39]横槊(shuò 硕):横执长矛。

[40]侣鱼虾而友麋鹿:把鱼虾、麋鹿当做好友。:伴侣,这里用作动词。麋():鹿的一种。

[41]扁(piān 篇)舟:小舟。

[42]匏(páo 咆)尊: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尊,通

[43]寄:寓托。

[44]蜉蝣:一种昆虫,夏秋之交生于水边,生命短暂,仅数小时。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45]渺沧海之一粟: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

[46]须臾:片刻,时间极短。

[47]长终:至于永远。

[48]骤:屡次。

[49]托遗响于悲风: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

[50]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此,指水。

[51]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

[52]卒:最终。消长:增减。长:增长

[5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语气副词。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5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造物者:天地自然。无尽藏(zàng ):佛家语。指无穷无尽的宝藏。

[55]适:享有。

[56]更酌:再次饮酒。

[57]肴核既尽:荤菜和果品。既:已经。

[58]狼籍:通,凌乱。

[59]枕藉:相互枕着垫着。

[60]既白: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通假字:

  举酒属客(“劝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乘)

  山川相缪(环绕)

  尊(""""

  狼籍(,凌乱)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停止)

  词类活用 

1、歌:歌窈窕之章(名作动,歌咏)

2、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3、空明:击空明兮溯流光(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 

4、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5、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6、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7、南、西:乌鹊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8、下:下江陵(名作动,攻下) 

9、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作动,砍柴可以认为无活用,渔、樵本身就为动词) 

10、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11.舳舻(连接)千里:(省略谓语)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

  于是,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词说:桂木的棹啊,兰木的桨,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船儿迎来流动的波光。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经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我说: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才成其为声音,眼睛看到了才成其为颜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

  客人听了之后,高兴地笑了,洗净杯子,重新斟酒。菜肴果品已吃完了,杯盘杂乱地放着。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亮了。

十.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dài)诸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yú)庖(páo)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jiōng)牖(yǒ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上教版高一第二学期第16课无此段文字)
(下文作者写了这篇志多年以后补写的)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 《项脊轩志》(与苏教高中必修五相同)

注释
1
、轩:小的房室
2
、旧:旧日的,原来的。
3
、方丈:一丈见方。
4
、尘泥渗漉(屋顶墙头上的)泥土漏下。渗,透过。漉,漏下。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
5
、雨泽下注:雨水往下倾泻。下,往下。雨泽:雨水。
6
、案:几案,桌子。
7
、顾视:环看四周。顾,环视也。(许慎《说文解字》)
8
、不能得日:得日,照到阳光。
9
、日过午已昏:昏,光线不明。
10
、为(wéi)修葺。修葺:修缮、修理,修补。
11
、辟:开。
12
、垣墙周庭:庭院四周砌上围墙。垣,在这里名词作动词,指砌矮墙。垣墙:砌上围墙。周庭,(于)庭子周围。
13
、当:迎接
14
、洞然:明亮的样子。
15
、栏楯(shǔn):栏杆。纵的叫栏,横的叫楯。
16
、增胜:增添了光彩。胜:光彩。
17
、偃仰:偃,伏下。仰,仰起。偃仰,安居。
18
、啸歌:长啸或吟唱。这里指吟咏诗文,显示豪放自若。啸,口里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
19
、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着。兀坐,端坐。
20
、万籁有声:自然界的一切声音都能听到。万籁,指自然界的一切声响。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指一般的声响。
21
、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
22
、珊珊:衣裾玉佩的声音,引申为美好的样子。
23
、迨(dài)诸父异爨(cuàn):等到伯、叔们分了家。迨,及,等到。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了家。
24
、往往:指到处,处处。 而:修饰关系连词。是:这(样)。
25
、东犬西吠:东边的狗对着西边叫。意思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
26
、逾庖而宴:越过厨房而去吃饭。庖,厨房
27
、已:已而,随后不久。
28
、凡再变矣:凡,总共。再,两次。
29
、相为应答:一一回答。相:偏义复词,指她(先母)。
30
、束发:古代男孩成年时束发为髻,15岁前指儿童时代。
31
、竟日:一天到晚。竟,从头到尾。
32
、阖():通。合上。
33
、瞻顾遗迹:回忆旧日事物。瞻:向前看。顾:向后看。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忆的意思。
34
、扃(jiōng)(yǒu):关着窗户。扃,(从内)关闭。牖,窗户。
35
、殆:恐怕,大概,表示揣测的语气。
36
、来归:嫁到我家来。归,古代女子出嫁。
37
、凭几学书:伏在几案上学写字。几,小或矮的桌子。书:写字。
38
、归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省亲。
39
、制:指建造的格式和样子。
40
、手植:亲手种植。手:亲手。
41
、亭亭如盖:高高挺立,树冠像伞盖一样。亭亭,直立的样子。盖,古称伞。
42
、修葺:修补。
43
、诸:各个

古今异义
1
、室仅方丈(方丈,古:一丈见方今:庙宇里的住持)
2
、墙往往而是(往往,古:到处今:经常)
3
、余自束发(束发,古:表示儿童今:扎头发)

一词多义
1、始
  室始洞然(副词,才)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副词,起初,起先)
2、过
  日过午已昏(动词,偏过)
  大母过余曰(动词,探望)
  从轩前过(动词,经过)
3、置
  顾视无可置者(动词,放置)
  内外多置小门(动词,设置)
4、而
  余扃牖而居(连词,表修饰)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连词,表并列)
  墙往往而是(连词,表修饰)
  某所,而母立于兹(通,代词,你的)
  呱呱而哭泣(连词,表修饰)
5、为
  始为篱,已为墙(动词,扎/砌)
  轩东故尝为厨(判断词,是)
  庭中通南北为一(判断词,是)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介词,为,给)
  余稍为修萁(介词,为,给)
6、以
  以当南日(连词,表目的,用来)
  能以足音辨人(介词,凭借)
  执此以朝(相当于,连词,表修饰)
7、谓
  且何谓阁子也(叫做)
  妪每谓余曰(告诉,对……说)
8、一
  庭中通南北为一(整体)
  先妣尝一至(副词,时而)
9、日
  不能得日(阳光)
  日过午已昏(太阳)
  一日,大母过余曰(天,一昼夜为日)
10、先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在……之前)
  先大母婢也(去世的,已故的)
11、前
  前辟四窗(名词作状语,在前方)
  从轩前过(前面)
12、之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助词,的)
  他日汝当用之(代词,指象笏)
  儿之成(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顷之(助词,调节音节)
13、西
  东犬西吠(名词作状语,向西边)
  室西连于中闺(西边)
14、得
  不能得日(照到)
  得不焚(能够)
15、已
  日过午已昏(副词,已经)
  已为墙(副词,不久)
16、当
  以当南日(挡住)
  他日汝当用之(应当)
17、然
  室始洞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余居于此(连词,然而,但是)
18、书
  借书满架(书籍)
  或凭几学书(写字)
19、食
  小鸟时来啄食(食物)
  欲食乎(吃)
20、大
  大类女郎也(副词,很,非常)
  先大母婢也(大母,双音节词,指祖母)
21、所
  某所而母立于兹(地方)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动词前的指示代词,…………
22、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介词,由,自)
  从余问古事(动词,跟从)
23、自
  余自束发(从,由,介词)
  自语曰:“……” (自己,代词)
24、归
  吾妻来归(动词,女子出嫁)
  吾妻归宁(动词,返回。归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探亲)
25、每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副词,每次)
  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副词,常常)

