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市第五小学

互联网+教育成果展示

“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定稿)

发布时间:2020-12-07 23:00 栏目:成果展示 发布单位:青铜峡市第五小学 点击量:5547 【公开】

 

 

 

 

“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青铜峡市第五小学       王瑞琳

一、学校基本情况简介

青铜峡市五小是一所直属小学成立于2012年8月。占地面积3629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7个,在校学生2081名,教师94各级各类骨干教师31人,骨干率为32.98%,教师平均年龄 41岁,本科学历46一支年轻优秀的教师队伍,为探索“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应用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明确办学思想,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以“三园”建设(即:启迪智慧夯实基础的校园 真诚协作和善友爱的家园 快乐向上活泼健康的乐园 )为办学目标,努力打造以“智美”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体系开发了“我爱我家”德育主题教育;加大了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了校园互联网应用环境,深入开展了教师互联网应用能力达标与提升及“三通两平台”的应用研究,促进了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提升了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素养

早在2013年的时候我们就提出了智美文化育人理念智美文化的解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确立了以智美文化为育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思路。提出了“以德育美、以美启智、以智修能”的育人理念。在品德培养中净化心,塑造人格、陶冶情操,激发创新活力,让学生成为有智慧、有品味、有内涵、有梦想、能创造、会审美、适应未来的时代新人。

智美文化主要从:育人目标、育人方式、育人环境三个方面打造智美文化

育人目标智慧教师(敬业爱生、业务精湛、素养全面、事业幸福);智美学生(身心健康、博学善思、善于创新、全面发展、适应未来)。

育人方式(智美课程体系)是: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我的中国梦—我爱我家(一、二年级:我爱我的家庭、我爱我的班级;三、四年级:我爱我的社区、我爱我的学校;五、六年级: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祖国)、拓展类课程。

育人环境:健康乐园、人文家园、智慧校园、生态学园。

大家都知道,学校育人的主阵地是课堂,课程是引领学校发展的风向标,谁占领了课程的制高点谁就能引领中国基础教育的未来,文化最大的价值在于化人的精神、思想和思维?而这一“化”的载体渠道就是课程

课程体系建设,是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课程改革方面,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课程体系建设,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国家课程校本化。所谓国家课程校本化,就是把国家课程所表达的理念,通过自身特点的课程理念,然后付诸实施。二是教育教学化,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上实现教育的教学化。所谓教育教学化,就是把所有教育教学内容以课程的形式固定下来。三是美育社团活动个性化,我们将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及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加强信息化设施建设,优化创新环境

  2014年青铜峡市开始建设和应用“三通两平台”,我校抓住了“网络学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机遇2016年被自治区教育厅命名为“宁夏信息化应用示范校”,我们因此也拿到了厅里的第一笔项目资金, 由于项目资金的注入,我们诞生了第一个“智慧教室”、校园录播室、创新实验室,有效激发了师生探索、应用互联网的信心。2018年5月教育部领导到我校调研“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应用情况,给予了肯定,同年我校在7月份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培训基地学校。10月18日,我校承担了来自全国31个省的300余名校长的培训任务,这一年,学校被自治区教育厅命名为“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获得了第二批项目资金,建设10智慧教室“泛在”学习终端41个和创新实验室1个。2019年被自治区教育厅命名为“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百所标杆校,获得了第三批项目资金,增加和补充了6个创新实验室。2020年8月,我市教育局又为我校新建了6个简易互动在线录播室新增了22台触控一体机,现在的设备基本能满足师生应用的需求,为全校师生进一步开展“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工作夯实了基础优化了校园互联网应用环境。

