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通空间-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西吉县第一小学

>学校首页>教学教研>教学设计>内容详情

自主 合作 探究

发布时间: 2017-03-29 09:07 发布单位: 西吉县第一小学 浏览量: 2460 【公开】

——小学美术《捏泥动物》教学设计

西吉县第一小学   申洁

一、设计理念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捏泥动物》是《美术》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十三课的一堂造型表现课。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自主学习、与人合作、共同探究的教学线索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挖掘创造潜能,并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充分享受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星球,星球上住着我们人类和许许多多的动物,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蕴含着美的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一个个小泥团给了孩子很多的启迪,在这里孩子们找到了联想的立足点,擦亮了思维的火花,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激发了创造美、表现美、点缀美好生活的兴趣和欲望。

三、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实践活动,触发学生能够对手边材料去发现和认识,能够考虑到物体的特性而灵活运用、适时造型,使这些泥团焕发新的光彩。

情感:通过尝试让学生深深感受到生活处处隐藏着美的构件,激发学生从小懂得依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点缀生活的兴趣和欲望,形成保护动物的意识。

能力:通过揉、搓、粘、接等多种方法,做一个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培养学生初步的对艺术作品的造型表现能力,大胆创造的创新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动物不同形态,使用多种手段进行新的造型表现。

难点:对不同动物形态的联想迁移。

五、教学准备

教师:泥团、纸盘、小刀、小木棒,多种小动物的图片等。

学生:泥团、纸盘、小刀、小木棒,多种小动物的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 游戏

1、变魔术:

小朋友,你们看过变魔术吗?

你们想不想看老师变魔术呢?

教师边说“小泥团,手中拿,揉揉捏捏变戏法,变个动物乐开花”边拿出小泥团,用很快的速度捏出一条鱼、一只小鸟......。

(教学意图: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以这种游戏形式让孩子们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形成初步的适时造型意识。)

2、看谁脑子转得快:

教师将泥团横或竖地随意组合,看一看谁能马上联想到更多的小动物。

(教学意图:联想是再创造的基石,没有生动的活跃的联想,艺术作品就缺少打动人心的闪光点。活跃的课堂气氛也有助于学生放松自己的思维神经,为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组合作联想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泥团放在一起,通过大家动手揉一揉、搓一搓、粘一粘、接一接等方法共同探讨各种造型。

(教学意图:再次联想,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究放飞理想的空间。在合作探讨的同时培养了一种共同努力、互帮互学的协作精神。)

(三)反馈交流结果

1、小组汇报

用泥团经过怎样改造能做出什么?

为什么这样组合?你是怎样想到的?

(教学意图: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总结探讨的结果,由此上升到一个提炼经验的高度,让学生初次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在听取别人成果经验的同时也补了自己的短处。)

2、点拨引导

教师把一个小泥团放在一个纸盘上问:看着它们,你想把它们变成什么呢?想把它们装饰成我们想象中的小动物,还需要进行那些方面的改进呢?需要粘贴上什么?或镂空去什么呢?

(教学意图:让学生知道将它们改造成想象中的东西,还可以用许多手段去修饰,保留它们原有的美,稍加改进就可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东西。)

(四)小泥巴动物图片欣赏

看了这些图片后自己有什么想法?你觉得这些作品哪一种小动物最有趣?你最喜欢哪一种?它是巧妙地利用了什么变形的?

(教学意图:启发学生联想,为下面的创作学习做铺垫。)

(五)各小组活动学习

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学生的创作活动,帮助解决学生作业中的问题。

(六)  展示评价

一段激情飞扬的音乐响起。

1、以小组为单位,各成员手拿各自的作品上台展示,请小组长当解说员介绍本小组制作的成果。

2、教师手拿纸话筒以记者身份进行采访活动:

1) 你们小组制作出这么多的作品,真是厉害!谈谈你们现在的心情好吗?

2) 你们是怎么想到这些方法的呢?

3) 看了他们的作品各位观众有什么话想对作者说吗?

(教学意图: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表现的愿望,激发他们学习美术持久兴趣。教师以“记者”的身份加入到评价展示活动中,既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可随时调节学生们的学习评价方向。)

3、小组创作的各种小动物组成一个动物乐园并起个名。

(教学意图:让学生感受收获的无比喜悦,增强了小组集体荣誉感。)

(七)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学到这些你有什么话想告诉大家吗?

(教学意图:回顾学习过程,加深对课业内容的理解。)

(八)课后延伸

结合班会课等时间,充分利用学生们创作的作品,作为道具,设计童话情景,进行与保护动物有关的剧情表演。

(教学意图:拓展延伸,升华主题思想,提供一个展示个性的空间。)

七、反思

(一)创新是能力的培养

具备敢于创新的勇气是创新的前提。有位名人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并且要在课堂上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相信自己是具备巨大的创新潜能。但我们看到仅有创新的勇气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充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倡导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保护好他们独特的视觉语言形式,张扬每个孩子的独特个性,有效地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二)合作意识的形成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习方式是单调的,传授式的教学几乎成了唯一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特别是在学习技能、技巧的课上,教师忙于示范,完全成了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有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的一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美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合作性学习方式,是不同以往的学习方式,它把学生立于主人的地位,教师从课堂中的主导者变成幕后的引导者、共同学习交流者,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合作学习易使人与人之间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这里学生不仅能够充分体验到平等、民主、友情,也感受到在集体中探求知识、积极参与的乐趣。在未来的社会中,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高度发展的需要,取得更大范围内竞争优势。

(三)教学评价的综合性

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美术课的作业,而对于学生是如何完成这张作业并不是十分关心,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完全是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单一的美术作业好坏的肯定与否定来实现的。这样,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创造空间和创新意识,抹杀了学生的个性体现。教学中,我们应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创作动机、创作环境、创作条件、年龄性格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而形成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多的关注学生求知、探索和努力的过程,抱着一种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耐心的运用恰当的评语说出自己的体会和对学生的期望,让孩子们感到老师是关心帮助和尊重欣赏他的。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