通假字
1、而母立于兹。而,通,你的
2、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珊珊,通姗姗,形容衣裾玉佩的声音,引申为美好的样子。

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1)乳二世(用乳汁喂养)
  (2)客逾庖而宴(吃饭)
  (3)执此以朝(上朝)
  (4)吾家读书久不效(有成效,此指考取功名)
  (5)或凭几学书(写字)
  (6)垣墙周庭(砌上围墙。)
2、名词用作状语
  (1)雨泽下注;使不上漏(下,朝下,上,从上面)
  (2)前辟四窗(在前面,指阁子北面,因阁子是向北的)
  (3)东犬西吠(向西面)
  (4)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亲自) 
  (5)内外多置小门(在内外) 
  (6)时至轩中(不时) 
3、数词用作名词
  庭中通南北为一(整体)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下列各句中的括号表示省略了的成分。如:
  束发读书(于)轩中(省介词
3、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下列各句状语(斜体)放在动词(粗体)之后。翻译时,一般将状语前移。如:
  植兰桂竹木于庭(在庭院里种兰桂竹木)
  居于此(在这里居住)
  连于中闺(与中闺相连)
  栖于厅(在厅里栖息)
  异于前(跟以前不同)
4、被动句
  得不焚(意念被动句)
5、宾语前置句

译文
  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又朝北,不能照到阳光,太阳过了中午就已经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我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借来的书摆满了书架,我安居室内,吟诵诗文,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听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经常来。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回忆起旧日这些事情,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项脊生说:巴蜀地方有个名叫清的寡妇,她继承了丈夫留下的朱砂矿,采矿获利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筑女怀清台纪念她。刘备与曹操争夺天下,诸葛亮由务农出而建立勋业。当这两个人还待在不为人所知的偏僻角落时,世人又怎么能知道他们呢?我今天居住在这破旧的小屋里,却自得其乐,以为有奇景异致。如果有知道我这种境遇的人,恐怕会把我看作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吧!
  我作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楼,那么,什么叫小阁楼呢?”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这之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我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高高挺立,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二)选择性必修  10篇

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子路、曾皙(zēng xī)、冉(rǎn)有、公西华(huá)侍(shì)坐。子曰:以吾()一日长(zhǎng)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èng)之国,摄(niè)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jǐn);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shěn)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yuè),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xiàng)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kēng)尔,舍(shě)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guàn)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kuì)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注释
侍:侍奉;
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
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长,年长。
毋吾以也:吾,作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以,动词,用居:平时,平日在家的时候。
则:连词,就。
如或:如果有人。如:连词,如果。或:无定代词,有人。
则:连词,那么,就;
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以,动词,用。
率尔:轻率急忙地样子;尔,助词,用作修饰语的词尾。
对:回答;
乘:古时一车四马叫一乘;兵车
摄:夹,箝。
乎:于,在。
师:军队;
因:动词,继,接续,接着。
之:代词,代之千乘之国
比()及:等到。
且:连词,并且。
方:义,正道,这里指礼义。
哂,微笑。
方,见方,纵横。
如:连词,表选择,或者;
足:使……富足。
如:连词,表提起另一话题,作至于讲,
其:那。
以:把。后边省宾语
俟:等待。
能:动词,能做到。
焉:之,指管理国家的事情。
如:连词,或者。
会:诸侯之间的盟会。
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端:古代的一种礼服。
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愿:愿意;
相:在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
焉:兼词,于是,在这些场合里。
鼓:弹。
瑟:古乐器。
希:同,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
舍:放下。
作:站起身;
撰:才能。
伤:妨害。
乎:语气词,呢。
莫春:指农历三月。莫,音义同
既:副词,已经。
成:稳定,指春服已经穿得住。
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
喟然:叹息的样子。
与:动词,赞成,同意。
后:用作动词,走(落)在后面。
为:治理。
以:介词。靠,用。
让:谦让。
邦:国家,这是指国家大事。
与:同,疑问语气词。
 
译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些,(人家)不用我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子路急遽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甚至于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振兴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来推行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但愿意学着做些东西。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官员。
曾皙,你怎么样?”•
(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所讲的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皙)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童仆,到沂河里游泳(祈福),在舞雩台上乘凉,唱着歌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晳)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要用礼来治理国家,可他说话却不知道谦虚,所以笑他。难道冉有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何以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华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

二.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难为俗人言也   司马迁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84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85仲尼厄而作《春秋86屈原放逐,乃赋《离骚87左丘失明,厥有《国语88;孙子膑脚,《兵法》修列89不韦迁蜀,世传《吕览90韩非囚秦,《说难》《孤愤91;《》三百篇92,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93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94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1.     俶傥:豪迈不受拘束。

2.     文王拘而演《周易》:传说周文王被殷纣王拘禁在牖里时,把古代的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成为《周易》的骨干。

3.     仲尼厄而作春秋:孔丘字仲尼,周游列国宣传儒道,在陈地和蔡地受到围攻和绝粮之苦,返回鲁国作《春秋》一书。

4.     屈原:曾两次被楚王放逐,幽愤而作《离骚》。

5.     左丘: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国语》:史书,相传为左丘明撰著。

6.     孙子:春秋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孙膑。膑脚:孙膑曾与庞涓一起从鬼谷子习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骗膑入魏,割去了他的膑骨(膝盖骨)。孙膑有《孙膑兵法》传世。

7.     不韦:吕不韦,战国末年大商人,秦初为相国。曾命门客著《吕氏春秋》(一名《吕览》)。始皇十年,令吕不韦举家迁蜀,吕不韦自杀。

8.     韩非:战国后期韩国公子,曾从荀卿学,入秦被李斯所谗,下狱死。著有《韩非子》,《说难》、《孤愤》是其中的两篇。

9.     》三百篇:今本《诗经》共有三百零五篇,此举其成数。

10.   失:读为

11.   愠:怒。

 

通假字: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
权倾五伯。伯,
具于五刑。具,通
曷足贵乎。曷,通
幽于圜墙之中。圜,通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历史记录。

词类活用
孙子膑脚:名词作动词,古代剔去膝盖骨的酷刑
以污辱先人: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
倡优所畜: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名词作状语,用朱砂
故述往事,思来者:动词作使动用法,使.……思考
请略陈固陋:形容词作名词,固执鄙陋的意见
衣赭衣:名词作动词,穿上
流俗之所轻也: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幸勿为过:名词作动词,责怪,责备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言: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
曩者辱赐书:使动用法,使……蒙受耻辱
百兽震恐:使动用法,使……害怕

特殊句式
被动句
1)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2)其次诎体受辱。
省略句、判断句
1)《》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且西伯,伯也。
3)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
(五)状语后置句
1)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2)权倾五伯,囚于请室。
3)幽于圜墙之中
宾语前置句
1)若望仆不相师
重点翻译句
《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诗经》共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为抒发愤懑之情而写作的。
2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也就是想要探究自然和人间的关系,弄通由古至今的变化规律,自成一家之见解。
3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即使被千刀万剐,我难道会后悔吗?
4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
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
5
.故士有画地为牢,士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
6
.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
7
.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祗取辱耳。
时至今日,我即使想要修饰打扮,用美好的言辞为自己解脱也无济于事,一般人不会相信,只不过自取侮辱罢了。

一词多义
1.