二、创设“泛在”学习环境,营造互联网学习氛围

我国已全面进入“互联网+教育”时代,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互联网教育体系。为创设处处能学的学习环境,营造人人皆学的氛围,学校除了在墙体电子屏宣传教育方面加大了投入以外,还在教室、走廊、门厅等41处安装泛在学习终端、2个VR体验区、1个图书阅读机,使学生在校园内随时可学,随处可学。每天课余时,教室、走廊和门厅的“泛在”终端都学生,通过泛在终端的音频、视频图书(有声图书)娱乐(象棋、围棋、五子棋)和360度沉浸式体验学习,学生了解到我国的古今文化、历史名人、唐诗宋词、国学教育、红色经典、安全教育、禁毒知识、太空知识及传统节日等百科知识,还有些同学直接在“泛在”终端上将好的文章和资源转载收藏到自己的“人人通”空间,便于回家后继续学习。“泛在”学习终端能够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合作交流学习,拓展知识视野,开阔知识领域。

千帆竞发东风助,正是杨帆远航时”!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我们依托宁夏平台”,重点在“人人通”空间方面开各项工作,下面我就分享一下我校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平台应用现状及具体措施

(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统筹规划、规范管理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三通两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教育、学习、应用、管理体系,是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学校把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学校信息化规划与发展。下设研究培训小组和信息技术保障组。负责“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与学科教学、德育工作、学校管理、特色工作融合应用提供技术保障。依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及《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制定了《青铜峡市第五小学互联网+教育工作三年发展规划》、制定并完善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作制度》、《“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作评价考核制度》等。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列入重点工作,做到长计划、短安排,并分别从:个人空间、班级空间、名师工作室的建设、资源的使用及上传、课程社区、互动在线课堂等方面工作进行全程指导培训、督促检查、逐月考评,以评促学,并作为月度绩效工资考核发放的重要内容。定期召开会议,解决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期末对空间应用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纳入教师学期、学年考核,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确保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应用朝着有序、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

(二)加强研究与培训,为建设与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迈向2.0时代,实现从教育专用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向大资源的开发、应用服务转变;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转变;信息化融合发展向创新发展转变这三个根本转变,必须不断加强对“人人通”平台的学习、研究培训,使每一位教师在观念、技术、手段上适应发展需求(2014年—2017年被培训者)坚持“领导先学,骨干引领,名师带动,全员参与”培训思路,多方位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拓宽信培训渠道,并邀请平台客服、捆绑学校、周边学校信息管理员、名师、骨干教师,采用请进来、送出去、共享共建等方式,加大对教师互联网应用能力培训【学校先后经历了由零星式、碎片式培训到资源应用、建设,平台软件应用的系统性培训。(从2018年开始我们扮演双重角JUE色)经历了从“被培训者”到“培训者”的过程。其次,开展不同阶段、不同内容、不同对象培训。2014、2015年主要开展了:平台建设、上传资源、互访评论等系列的师生培训。2016年工作重点放在:网络课堂、课程社区、名师工作室等线上线下活动的培训。让全体教师以及家长能够在课程社区和名师工作室里观课、议课,开展网上评课活动。2017年研究及培训重点则放在云校家APP的课前推送、课后检测的使用和培训。2018年我们重点研究“课前推学”—“课中探学”—“课后助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及人人通空间中的云校家APP和教学助手的融合使用,教师能熟练运用教学助手进行同步备课,利用移动讲台功能实现手机与互动课堂的链接2019年,我们的培训重点是智慧课堂应用2020年我们培训的重点是创新实验室软硬件应用培训先后邀请售后客服到学校对30余名青年教师进行10多次培训,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能够承担创新实验课程的先遣力量,指导学生掌握3D组装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无人机、物联网(人脸追踪、垃圾分类等人工智能等编程设计借助创新实验课程,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课程授课能力的课程实践者、探索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壮大创新课程师资团队总之,我们不断实践探索与培训应用部分学科骨干教师、名师已成长为能够承担本校及区学校培训任务本土专家、草根专家(我校副校长王丽被多次邀请到银川市、宁东开发区、利通区、同心县等地进行讲座培训;学校先后有30余名教师本市和利通区兄弟学校进行网络学习空间、教学助手和云校家应用培训。我们先后承担了同心、灵武、彭阳、红寺堡、吴忠利通区近千余名教师到我校观摩学习“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建设与应用。还有6名教师分别海南电教馆、彭阳县、隆德教育局邀请至当地进行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学助手和云校家应用培训。)