1)胜任。能够承担或承受。
2)不可胜记。尽。
3)百战百胜。胜利。
4)引人入胜。优美的。
2.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两次。
2)青春不再。再继续,再出现。
3.

1)思厥先祖父。他的。
2)大放厥词。别的。
3)厥有《国语》。于是,就,才。
4.

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疑问代词,怎么。
2)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语气词。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在那里。
5.

1)死日然后是非乃定。错误,不对。
2)无可厚非。反对,责备。
6.

1)亦颇识去就之分矣。赴死。
2)草创未就。完成。
3)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靠近,引申为承受。
7.

1)若望仆不相师。怨恨。
2)日夜望将军至。期望。
3)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4)吾尝跂而望矣。向远处看。
5)以绝秦望。念头.
6)名门望族。有声望的。

古今异义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再:古义:两次今义:第二次
古义:谦词,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的人。
今义:牛马走路。
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情意诚挚恳切。
今义:勤劳而踏实。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古义:两个词,夫为语气词。
今义:对已婚女人的称呼。
念父母,顾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配偶。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义:形容词,不同寻常。
今义:表程度的副词,相当于非常
下流多谤议。
古义:处于卑贱的地位。
今义:1.下游
2.
行为不符合道德准则
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心意,情意。
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古义:正义和真理
今义: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
恨私心有所不尽
恨:古义:遗憾
今义:怨,仇视
私心:古义:自己的志愿
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古义:抒发愤懑
今义:决心努力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古义:言论
今义:与书面语相对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古义:立身于世
今义:1.建立 2.直立,竖立
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古义:陷身
今义:陷入不良境地

虚词

1)及以至是(
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
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
4)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连词,以致)
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
6)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

1)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
2)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了)
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当作)
4)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给,替)
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
6)重为乡党所笑(介词,被)

1)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
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
3)且西伯,伯也(连词,再说)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
2)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
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
5)无益于俗(介词,对)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
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
3)然后是非乃定(副词,才)
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是)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代词,这样)
2)然此可为智者道(连词,表示转折)
3)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称。(那就是:)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懑而写作的。这些都是人们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的地方,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让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就像左丘明没有了视力,孙膑断了双脚,终生不能被人重用,便退隐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到活下来从事著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我私下里也自不量力,近来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辞,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地考订其事实,综述其事实的本末,推究其成败盛衰的道理,上自黄帝,下至于当今,写成十篇表,十二篇本纪,八篇书,三十篇世家,七十篇列传,一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之言。刚开始草创还没有完毕,恰恰遭遇到这场灾祸,我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因此便接受了最残酷的刑罚而不敢有怒色。我现在真正的写完了这部书,打算把它藏进名山,传给可传的人,再让它流传进都市之中,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便是让我千次万次地被侮辱,又有什么后悔的呢!但是,这些只能向有见识的人诉说,却很难向世俗之人讲清楚啊! 

三.过秦论(上)贾谊 

原文(上)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qūn)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huī)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méng)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yōu)棘矜(qín),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duó)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nàn)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通假字
  外连衡而斗诸侯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一词多义
  因 
  因遗策(沿袭,动词) 
  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之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聚之咸阳(到,动词) 
  及 
  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 
  及至秦始皇(到,介词) 
  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方,方位名词) 
  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名词) 
  制 
  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裁,制服,动词) 
  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动词) 
  兵 
  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 
  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下文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同此)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丢掉,动词) 
  追亡逐北(逃亡,动词。在此用作名词:逃亡的军队) 
  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使动用法。) 
  举 
  包举宇内(举起,拿走,动词) 
  西举巴、蜀(攻取,动词) 
  利 
  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锋利,形容词)

词类活用
a)名词作状语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用席子、包裹、口袋一样 
  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在国内对国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等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彩那样像回声那样像影子那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向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 
b)使动用法 
  外连衡而斗诸侯使(诸侯)相斗 
  会盟而谋弱秦使(秦)衰弱 
  约从离衡使(秦国的连横策略)离散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百姓力量)愚蠢 
  以弱天下之民使(天下百姓)衰弱 
  序八州而朝同列使(八州)有序使(同列)来朝 
  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匈奴)退却 
  吞二周而亡诸侯使(诸侯国)灭亡 
c)名词作动词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做帝王 
  履至尊而制六合本意为鞋子,此处意为登上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用瓮做用绳子系 
d)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 
  尊贤而重士看重 
e)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逃跑的士卒

古今异义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义:黄河今:河流) 
2.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古:继承今:受) 
3.西举巴蜀(古:攻取今:向上抬) 
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古:吝惜今: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 
5.以致天下之士(古:来,招纳今:给予) 
6.九国之师(古:军队今:指隶属于军或集团军的一个编制单位) 
7.流血漂橹(古义:盾牌今:划船工具) 
8.以为桂林、象郡(古:把……作为。后省略了宾语;今:认为) 
9.迁徙之徒也(古:征发今:迁移,搬家) 
10.斩木为兵(古:兵器今:士兵) 
11.赢粮而景从(古:担负,背负;今:胜,获胜) 
12.山东豪俊遂并起(古: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虚词把握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助词相当于” 
  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振长策而御宇内连词表修饰关系 
  尊贤而重士连词表并列关系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连词表转折关系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连词表因果关系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2、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倒装句 
  1、定语后置: 
  铸以为金人十二 
  2、宾语前置: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介词短语后置: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译文(上)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谋取周王室的权力,有席卷天下,控制寰宇,并吞四海的意愿,吞并各国的野心。在那时候,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致力于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横策略,使崤山以东诸侯自相争斗。于是,秦人毫不费力地夺取了黄河以西之外的土地。 
  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先后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见事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很宽厚,对贤能之士很敬重,以合从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将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结成联军。在这时,六国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沟通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以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向上攻打秦国的关隘。秦人大开关门引敌深入,九国的军队却迟疑起来,不敢入关。秦人没有耗费一兵一卒,天下的诸侯就已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了。这样一来,纵约失败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富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来制服他们,追赶九国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血流成河,大盾牌也漂浮得起。秦国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屈服,弱国按时入秦朝拜。 
  待到孝文王、庄襄王依次继位,他们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宝座来控制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性命听凭秦的下级官吏处理。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再)不敢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为的是使百姓变得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刀刃和箭头,用来铸成十二个铜人,来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凭着华山当作城池,就着黄河当作池护城河,占据着华山,面对着黄河,认为是险固的地势。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以为倚仗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就可以成就子孙万代的帝王基业。 
  秦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用破瓮做窗户、用草绳系门板的贫家子弟,是下底层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兵卒;才能不如平常的人,更没有孔子、墨子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公、猗顿那样的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折断树枝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纷纷响应聚集,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行般地跟着他。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义,消灭了秦王朝。 
  再说,一统天下的秦王朝并没有被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还是与从前无异。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木棍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卒子的作战能力并不能和九国部队匹敌;陈涉行军用兵的策略,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那简直是天壤之别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招致八州来归,而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这之后将天下归己所有,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一个戍卒发难国家就灭亡了,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不施行仁义,攻和守的形势就不同。

四.礼运(大道之行也……是谓大同)礼记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

1. 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

2.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 为:是,表判断。

4.〔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推举,选举。

5.〔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修:培养。

6.〔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也是动词。

7. 子:以.......为子

8.〔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9.〔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10.〔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11.〔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憎恶。藏:私藏。于:在。货恶:宾语前置。

1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憎恨在公共劳动中不出力的行为,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力恶:宾语前置。

13. 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14.〔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

15. 独:单独。

16. 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17. 养:供养。

18. 是:这。

19. 终:终老,终其天年。。

20.〔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21. 故:所以。

22.〔外户〕泛指大门。

23. 而〔是故谋闭而不兴〕:连词,表并列。

24.〔闭〕用门闩插门。

25. 谓:叫做。

26.〔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注:

  一、大道”“大同都属于特殊概念: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也可以有种种解释。这一类字眼是不能翻译也是译不好的。

  二、有些词语在一定语境中往往具有特殊含义,如指女子出嫁,但在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话中就有了及时婚配的意思;有亲近义,但亲其亲子其子是对文,前一个就有了奉养义,后一个就专指父母了。

  三、文中凡能直译的语句一概用直译,但也有一些地方用了意译。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五.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íng)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shào)多疾病,九岁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晚有儿息。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óng)。茕茕(qióng)孑(jié)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dài)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kuí)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huàn)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jì)。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yòu)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shēng)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注释译文

编辑

词句注释

1.    险衅(xìn):灾难祸患。指命运坎坷。

2.    夙:早。这里指幼年时。闵(mǐn),通,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凶,不幸

3.    见背:弃我而死去。

4.    舅夺母志:指由于舅父强行改变了李密母亲守节的志向。

5.    成立:长大成人。

6.    祚(zuò):福分。

7.    儿息:儿子。

8.    期功强近之亲:指比较亲近的亲戚。古代丧礼制度以亲属关系的亲疏规定服丧时间的长短,服丧一年称,九月称大功,五月称小功

9.    应门五尺之僮:五尺高的小孩。应门:照应门户,僮,童仆。

10.  茕(qióng)茕孑(jié)立:生活孤单无靠。茕茕,孤单的样子。孑:孤单。

11.  吊:安慰。

12.  婴:纠缠。

13.  蓐():通,垫子。

14.  废离:废养而远离。

15.  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16.  太守:郡的地方长官。

17.  察:考察。这里是推举的意思。孝廉: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指孝顺父母,指品行廉洁。

18.  刺史:州的地方长官。

19.  秀才:当时地方推举优秀人才的一种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20.  拜:授官。郎中:官名。晋时各部有郎中。

21.  寻:不久。

22.  除:任命官职。洗马:官名。太子的属官,在宫中服役,掌管图书。

23.  猥:辱。自谦之词。

24.  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太子。

25.  陨(yǔn)首:丧命。

26.  切峻:急切严厉。

27.  逋()慢:回避怠慢。

28.  州司:州官。

29.  日笃:日益沉重。

30.  苟顺:姑且迁就。

31.  伏惟:旧时奏疏、书信中下级对上级常用的敬语。

32.  故老:遗老。

33.  矜(jīn)育:怜惜抚育。

34.  伪朝:指蜀汉。

35.  历职郎署:指曾在蜀汉官署中担任过郎官职务。

36.  矜:矜持爱惜。

37.  宠命:恩命。指拜郎中、洗马等官职。优渥():优厚。

38.  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39.  陛下:对帝王的尊称。

40.  乌鸟私情:相传乌鸦能反哺,所以常用来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孝养之情。

41.  二州:指益州和梁州。益州治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梁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勉县东,二州区域大致相当于蜀汉所统辖的范围。牧伯:刺史。上古一州的长官称牧,又称方伯,所以后代以牧伯称刺史。

42.  皇天后土:犹言天地神明。

43.  愚诚:愚拙的至诚之心。

44.  听:听许,同意。

45.  结草:据《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晋国大夫魏武子临死的时候,嘱咐他的儿子魏颗,把他的遗妾杀死以后殉葬。魏颗没有照他父亲说的话做。后来魏颗跟秦国的杜回作战,看见一个老人把草打了结把杜回绊倒,杜回因此被擒。到了晚上,魏颗梦见结草的老人,他自称是没有被杀死的魏武子遗妾的父亲。后来就把结草用来作为报答恩人心愿的表示。

46.  犬马:作者自比,表示谦卑。[1] 

白话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六.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

归去来兮辞(并序)1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2。幼稚盈室3,缾无储粟4,生生所资5,未见其术6。亲故多劝余为长吏7,脱然有怀8,求之靡途9。会有四方之事10,诸侯以惠爱为德11,家叔以余贫苦12,遂见用于小邑13。于时风波未静14,心惮远役15,彭泽去家百里16,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17。何则18?质性自然19,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20,违己交病。尝从人事21,皆口腹自役22。于是怅然慷慨23,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24,当敛裳宵逝25。寻程氏妹丧于武昌26,情在骏奔27,自免去职。仲秋至冬28,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29,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30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31?既自以心为形役32,奚惆怅而独悲33?悟已往之不谏34,知来者之可追35。实迷途其未远36,觉今是而昨非37。舟遥遥以轻飏38,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39,恨晨光之熹微40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41。僮仆欢迎,稚子候门4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43。携幼入室,有酒盈樽44。引壶觞以自酌45,眄庭柯以怡颜46。倚南窗以寄傲47,审容膝之易安48。园日涉以成趣49,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50,时矫首而遐观51。云无心以出岫52,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53,抚孤松而盘桓54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55。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56?悦亲戚之情话57,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58,将有事于西畴59。或命巾车60,或棹孤舟61。既窈窕以寻壑62,亦崎岖而经丘63。木欣欣以向荣64,泉涓涓而始流65。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66
  已矣乎67!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68?胡为乎遑遑欲何之69?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70。怀良辰以孤往71,或植杖而耘耔72。登东皋以舒啸73,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74,乐夫天命复奚疑75

词句注释

1.     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来,表趋向的语助词。兮,语气词。

2.     耕:耕田。植:植桑。以:来。给:供给。

3.     幼稚:指孩童。盈:满。

4.     缾(píng):同: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bèng)、瓮之类。

5.     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字为动词,后一字为名词。资:凭借。

6.     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

7.     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

8.     脱然:轻快的样子。有怀:有所思念(指有了做官的念头)。

9.     靡途:没有门路。

10.   会有四方之事: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会,适逢。四方,意为到各处去

11.   诸侯:指州郡长官。

12.   家叔:指陶夔(kuí),当时任太常卿。以:因为。

13.   见:被。

14.   风波:指军阀混战。静:平。

15.   惮:害怕。役:服役。

16.   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

17.   眷然:依恋的样子。归欤()之情:回去的心情。

18.   何:什么。则:道理。

19.   质性:本性。矫厉:造作勉强。

20.   切:迫切。违己:违反自己本心。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

21.   尝:曾经。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

22.   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

23.   怅然:失意。

24.   犹:仍然。望:期待。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

25.   敛裳:收拾行装。宵:星夜。逝:离去。

26.   寻:不久。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

27.   情:吊丧的心情。在:像。骏奔:急着前去奔丧。

28.   仲秋:农历八月。

29.   事:辞官。顺:顺遂。心:心愿。

30.   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405)。

31.   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胡,同

32.   以心为形役:让心神为形体所役使。意思是本心不愿出仕,但为了免于饥寒,违背本意做了官。心,意愿。形,形体,指身体。役,奴役。

33.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悲愁失意。惆怅,失意的样子。

34.   悟已往之不谏:觉悟到过去做错了的事(指出仕)已经不能改正。谏,谏止,劝止。

35.   知来者之可追:知道未来的事(指归隐)还可以挽救。追,挽救,补救。

36.   实:确实。迷途:做官。其:大概。

37.   是:正确。非:错误。

38.   舟遥遥以轻飏(yáng):船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荡着前进。遥遥,摇摆不定的样子。以,而。飏,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的样子。