 (三)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在学校教育中实现四个融合

1、与学校管理相融合

为逐步实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互通、衔接与开放校加强了人人通平台与学校管理融合建设(根据工作需要学校空间共设立了学校管理、校园资讯、本校资源、教学教研、教师园地、学生天地、德育园地、党建之窗8个栏目。每周工作安排、各项活动的过程资料、工作总结,学校课程设置、教师任课、考勤、工作量化考评,学校设备报修、物品申领、公文流转等都在学校空间和云校家APP操作完成对内实现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等部门之间的协同管理和教师间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对外,实现数字资源、优秀师资、教育数据有效共享,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服务师生和家长的水平。通过信息交换和内外联通,基本实现了智慧管理。现在所有的办公基本可以在学校人人通空间中实现,也就说打开五小人人通平台,五小所有大小事务,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学校空间知晓另外我们把学校工作安排、文件等生成二维码发送到学校微信群,使空间的使用更加便捷)更好地实现了党务、校务、教务、财务四公开(2019年4月在全国基层政务公开考核验收中,我校政务公开通过人人通平台进行公开的做法,受到了国务院基层政务公开考核验收小组的好评。)

2、与德育教育相融合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校尝试把人人通平台作为德育教育一个途径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抓手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我们用空间和泛在学习终端把优秀学生(音、视频)事迹进行正面宣传,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起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效果。 我们利用空间进行“十星”(“学习之星、进步之星、礼仪之星、孝德之星、诚信之星、友爱之星、艺术之星、管理之星、环保之星、体育之星”)评选,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寻找、评比、宣传活动树立榜样树立典型,

二是将爱国主义教育、重大传统节日与“人人通”平台有机结合通过人人通平台,开展 “我和我的祖国”、“我的中国梦—我爱我家”、 “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三爱三节约” 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讲红色故事、唱经典歌曲、诵读经典诗文等微视频形式进行展示;结合重大传统节日“三礼四节”(升学礼 入队礼 毕业礼 读书节、劳动节、科技节、体育艺术节)让学生把搜集到的相关知识或在特定的日子里创作的感言、小诗、小画、手抄报展演的节目视频等作品,通过云校家活动广场发起活动,进行展示表达出来,学生通过家长手机就能看到班级活动情况,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德育教育活动内涵得到了延伸和发展。

校内实践活动、研学活动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人人通空间互动交流。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在云校家的活动广场发起:向“最美”逆行者致敬(书信、制作卡片、抖音、快手小视频)等相关活动,科创比赛(小制作)、劳动技能比赛、我的空中课堂故事、班级读书等活动学生、家长进入学校空间就能了解活动的谋划准备、组织实施、实践效果,也可以在空间内互动交流、评价建议。人人通空间既成为学生展示作品、参与实践的互动区,又成为学校对外宣传、推动家校协作共育的窗口。(学校后期全部制作成视频,在学生返校复课后推送至泛在学习终端滚动播放)

3、与教学相融合

一是强化建设,重视应用,形成普遍化,常态化。全校教师94人,注册94人,注册率为100%。目前为止至六年级学生“人人通”空间开通率100%。实现了师生“一人一空间”。教师能及时更新空间内容,积极使用和优化空间资源,以及空间中的App(如教学助手、云校家)学生利用空间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延伸练习、接收教师推送作业(客观题)、观看教师推送视频、微课、背景资料,完成简单网上答题及教师发布的调查问卷等。实现了“课堂用、课后用、经常用”