39.   征夫:行人而非征兵之人。以:把。后文中:农人告余以春及也是这样的。前:前面的。

40.   恨晨光之熹微: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恨:遗憾。熹微,微明,天未大亮。

41.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看见自己家的房子,心中欣喜,奔跑过去。瞻,远望。衡宇,简陋的房子。

42.   稚子:幼儿。

43.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三径,院中小路。汉朝蒋诩()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于少数友人来往。后人以三径代指隐士所居。就,近于。

44.   盈樽:满杯。

45.   引:拿来。觞(shāng):古代酒器。

46.   眄(miǎn)庭柯以怡颜: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眄,斜看。这里是随便看看的意思。柯,树枝。以:为了。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神色。

47.   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傲,指傲世。

48.   审容膝之易安: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审,觉察。容膝,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其狭小。

49.   园日涉以成趣:天天到园里行走,自成一种乐趣。涉,涉足,走到。

50.   策扶老以流憩():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策,拄着。扶老,手杖。憩,休息。流憩,游息,就是没有固定的地方,到处走走歇歇。

51.   时矫首而遐观:时时抬起头向远处望望。矫,举。遐,远。

52.   云无心以出岫(xiù):云气自然而然地从山里冒出。无心,无意地。岫,有洞穴的山,这里泛指山峰。

53.   景翳()翳以将入: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景,日光。翳翳,阴暗的样子。

54.   扶孤松而盘桓:手扶孤松徘徊。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55.   请息交以绝游:息交,停止与人交往断绝交游。意思是不再同官场有任何瓜葛。

56.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驾,驾车,这里指驾车出游去追求想要的东西。言,助词。

57.   情话:知心话。

58.   春及:春天到了。

59.   将有事于西畴: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有事,指耕种之事。事,这里指农事。畴,田地。

60.   或命巾车: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巾车,有车帷的小车。或,有时。

61.   或棹(zhào)孤舟:有时划一艘小船。棹,本义船桨。这里名词做动词,意为划桨。

62.   既窈窕以寻壑: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壑,山沟。

63.   亦崎岖而经丘: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

64.   木欣欣以向荣:草木茂盛。欣欣,向荣,都是草木滋长茂盛的意思。

65.   涓涓:水流细微的样子。

66.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羡慕自然界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善,欢喜,羡慕。行休,行将结束。

67.   已矣乎:算了吧!助词连用,加强感叹语气。

68.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活在世上能有多久,何不顺从自己的心愿,管它什么生与死呢?寓形,寄生。宇内,天地之间。曷,何。委心,随心所欲。去留,指生死。

69.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遑遑,不安的样子。之,往。

70.   帝乡不可期:仙境到不了。帝乡,仙乡,神仙居住的地方。期,希望,企及。

71.   怀良辰以孤往: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怀,留恋、爱惜。良辰,指上文所说万物得时的春天。孤独,独自外出。

72.   或植杖而耘耔: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植,立,扶着。耘,除草。耘,除草。籽,培苗。

73.   登东皋(gāo)以舒啸:登上东面的高地放声长啸,皋,高地。啸,撮口发出的长而清越的一种声音。舒,放。

74.   聊乘化以归尽: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聊:姑且。乘化,随顺大自然的运转变化。归尽:到死。尽,指死亡。

75.   乐夫天命复奚疑: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复:还有。疑:疑虑。[1]  [2]  [3] 

白话译文

我家贫穷,耕田植桑不足以供自己生活。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剩余的粮食,赖以维持生计的本领我还没有找到。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出使到外地的事情,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处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心情激动不平,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然希望看到这一茬庄稼成熟,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八十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乙巳年十一月。

回去吧!田园都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被躯壳所役使,那为什么悲愁失意?我明悟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但明白未发生的事尚可补救。我确实入了迷途,但不算太远,已觉悟如今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曾经的行为才是迷途。船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轻快前行,风轻飘飞舞,吹起了衣袂翩翩。我向行人询问前面的路,恨天亮的太慢。
  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家,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家僮欢快地迎接我,幼儿们守候在门庭等待。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我带着幼儿们进入屋室,早有清酿溢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倚着南窗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天天到院子里走走,自成一种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时时抬头望着远方。云气自然而然的从山里冒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手抚孤松徘徊。
  回来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以亲人间的知心话为愉悦,以弹琴读书为乐来消除忧愁。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有时划过一艘小船。有时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有时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草木茂盛,水流细微。羡慕自然界的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
  算了吧!活在世上还能有多久,为什么不放下心来任其自然地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想要到哪里去?富贵不是我所求,修成神仙是没有希望的。趁着春天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有时放下手杖,拿起农具除草培土;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呼啸,傍着清清的溪流吟诵诗篇。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抱定乐安天命的主意,还有什么可犹疑的呢!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以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缲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殆。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1]橐(tuó驼)驼:骆驼。〔2〕偻(lǚ吕):脊背弯曲,驼背。〔3〕隆然:高高突起的样子。〔4〕为观游:修建观赏游览的园林。〔5〕蕃:繁多。〔6〕孳(zī滋):生长得快。〔7〕莳(shì事):移栽。〔8〕土易:换了新土。〔9〕官理:为官治民。唐人避高宗名讳,改“治”为“理”。〔10〕长(zhǎng掌)人者:指治理人民的官长。〔11〕怜:爱。〔12〕勖(xù序):勉励。〔13〕缫(sāo骚):煮茧抽丝。而:通“尔”,你。〔14〕缕:线,这里指纺线织布。〔15〕字:养育。〔16〕遂:长,喂大。豚(tún屯):小猪。〔17〕飧(sūn孙):晚饭。饔(yōng雍):早饭。〔18〕病:困苦。 
郭橐驼,不知道原先叫什么。由于得了佝偻病,后背高高隆起,俯伏着走路,好象骆驼的样子,所以乡里人称呼他“橐驼”。橐驼听到这个外号,说:“好得很,用它来称呼我确实很恰当。”于是舍弃他的原名,也自称“橐骆”了。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的西郊。橐骆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的豪绅人家修建观赏游览的园林,以及卖水果的商人,都争相迎请雇用他。看橐骆所种植的树木,或者移栽的树木,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其他种树的人虽然偷偷地察看仿效,都不能赶上他。
  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生长得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自然生长的规律,使它按照自己的习性成长罢了。一般说来,种植树木的习性要求是: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移栽树木要保留根部的旧土,捣土要细密。这样做了以后,不要再去动它,也不要再为它担心,离开后就不必再去看顾它了。
树木移栽的时候要象培育子女一样精心细致,栽好后置于一旁要象把它丢弃一样,那么树木的生长规律就可以不受破坏,而能按照它的本性自然生长了。所以我只是不妨害它生长罢了,并没有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特殊本领;我只是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并没有使它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特殊本领。其他种树的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不能伸展,又换了新土,培土不是多了就是少了。如果有与此相反的人,却又对树木爱得过于深厚,担心得过了头,早晨看看,晚上摸摸,已经离开了,还要回头看顾。更严重的,还用手指抓破树皮来检验树的死活,摇动树根来察看栽得是松是实,这样,树木的本性就一天天丧失了。虽然说是爱护树,实际上却害了树;虽然说是忧虑树,实际上却是仇恨树。所以都不如我啊,我又有什么本领呢?”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道理,转用到为官治民上,可以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为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啊。然而我住在乡里,看到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布各种命令,好象很爱惜百姓,但最后反造成了灾祸。每天早晚,差吏来到村中喊叫:‘官长命令催促你们耕田,勉励你们播种,督促你们收割。早点缫好你们的丝,早点纺好你们的线。抚育好你们幼小的子女,喂养大你们的鸡猪。’一会儿击鼓让人们聚集在一起,一会儿敲木梆把大家召来。我们小百姓顾不上吃晚饭、早饭来应酬慰劳差吏,尚且都没有空暇,又靠什么来使我们人口兴旺,生活安定呢?所以都非常困苦而且疲乏。象这样,那就与我们行业的人大概也有相似之处吧?”
  问的人颇有感慨地说道:“这不是说得很好吗?我问养树,却得到了养民的办法。”我记下这件事,把它作为官吏的戒鉴。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2,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3,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4;燕王,吾所立5,契丹,与吾约为兄弟6,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7庄宗受而藏之于庙8。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9,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10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11,函梁君臣之首12,入于太庙,还矢先王13,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14,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15,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16,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17?抑本其成败之迹18,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19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0,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21;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22,而智勇多困于所溺23,岂独伶人也哉24!作《伶官传》。[2] 

注释译文

编辑

词句注释

1.     伶(líng)官:宫廷中的乐官和授有官职的演戏艺人。

2.     原:推究,考查。庄宗:即后唐庄宗李存勖,李克用长子,继父为晋王,又于后梁龙德三年(923)称帝,国号唐。同年灭后梁。同光四年(926),在兵变中被杀,在位仅三年。

3.     晋王:西域突厥族沙陀部酋长李克用。因受唐王朝之召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后封晋王。

4.     矢:箭。梁:后梁太祖朱温,原是黄巢部将,叛变归唐,后封为梁王。

5.     燕王:指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其子刘守光,后被朱温封为燕王。此处称刘仁恭为燕王,是笼统说法

6.     契丹:宋时北方的一个部族。

7.     与:赐给。其:语气副词,表示命令或祈求。乃:你的。

8.     庙:指宗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之所。此处专指李克用的祠,同下文的太庙

9.     从事:原指州郡长官的僚属,这里泛指一般幕僚随从。少牢:用一猪一羊祭祀。

10.   纳之:把箭放好。

11.   系:捆绑。组:绳索。

12.   函:木匣。此处用作动词,盛以木匣。

13.   先王:指晋王李克用

14.   仇雠(chóu):仇敌。

15.   一夫:指唐庄宗同光四年(926)发动贝州兵变的军士皇甫晖

16.   誓天断发:截发置地,向天发誓。

17.   岂:难道。欤():表疑问的语气助词。

18.   抑:表转折的连词,相当于或者还是。本:考究。迹:事迹,道理。

19.   《书》:《尚书》。

20.   逸()豫:安逸舒适。忘:亡的通假。

21.   举:全、所有。

22.   忽微:形容细小之事。忽是寸的十万分之一,微是寸的百万分之一。

23.   溺:溺爱,对人或事物爱好过分。

24.   也哉:语气词连用,表示反诘语气。[2] 

白话译文

啊!国家的兴盛与衰败的道理,虽说是天意,难道不是人为的缘故吗?探究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传言晋王李克用临死时,曾把三支箭交给庄宗,并对他说:梁是我的仇人,燕王是我扶持的,契丹与我结为兄弟,但都背叛了我而归附于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心愿。庄宗收下箭藏在宗庙里,此后打仗时,就派官员以少牢之礼祭祀于宗庙,恭敬地取出箭,放入锦锻织的袋子里,背着它冲杀在前,等打了胜仗,又把箭放回宗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放着梁王君臣的头颅,进宗庙,把箭交还先王,禀告报仇成功的消息的时候,他意气之盛,可以说是豪壮啊!等仇敌已灭,天下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叛乱的人四方响应,庄宗慌张东逃,还没等见到敌人,官兵们就离散了,只剩下君臣互相瞧着,不知投奔哪里是好,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这又是多么衰败啊!难道真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吗!还是推究他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都在于人为的缘故呢?

《尚书》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好处。忧患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丧失性命,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当庄宗气势旺盛时,天下所有豪杰无人能同他对抗,等到衰败时,几十个伶人就可使他命丧国亡,为天下人所耻笑。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仅仅是伶人的事吗?于是作《伶官传》。

.石钟山记  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注释

  1、选自《苏轼文集》。

  2、彭蠡:鄱阳湖的又一名称。

  3、郦元:即郦道元,《水经注》的作者。

  4、鼓:振动。

  5、搏:击,拍。

  6、洪钟:大钟。

  7、是说:这个说法。

  8、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9、李渤:唐朝洛阳人,写过一篇《辨石钟山记》。

  10、遗踪:旧址,陈迹。这里指所在地。

  11、南声函胡: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函胡,通“含糊”。

  12、北音清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越,高扬。

  13、桴(fú)止响腾: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腾,传播。

  14、余韵徐歇:余音慢慢消失。韵,这里指声音。徐,慢。

  15、得之:找到了这个(原因)。之,指石钟山命名的原因。

  16、尤:更加。

  17、铿(kēng)然:敲击金石所发出的响亮的声音。

  18、所在皆是:到处都(是)这样。是,这样。

  19、元丰:宋神宗的年号。

  20、六月丁丑:农历六月初九。

  21、齐安:在今湖北黄州。

  22、临汝:即汝州(今河南临汝)。

  23、赴:这里是赴任、就职的意思。

  24、湖口:今江西湖口。

  25、硿硿(kōng)焉:硿硿地(发出响声)。焉,相当于“然”。

  26、莫(mù)夜:晚上。莫,通“暮”。

  27、森然:形容繁密直立。

  28、搏人:捉人,打人。

  29、栖鹘(hú):宿巢的老鹰。鹘,鹰的一种。

  30、磔磔(zhé):鸟鸣声。

  31、鹳鹤:水鸟名,似鹤而顶不红,颈和嘴都比鹤长。

  32、心动:这里是心惊的意思。

  33、噌吰(chēnghóng):这里形容钟声洪亮。

  34、舟人:船夫。

  35、罅(xià):裂缝。

  36、涵澹澎湃:波浪激荡。涵澹,水波动荡。澎湃,波浪相激。

  37、为此:形成这种声音。

  38、中流:水流的中心。

  39、空中:中间是空的。

  40、窍:窟窿。

  41、窾坎kuǎnkǎn)镗鞳(tángtà):窾坎,击物声。镗鞳,钟鼓声。

  42、汝识(zhì)之乎:你知道那些(典故)吗?识,知道。

  43、周景王之无射(yì):《国语》记载,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铸成“无射”钟。