二是构建了“互联网+合作学习”的“三学五环”教学模式。

办学思想相当于 “发动机”,课程相当于“高速路”,而课堂就是“汽车”。我们利用人人通平台中的教学助手、和云校家APP,通过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等)操作,借助教科研团队和课题引领,深化研讨,不断实践,在应用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构建了“互联网+合作学习”的“三学五环”教学模式。这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个性化学习理念为主导,先学后教为主要形态,线上线下相结合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目标的连接式教学模式。“三学”即:课前推学—课中探学—课后助学; “课前推学”:教师将新授学习内容的课件、微课和导学案加工整理后,通过教学助手的推送功能发送到学生的云校家手机端,学生在家中结合导学内容进行课前自学,完成导学案。“课中探学”:对于课前自学中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开展小组合作、质疑问难、探究学习、交流汇报,教师引领释疑,拓展总结,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课后助学:教师将设计好的作业通过互动课堂的作业布置功能发送到学生的云校家APP,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去完成。 “五环”即:第一环节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在完成导学案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二环节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课中以导学案为主线汇报预习情况,针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产生共鸣,达成共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环节教师引导,答疑解惑;针对学生合作学习中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演示、讲解,点拨迷津。第四环节智能检测,强化巩固;通过教学助手中的智能检测,将检测试题发送到学生的平板电脑,学生进行练习,达到巩固掌握的目的。第五环节分层练习,拓展延伸;一是教师将设计好的分层练习题发送给学生,练习巩固。二是针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将重难点习题的评析视频呈现给学生,帮助巩固提升,掌握学习内容。让尖子生冒出来,多数学生迈大步,后进生不落伍,实现班级整体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落实个性化的需求),在这种新的课堂模式教学中即抓住了“5”大素养(创新素养、合作素养、情感素养、信息素养和个性素养),又落实了“4”大目标(大胆质疑、大胆说话、大声说话、大段说话),而且还实现了“1”个中心:那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对课堂中教师上课时间、学生学习时间、课堂检测时间的把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与质量。2018年10月18日我校承担了“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校长培训班的培训任务,来自全国31个省的300多名校长参与培训,我校有3节模式课进行了现场展示。)

落实大资源共享计划借助人人通空间”和“数字化教材”平台,汇聚丰富的教学资源,并要求教师利用教学助手中的同步备课功能把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进行再加工,使资源的利用价值最大化。空间里每个人都既是使用者,更应该是建设者她们都能够积极使用平台中的资源,并把经过实践加工后的资源再发布在空间里,让更多的同行来用,日复一日,“应用并建设资源”已成为五小教师的工作习惯。

现“美育课程我做主”我校特别重视美育拓展课程的开发,每周五美育课程深受孩子、家长、社会的好评,已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我们把全校2081名学生及家长请进人人通空间智慧管理选课系统,根据孩子的喜好、特长,报名选课,孩子喜欢的人多,报得多,就多开几个班,报得少,少开班,但必须满足孩子的发展愿望。经过孩子和家长的参与选课,帮助学校决策出孩子们喜欢的美育课程15类,26项,42个组(班),利用人人通选课,充分体现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信息化要促进教育更加开放、更加适合、更加人、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的思想。

五是同步在线互动课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互动课堂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网络实现校与校之间的远程互动,有利于资源共享,同时也解决了农村学校音乐、美术课程老师紧缺的现状。我校在教育局信息管理中心的安排指导下,与五所农村学校开展了音乐、美术同步在线互动课堂教学,每周送课9节,每学期送课135节次。主讲教室的教师讲课,接受教室的学生不仅可以同上一节课,还可以当堂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并且与主讲教室学生同时实践、同步互动。这种教学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宁夏教育电视台对学校的互动在线课堂教学进行了报道。)

年2月在应对突如其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每个学校、每个家庭都面临困难和不适应,为了科学安排好延期开学期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正常教育秩序的影响,网络课堂、直播课堂、在线辅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支持。由于青铜峡市使用的苏教版教材,疫情期间我校承担了全市六年级的语、数、英三科“空中课堂”的在线直播教学任务,学校召开网络视频会议,精心安排,挑选名师(骨干)组成授课和信息技术保障团队,合理布置授课任务,成立网上备课组,并邀请教研室教研员全程指导教学。自2月17日开播以来,共有34名教师承担了172节在线直播课程,受到全市师生和广大家长的好评。落实“空中课堂”学习八个一管理:第一开通一—六年级学生的人人通空间;第二落实所有学生“空中课堂”学习终端;第三召开家长、学生视频会议,让学生、家长明白“空中课堂”授课时间、课程表和课程链接地址以及听课要求;第四坚持学生每天上课前点名,确保每个学生参加网课学习;第五“空中课堂”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布置适量作业,教师要在网上进行批阅,对“空中课堂”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利用腾讯视频和丁丁视频进行辅导;第六在“空中课堂”授课两月之际学校通过以社区为单位配送试卷了解网课学情;第七加强后期网络学习管理,心里辅导,对网络学习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家访;第八学生返校复课后,对学习情况进行两周的摸底、串讲、复习巩固提升。