  44、魏庄子之歌钟:《左传》记载,鲁襄公十一年(前561)郑人以歌钟和其他乐器献给晋侯,晋侯分一半赐给晋大夫魏绛。庄子,魏绛的谥号。歌钟,古乐器。

  45、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人(称这山为“石钟山”)没有欺骗我啊!不余欺,就是“不欺余”。

  46、臆断:根据主观猜测来判断。臆,胸。

  47、殆:大概。

  48、终:终究。

  49、渔工水师:渔人(和)船工。

  50、言:指用文字表述、记载。

  51、此世所以不传也: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缘故。

  52、陋者:浅陋的人。

  53、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用斧头敲打石头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考:敲击。

  54、实:指事情的真相。

  译文

  《水经》说:“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在那里。”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访求石钟山的旧址。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击它们,聆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这个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敲击后能发出响亮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的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山。庙里的和尚让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硿硿地发出声响,我当然觉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苏迈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倾斜地立着,有千尺之高,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想要攻击人;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间发出磔磔声响;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声音洪亮像不断地敲钟击鼓。船夫很惊恐。我慢慢地观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缝隙,不知它们有多深,细微的水波涌进那里面,水波激荡因而发出这种声音。船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噌吰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那些典故吗?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郦道元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描述它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没有谁能知道;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却不能用文字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

 

十.登泰山记   姚鼐

泰山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yǐng )由南麓(lù)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lì)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xún)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dèng)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 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蒱(pú)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jiàng hào)驳色,而皆若偻(lóu)。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注释
⑴泰山:在山东泰安北,古称岱宗,又称东岳,为五岳之长。本文融考证于辞章,布局精严,描写生动,行文洁净明快,为描写泰山景观的名篇。
⑵阳:山南为阳;其:代词,它,指泰山
⑶汶水:今称大汶河,源于山东莱芜东北之原山,向西南流,汇入东平湖。
⑷济水:源于河南济源县西之王屋山,流经山东。清代末年,济水河道为黄河所占。
⑸阳谷:指山南的谷水。
⑹古长城:战国时齐国修筑的长城,西起平阴,经泰山北冈
⑺日观峰:泰山顶峰,观日出之胜地。
⑻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但十二月初一,已是公元1775年。
⑼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⑽齐河、长清:山东两县名,在泰安西北。
⑾限:门槛,这里指像一道门槛的城墙。
⑿丁未:丁未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⒀朱孝纯:字子颖,号海愚,山东历城人,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姚鼐挚友。
⒁四十五里:古时估测泰山从下至顶四十多里,但实测约二十馀里。
⒂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著有《水经注》。
⒃天门:泰山有南天门、东天门、西天门。
⒄崖限:像门限一样的山崖。
⒅徂徕(cúlái殂来):山名,在泰安东南四十里。
⒆“而半山”句:停留在半山腰的云雾像带子一样。
⒇戊申:二十九日。晦:农历每月最后一日。五鼓:五更。
(21)日观亭:亭名,在日观峰。
(22)“亭东”句:亭子以东从脚下始都是迷漫的云雾。
(23)樗(chū出)蒲:赌博工具,即骰(tóu投)子,俗称色(shǎi)子。
(24)极天:天的尽头,天边。
(25)云一线异色:一缕云颜色很特别。
(26)正赤如丹:纯红如同朱砂。
(27)绛:红色。皓(hào浩):白色。驳:杂。
(28)偻(lǚ吕):曲背。形容日观峰以西的山峰都低于日观峰,如同弯腰曲背地站着。
(29)岱祠:一名岱庙,祭祀东岳大帝的庙宇。
(30)碧霞元君祠:祭祀东岳大帝女儿碧霞元君的庙。也叫娘娘庙。
(31)行宫:指乾隆去泰山住过的房宇。行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
(32)显庆:唐高宗李治的年号(656-661)。
(33)漫失:石碑经过风雨剥蚀,字迹模糊不清。漫:磨灭
(34)圜:同“圆”。
(35)石罅(xià下):石缝。
(36)以:于,在
(37)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漫:弥漫
(38)越长城之限:限:界限,这里指城墙
(39)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居:停着
(40)僻:偏僻
(41)瀑水:瀑布
译文
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行走了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头砌成的石级,一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中谷的水环绕于泰安城下,这就是郦道元(《山海经》)所说的环水。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又沿着西边的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地方。现在我所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像门槛一样挡在路上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画一样,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好像是一条带子一样。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积雪扑打着脸。日观亭东面从脚下都弥漫着云雾,隐约看见云中立着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纯正的红色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就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照到日光,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宫就在碧霞元君祠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久远古老的石刻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山上的杂树少,松树多,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山上到处是冰雪,没有瀑布,没有鸟兽的声音和踪迹。到日观峰几里之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姚鼐记述。

(三)选修  12篇

一.老子八章

1.第八章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注释]

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

渊:沉静、深沉。

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

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尤:怨咎、过失、罪过。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2.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五色①令人目盲②;五音③令人耳聋④;五味⑤令人口爽⑥;驰骋⑦畋猎⑧,令人心发狂⑨;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⑩;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⑾,故去彼取此⑿。

[注释]

①五色:指青、黄、赤、白、黑。此指色彩多样。

②目盲:比喻眼花缭乱。

③五音:指宫、商、角、徵、羽。这里指多种多样的音乐声。

④耳聋:比喻听觉不灵敏,分不清五音。

⑤五味:指酸、苦、甘、辛、咸,这里指多种多样的美味。

⑥口爽:意思是味觉失灵,生了口病。古代以"爽"为口病的专用名词。

⑦驰骋:纵横奔走,比喻纵情放荡。

⑧畋猎:打猎获取动物。畋,音tian,打猎的意思。

⑨心发狂:心旌放荡而不可制止。

⑩行妨:伤害操行。妨,妨害、伤害。

⑾为腹不为目:只求温饱安宁,而不为纵情声色之娱。"腹"在这里代表一种简朴宁静的生活方式;"目"代表一种巧伪多欲的生活方式。

⑿去彼取此: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彼"指"为目"的生活;"此"指"为腹"的生活。

 

[译文]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3.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静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注释]

善为道者:指得""之人。

容:形容、描述。

豫:原是野兽的名称,性好疑虑。豫兮,引申为迟疑慎重的意思。

涉川: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犹:原是野兽的名称,性警觉,此处用来形容警觉、戒备的样子。

若畏四邻:形容不敢妄动。

俨兮:形容端谨、庄严、恭敬的样子。

客:一本作"",当为客之误。

涣兮其若凌释:形容流动的样子。

敦兮其若朴:形容敦厚老实的样子。

旷兮其若谷:形容心胸开阔、旷达。

混兮其若浊:形容浑厚纯朴的样子。混,与浑通用。

浊:动态。

安:静态。

不欲盈:不求自满。盈,满。

蔽而新成:去故更新的意思。一本作蔽不新成。

[译文]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个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4.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注释]

1、枉:屈、弯曲。

2、敝:凋敝。

3、抱一:抱,守。一,即道。此意为守道。

4、式:法式,范式。

5、见:音xian,同现。

6、明:彰明。

7、伐:夸。 

[译文]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5. 第二十四章  跂者不立

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注释]

1、企:一本作,意为举起脚跟,脚尖着地。

2、跨:跃、越过,阔步而行。

3、赘形:多余的形体,因饱食而使身上长出多余的肉。
[
译文]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6.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注释]

1、撤迹:轨迹,行车时车轮留下的痕迹。

2、善言:指善于采用不言之教。

3、瑕谪:过失、缺点、疵病。

4、数:计算。

5、筹策:古时人们用作计算的器具。

6、关楗:栓梢。古代家户里的门有关,即栓;有楗,即梢,是木制的。

7、绳约:绳索。约,指用绳捆物。

8、袭明:内藏智慧聪明。袭,覆盖之意。

9、资:取资、借鉴的意思

10、要妙:精要玄妙,深远奥秘。

[译文]

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辙迹;善于言谈的,不会发生病疵;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码子;善于关闭的,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7.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注释]

1、强:刚强、果决。

2、强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3、死而不亡:身虽死而犹存。

[译文]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8.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注释]

1、信言:真实可信的话。

2、善者:言语行为善良的人。

3、辩:巧辩、能说会道。

4、博:广博、渊博。

5、圣人不积:有道的人不自私,没有占有的欲望。

6、既以为人已愈有:已经把自己的一切用来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实。

7、多:与相对,此处意为丰富

8、利而不害:使在万物得到好处而不伤害万物。

9、圣人之道:圣人的行为准则。

[译文]

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二.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

注释

1、季氏:季康子,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名肥。颛臾(zhuān yú,小国,是鲁国的属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旧说季氏贪颛臾土地而攻之。依文意乃季氏与鲁君矛盾极深,历代鲁君欲除季氏,季氏恐颛臾再为患,这就助了鲁君,故欲攻之。本文批评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并阐发了孔子以礼治国为政以德的主张。

2、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冉有,名求,字子有。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两人都为孔子弟子。见:谒见。

3、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当时季氏专制国政,与鲁哀公的矛盾很大。他担忧颛臾会帮助鲁哀公削弱自己的实力,所以抢先攻打颛臾。

4、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尔是过,责备你,这里的意思是批评对方没尽到责任。是:结构助词,提宾标志。过:责备。

5、先王:指周之先王。

6、东蒙主:主管祭祀蒙山的人。东蒙,山名,及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主:主管祭祀的人。

7、是社稷之臣也:是:代词,指颛臾。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的祭坛。有国者必立社稷。国亡,社稷被覆盖起来废掉,故社稷为国家的象征。这里指鲁国。

8、何以伐为:为什么要攻打它呢?何以:为什么。何……为:表反问语气。

9、夫子:季康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10、周任:上古时期的史官。

11、陈力就列:能施展自己才能,就接受职位;如若不能,就应辞去职务。陈:施展。就:担任。列:职位。止:不去。

12、危:不稳,这里指站不稳。持:护持。

13、颠:跌倒。扶:搀扶。

14、相(xiàng):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15、兕():独角犀。柙(xiá):关猛兽的笼子。

16、龟玉都是宝物。龟:龟版,用来占卜。玉,在:指玉瑞和玉器。玉瑞用来表示爵位,玉器用于祭祀。椟():匣子。

17、固:指城郭坚固。近:靠近。费(古读):季氏的私邑,及今山东费县。

18、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疾:痛恨。夫:代词,那种。舍:舍弃,撇开。

19、有国有家者:有国土的诸侯和有封地的大夫。国: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家:卿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

20、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均匀;不担心生活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又有一说法为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寡:指人口少。

21、盖均无贫:财富分配公平合理,上下各得其分,就没有贫穷。

22、和无寡:上下和睦,人民都愿归附,就没有人口少的现象。

23、安无倾:国家安定,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24、夫:句首语气词。如是:如此。

25、文:文教,指礼乐。来:使……来(归附)。

26、安:使……安定。

27、相:(xiàng)辅佐。

28、分崩离析:国家四分五裂,不能守全。守:守国,保全国家。

29、干:盾牌。戈:古代用来刺杀的一种长柄兵器。干戈:指军事。

30、萧墙:国君宫门内迎门的小墙,又叫做屏。因古时臣子朝见国君,走到此必肃然起敬,故称萧墙。萧:古通。这里借指宫廷。

31

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通假字

  无乃尔是过与,句末语气词,表猜测(猜度)。


  古今异义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以为:古义:以之为的省略,可译为把它作为;今义:认为)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古义:用兵;今义:泛指有事情。)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不能:古义:没有能力;今义:办不到。)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义:邦国;今义:国家;家: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家庭)


  词类活用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

  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动用法,使┅┅安定)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来:使动用法,使┅┅来)


  成语积累

  既来之,则安之:语出《季氏将伐颛臾》。本指招来远人,并加以安抚。后指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多用于劝慰别人。

  祸起萧墙:语出《季氏将伐颛臾》。谓祸患起于内部。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祸乱产生于内部。也作祸发萧墙”“萧墙祸起

分崩离析: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三.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注释:(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 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 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 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四.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万物育焉;博学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礼记》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4);发而皆中节(5),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6)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第1章)

注释:(4)中zhong):符合。(5)节:节度法度。6)致,达到。

译文: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
,是人人都有的本性;,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注释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①博学,多方面地学。博,宽广。之,指学的对象。②审问,详细地问。之,指问的对象。③慎思,慎重地考虑。之,指思的对象。④明辨,明确的分辨。之,指辨的对象。⑤笃行,踏踏实实的实行。之,指行的对象。⑥大意是:除非不学,学了就一定要学会,学不会,不能休。“有弗学”,按字面讲是“有不学的时候”或“有不学的东西”,实际应了解为“不学则已”。措,搁置,终止。以下四句仿效此句。⑦知,懂。⑧弗得,指不得结果。

译文

广泛地学习,仔细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专注地实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能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能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能终止。别人学一次就会,我要学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我要学一千次。

五.《孟子》一则(敢问夫子恶乎长……则不能也)

敢问夫子恶乎长?”(1)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2)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3)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4)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5),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6)其苗之不长而揠(7)之者,芒芒然(8)归,谓其人(9) 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注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11)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何谓知言?

曰:诐辞(12)知其所蔽,淫辞(13)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14) 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宰我、子贡善为说辞⑦,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⑧。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

注释

编辑

(1)这一段系节选公孙丑与孟子的对话。问这句话的是公孙丑。(2)浩然:盛大而流动的样子。(3)慊:快,痛快。(4)告于:名不详,可能曾受教于墨子。(5)正:止。而勿正”“而勿止(6):担心,忧愁。(7)揠:拨。(8)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9)其人,指他家里的人,(10)病,疲倦,劳累,(11)耘,除草。 (12)诐(bi)辞:偏颇的言辞。(13)淫辞:夸张、过分的言辞。(14)遁辞:躲闪的言辞。

翻译

 

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

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于死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公孙丑问:怎样才算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呢?

孟子回答说:偏颇的言语知道它片面在哪里;夸张的言语知道它过分在哪里;怪僻的言语知道它离奇在哪里;躲闪的言语知道它理穷在哪里。--从心里产生,必然会对政治造成危害,用于政治,必然会对国家大事造成危害。如果圣人再世,也一定会同意我的话。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青铝集团驻地     联系邮箱:4690262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