4、与学校特色工作相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校智美文化建设相融合,是我校一直追求的目标。建校初校就以“我爱我家”主题实践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工作。开展了 “我爱我家”主题实践课程开发实践基地建设课堂教学、校内外主题实践紧紧围绕“家”主题,深入挖掘 “家”的丰富内涵。 课程以“我爱我的家庭”、“我爱我的村庄”、 (“我爱我的社区”) “我爱我的学校”、“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祖国”为主要教育内容。借助个人“人人通平台、云校家和“我爱我家”记录册,记录小学阶段的个人成长过程和班级生活经历、记录家庭、社区、家乡和祖国的变化,通过叙事介绍、对比、实践过程、目的、随笔、心得文字、图片、绘画等的记录,来反映家庭、村庄、社区、家乡、祖国发展变化、社会进步,国家的变化通过“校内课堂、课外实践、网上展示“三者有机结合,达到教育一个孩子、感染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实现了由“小家”向“大家”教育的理性升华。(在吴忠市教育局特色学校验收中我校被命名为“特色学校”)

四、依托课堂,提升师生的创新素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逻辑思维动手操作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素养意识。学校除了在基础学科教学课堂中落实创新素养教育(今后学校在创新素养方面还需努力的方向。制定学科素养目标,面向全部学科,按单元、按每一课、一节落实的创新素养目标,只有挖掘学科教材中创新素养教育“因子”,才能寻找有效的载体和方式方法,挖掘教材中创新素养的培养点,也才能坚持在课堂中创新,面向全体学生)本学期,在每个年级开设了不同项目的创新实验课程(拼装机器人课程、人形机器人编程课程、比赛机器人编程课程、无人机编程课程、物联网编程课程、AR虚拟现实体验课程),每个班级每周都有一节创新实验课程。

1、实现创新课程进课学校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对全校部分学科、课时进行了整合,将创新实验课程纳入到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在开放、分享、融合的课程教学中与科学、艺术、数学等学科有机融合。激励学生学习、创新、整合,帮助学生获得从“想法”到“现实”的建构与自信,真正实现从学习到创新、创造的转变。坚持每周每班级开设一节创新实验依据年级段安排不同内容进行教学。一二年级开设了机器人拼装实验课,三四年级开设了无人机模拟驾驶、物联网编程课程,五六年级开设了无人机编程、比赛机器人编程课程,一至六年级结合科学课开设了AR虚拟现实教学,在学生的实践操作中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坚持对特长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学校安排专职创新实验课程教师,每天利用下午四点半课堂对兴趣浓厚的学生进行1小时的指导训练,将7个创新实验室分为创新实验兴趣小组,每个小组挑选出20——30名有特长、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组成,提升这部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有效的推进了学校创新实验课程的延伸

3、扎实开展美育课程,夯实创新实验基础。学校利用每周五下午的美育社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创新实验课程的训练中。通过教师指导、合作研究、分享体验、实践感悟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分享成功的经验、增强创新的自信。

通过创新课程的学习,低年级学生能进行简单的动手操作,中高年级学生能进行较复杂的编程和作品设计。实现由社团活动到课程落实的转变,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从部分到整体,从客体到主体的阶梯式、螺旋式、递进式的上升。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创造。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的新时代,作为教师要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持续学习的进取精神,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创新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必须看到 “互联网+”、“人工智能+”正在给教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未来人工智能不会淘汰教师,但是教师不懂人工智能,则可能会被淘汰。        

同仁们,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教育要做的就是积极地勇敢地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小坝利民街北嘉宝路西侧     联系邮箱:qtxdwxx@163.com